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业

  • 详情 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竞争力排名与比较
    本文是根据2002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银行业国际竞争力研究》课题 的部分内容修改而成。文章通过定量分析模型计算了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在1998年至2001年的总体竞争力排名以及一些单项排名,比较了与美国花旗银行的竞争力差距,以期较为全面地衡量和分析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的竞争态势。
  • 详情 现代商业银行战略发展与决策体系研究
    女士们,先生们,今天非常有这个机会和大家谈论现代商业银行如何建立科学的战略发展与决策体系,这个是一个命题作文,这里面也许我说的不太正确,希望大家批评指正。我这个幻灯片里面有两本书,一本是《中国商业银行改革》,另一本是《中国银行业竞争力分析》,内容都有商业银行的战略定位和发展的详细论述,今天我只是谈一些提纲挈领的东西,重要讲四点内容。一个要分析银行的定位和面临的形势,小标题是“不要以为我是恐龙,我怕谁”,不要盲目的自大。二是要正确的预测未来,小标题是“梦不一定都是美好的”,也许和实际有很大的区别;三是要做好预案的研究,小标题是“凡事都得趁早”;四是关于审时度势实施,要考虑被威胁的情况下,首先要有对策,要把握好还击的时间。这四个方面的内容我下面详细的讲。
  • 详情 再论民营制度需求的不充分性
    世纪之交以来,鼓吹民营金融市场准入的理由在激烈争论中得到“锤炼”,变得更加具有诱惑力了,但民营(筹办)银行的送审方案与章程设计却暴露出民营企业家急迫参与银行业的真实动机,该动机与鼓吹民营金融的学者们所列举的那些冠冕堂皇的理由偏差太大。因此,民营银行市场准入呼声不过是一个在经济上成长起来的利益集团为实现其政治利益追求寻找一条更加宽阔的经济路径而已。在社会信用等制度环境制约条件得到满足之前,新增设民营银行机构无益于真正的民营小企业的融资渠道拓展,也无益于中国银行业市场结构的优化,更无益于中国金融新秩序的确立与持续,至于能否实现“规范民间(地下)金融”和“瓦解金融‘黑市’”之目标,则取决于金融资产价格的市场化程度。针对真正的民营小企业的融资渠道拓展问题,我们更加主张在完善制度建设基础上对现有小银行类存款机构进行民营化改造,该措施具有等同制度变迁收益这个前提下的最小社会成本优势。
  • 详情 银行并购与中国银行业的发展
    银行并购是银行业变革在组织机构上的体现,这种变革的发生会对并购银行本身、相关国家及国际银行业产生深远影响。中国经过20多年的改革,银行业发生了巨变。随着经济增长回升和经济效益改善,银行业的竞争力明显提高,已初步具备了现代商业银行特征。然而,一些诸如竞争性不强、规模不经济;稳健性不够、盈利能力不强等深层次问题依然突出。通过分析,银行并购可以提升中国银行业的竞争力,解决规模不经济问题,培育大型企业集团等,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改革中国银行业的途径。 It is bank’s M&A that embodies the change of banking on the organization.While inevitably exert a far-reaching effect on the banks themselves in the M&A, it will influence the relevant country and international banking. In China, the banking structure has been improved since 1978. But from the data in the paper, we can conclude that Chinese banking market structure is oligopoly and Chinese banking is inefficient. It is just the Bank’s M&A that can promote the competitive power of Chinese banking, improve the reasonable allocation of financial resources, and ensure the stability of financial system. Bank’s M&A is a comparatively ideal way to reform Chinese banking.
  • 详情 中国银行业公司业务产品组合深化路径
    客户、产品和地域,是银行业务发展中的3项关键要素。在客户和地域战略确定之后,银行实现自己战略目标之关键,在于提供满足客户需要的产品和服务组合,及对这一组合在深度、广度和内在一体化上的不断深化发展。本文拟根据中国银行业这个特殊群体所处的业务发展阶段和客户市场特征,分析中国的商业银行特别是其中提供全面金融服务的大型银行,在从事公司业务时,应当采取的产品组合深化路径。
  • 详情 中国商业银行业市场结构的实证研究
    本文运用目前国际上在银行业市场结构研究方面所广泛采用的两类指标――市场集中率和H指数,对中国目前十四家全国性商业银行业的市场结构特点进行量化分析,得到中国银行业正由高度集中的寡头垄断型市场结构向竞争性较强的垄断竞争型市场结构转变的重要结论。该结论不仅揭示了以商业银行为代表的中国金融市场竞争程度的演变,而且为WTO下中国商业银行业竞争力的提升以及中国金融市场化的各项改革的推进提供了现实依据
  • 详情 信用风险管理与巴塞尔资本协议的演进逻辑
    信用信用管理作为银行业与生俱来的永恒命题,走过了漫长而曲折的发展历程。尤其在近十多年来,随着金融理论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创新,银行信用风险管理领域正在发生一场深刻的变革。尽管现阶段在构建信用风险组合管理模型的过程中,还存在诸如缺乏足够违约参数以有效进行模型校验等一些问题,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组合管理成为代表着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发展方向。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在资本协议Ⅱ中,提出应用内部评级法(IRB)计量信用风险的资本要求的思路,反映了组合管理的部分思想。但是,协议Ⅱ并没有提供完整意义上的信用风险管理框架。中国银行业的风险管理水平还处在比较初级的阶段,在积极应对巴塞尔资本协议Ⅱ的过程中,应该在积极完善内部评级体系和准备各种基础数据的基础上,吸收最新的理论成果,构建真正适合自身资产组合特点和环境的信用组合管理体系。
  • 详情 产权、市场结构与中国银行业绩效――兼论中国银行业改革
    本文引入产权结构变量修正了传统的SCP(结构―行为―绩效)分析框架,并基于该框架利用截面数据模型实证分析了2000-2004年间以产权改革为主导的中国银行业绩效的影响因素。实证结果表明,产权结构单一和行业过于集中是影响银行业效率和绩效提升的两个主要因素;产权和市场结构对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绩效影响是不同的,产权结构和市场机构对国有商业银行绩效影响显著;而对于股份制商业银行,市场结构对绩效的影响更大。因此当前的银行业改革在侧重于产权改革的同时不能忽视行业市场结构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