中国股票市场

  • 详情 中国股票市场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中国股票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如何阻断计划体制的侵入,减少和消除计划体制在股市中的残留;二是如何完善制度建设。研究中笔者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同是中国的企业,在境外成熟的股票市场上市一般都能规范地按市场化运作,较国内上市企业极大地提高了成功率。本文针对这个问题深入研究,由此得出一个结论,并提出几点建议。
  • 详情 基于交易量的中国股票市场股票价格动量策略研究
    国内对于动量策略的研究鲜见于学术文献,且都集中在价格与动量之间的关系上,忽略了交易量这一同样反应股票信息的重要因素。本文首先以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1997年1月至1999年12月的股票为样本,采用重叠样本的方法检验了中国股票市场动量收益是否显著,进一步在收益率分组的基础上再按照交易量分组,验证了交易量对股票横截面收益预测的贡献。研究发现,相比西方成熟证券市场,我国证券市场输者组合收益短期内反转强烈,动量策略的收益随着持有期限的延长呈明显下降趋势;交易量可以提供除了价格以外的预测股票未来收益的信息,低交易量赢者组合的收益高于高交易量赢者组合的收益。
  • 详情 中国证券市场新股长期回报的实证研究
    在国外许多股票市场中现在已经被证实存在新股长期回报不佳的现象,本文基于中国股票市场中的新股数据,研究了新股上市后的长期回报。在研究中,采用了构建同类型对比组合比较和Fama-French三因素模型的方法。研究发现中国股票市场中,新股上市后在较长期间内,具有回报高于市场和同类型对比组合的现象,并且新股超额回报不能够用三因素定价模型有效解释,同时还发现新股上市后的首日回报对其未来的长期市场表现有一定的解释作用。
  • 详情 中国股票市场长期记忆性的实证研究
    对于像中国这样的新兴证券市场是否存在长期记忆性,本文使用非线性模型进行了探索和尝试。为了验证有效市场假说是否适用于中国股票市场,本文对中国沪深两市的股票收益率进行了正态检验。最后,使用方差比检验和R/S方法分析了中国股票市场的周收益率。
  • 详情 盈余管理计量模型在中国股票市场的应用研究
    本文针对中国股票市场,使用上市公司2000年度财务报告数据,对以截面Jones模型和KS模型为基础调整出的各盈余管理计量模型揭示盈余管理的能力进行了检验。通过检验各模型估计出的非正常性应计利润和上市公司配股动机引起的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我们发现:1、在调整出的众多截面模型中,分行业估计并且采用线下项目前总应计利润作为因变量估计特征参数的基本Jones模型和调整KS模型最能有效地揭示出盈余管理;2、在基本Jones模型中加进长期投资或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并不能改进模型,并且修正的Jones模型并不比基本Jones模型更好;3、在估计正常性应计利润时,采用线下项目前总应计利润作为因变量估计特征参数的方法优于采用包含线下项目的总应计利润作为因变量估计特征参数的方法,分行业估计行业特征参数的方法优于使用总体样本估计样本总体特征参数的方法;4、章永奎、刘峰(2002)使用的模型以及直接使用线下项目作为非正常性应计利润不能揭示出盈余管理。
  • 详情 中国股票市场发展对货币政策的实证研究
    货币政策与股票市场相互之间的关系研究一直是货币政策研究理论的前沿问题。在我国,股票市场已有十余年的发展历程。到2001年底,境内上市公司1154家,股票市场市价总值4.35万亿元,流通总市值1.45万亿元,投资者开户数达6640万户,证券营业网点约3000家,证券从业人员约10万人。随着资本市场的深化与发展,以及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居民个人持有股权的比重在逐步增加。尤其是1997年以来,原先以银行储蓄为主要资产形式的居民资产结构开始发生变化,其资产总量中股权资产的比重在逐步增加。而近年来,连续7次下调利率,开征存款利息税,实施存款实名制,都在不同程度上促进了居民资产结构多元化的调整。股票市场的发展越来越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股市对经济和货币政策的影响日益明显,许多专家学者和官方都开始关注股市的发展及其对经济生活的影响。我们试图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具体分析一下我国股市对货币政策的影响以及二者之间的相关关系。
  • 详情 中国股票市场效率的实证研究
    我国的股票市场由于起步晚,功能定位不完全合理,结构性矛盾突出,上市公司股本结构中,不可流通的具有廉价投票权的国有股和法人股占绝大比重,股票种类设计不规范,行政导向性强,是一个不完全市场。因此对中国股票市场有效性的验证必须考虑中国股票市场发展的制度背景。基于这样的认识,本文首先阐述了有效率资本市场理论(EMH)的含义,然后给出了我们对中国股票市场效率的基本判断,最后考虑《证券法》的影响,对1999年至2000年期间中国股票市场两个市场综合指数的日收盘价时间序列进行自相关系数检验和游程检验,得出了中国股票市场非有效性的结论。
  • 详情 中国股票市场分割(1991-2000)的理论探讨
    与世界其他国家的证券市场相比,中国证券市场是一个高度分割的市场,这首先表现在它被划分成为A、B和H股三个市场,这三个市场不仅计价货币、交易机制和募集方式不同,而且各自允许开放的投资者对象也严格限定、互不开放。由此,这三个市场的股票价格彼此差别较大。本文重点考察了中国大陆的股票市场分割,其重要体现是中国B股市场普遍存在着严重的折价问题。在B股市场向国内持有外币的投资者开放之前,大多数上市公司B股价格不仅远低于其A股价格,有的还曾跌破发行价、资产净值和面值。这使得我国B股市场已经成为世界证券市场平均市盈率最低的市场,其平均市盈率只有11倍,这不仅大大低于A股市场平均市盈率(大于50倍),也低于国际股市的平均市盈率(15-20倍)。本文认为,资本控制,即投资限制、B股相对于A股的信息不对称和对人民币汇率的预期是形成B股折价的主要因素。
  • 详情 SARS对中国股票市场的影响
    在短期SARS疫情确实对中国股票市场造成了较大冲击在中长期由于中国基本经济趋势将步入新的景气循环股票市场向上的趋势没有改变但由于SASR疫情对宏观经济增长产生了负面作用并且影响具有不确定性这将对股票市场的中长期趋势产生压制性作用由于短期冲击已为市场所消化长期影响程度不明确政府在目前可以采取宽松货币的措施而不宜采取直接针对股票市场的政策行动。
  • 详情 利用特征基准指数评价股票基金的实证研究
    本文沿用Daniel、Grinblatt、Titman 和Wermers(1997)的思路,利用4 个因 素来描述股票的风险,发现基金持股表现出某种趋势。通过实证发现封闭式基 金具有特征选股的能力,由于中国股票市场同涨同跌的加强,这个能力在逐渐 降低。封闭式基金不具有特征选时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