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

  • 详情 论经济全球化环境下的中国金融工程的现状与建议
    本文论述了经济全球化的含义、发展背景、表现和安全问题;金融工程的含义及方法论;金融工程的基本内容;目前中国金融工程建设与研究的现状分析;经济全球化环境中国怎样发展金融工程的建设与研究建议。
  • 详情 我国封闭式基金转为保本开放式基金的可行性研究
    中国的封闭式基金长期受到折价问题的困扰,本文提出了以封闭式基金转为保本开放式基金的方案,以此帮助封闭式基金和广大持有者摆脱困境,经过对方案的评述和对各方利益主体成本-收益角度的论证,最终得出了我国封闭式基金转型为保本开放式基金在理论上可行的结论。
  • 详情 中国海外上市公司及其治理结构与内部管理控制--基于某海外上市公司的实地研究
    文章大纲 1. 我国企业海外上市的进程 2000年,大型国有企业海外上市成为中国经济的一个重要话题。2000年4月、6月、10月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和中国联通前后分别在美国纽约证交所和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共募集资金上百亿美元。 2001年底,国家有关部门表示:今后5年,中国将会重点支持一批大集团在海外资本市场上市。某著名投行的中国研究部主管表达了乐观的估计:预计未来两年将有300家民营企业到海外上市,包括香港、美国及新加坡等。 伦敦交易所亚太区市场拓展总监也表示,尽管目前在该交易所上市的中国企业只有6家,但相信这个数量在最近几年内会成倍增长。2001年11月,高盛公司代表在广东省省长顾问会议上指出,海外上市的中资公司股票被低估的现象,可望于2002年中期消失。 面对可能再次出现的海外上市热潮,对历次海外上市热潮的冷静分析是必要的。 1. 1外上市历程回顾 历次海外上市高潮的回顾与总结:上市时间 上市地特征 上市企业的行业特征, 1. 2外上市动机探究 不同类型企业海外上市动机研究:国有企业―企业改革,行业重组 高科技企业 1. 3外上市面临的主要问题 法律法规 价值取向 监管与评价方式 1. 4外上市带来的利益冲突 国内消费者与海外投资者之间 2. 国有企业海外上市对公司治理结构的改进 2.1 公司治理结构 2. 1。1股权结构 2.1.2董事会职能 2.1.3监事会职能 2.1.4高级管理人员的考核与任命 2.1.5治理结构机构设置的评价 2.2 公司内部管理控制 2.2.1企业组织结构设置 2.2.2 子公司控制 2.2.3财务管理及财务信息管理 2.2.4价格管理 2.2.5中级以下管理人员的任命与业绩考核 2.2.6 内部管理评述
  • 详情 WTO与中国资本项目有条件自由化研究
    中国加入WTO使中国资本项目的管理面临许多新的问题,一方面,中国公开在入世承诺中要加入《与贸易有关的投资协议》(TRIMS)和《金融服务协定》(FSA) ,我们不得不放松资本项目的管制,另一方面,我们不得不认真研究资本项目自由化条件的条件。
  • 详情 中国证券市场新股长期回报的实证研究
    在国外许多股票市场中现在已经被证实存在新股长期回报不佳的现象,本文基于中国股票市场中的新股数据,研究了新股上市后的长期回报。在研究中,采用了构建同类型对比组合比较和Fama-French三因素模型的方法。研究发现中国股票市场中,新股上市后在较长期间内,具有回报高于市场和同类型对比组合的现象,并且新股超额回报不能够用三因素定价模型有效解释,同时还发现新股上市后的首日回报对其未来的长期市场表现有一定的解释作用。
  • 详情 中国基金业“价值投资”理念简析
    过去,价值型投资策略一般被视为一种防守型的投资策略,但自2003年以来,基金投资所具有的收益高和风险小的特点逐渐显现,基金业的投资趋势开始表现出一种新的价值投资策略。通过基金业目前形势的分析,很显然,我国基金业倡导的“价值投资”理念不但与西方早期所推行的“价值投资”理念存在着明显的理论与现实条件的不同,而且该理论还在实践中不断得到检验,并逐渐得到发展、完善,同时,它在基金业的投资策略中所起的指导作用也越来越大。这点,我们也可以从今年基金业投资策略的展望与实证中得到佐证。由此可见,将“价值投资”理念进一步深化非常符合我国基金业长远的实际利益,具有很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 详情 审计任期与审计独立性: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
    本文以中国证券市场1996年至1998年期间可能具有盈余管理行为的公司(ROE介于10%和11%之间的公司)为样本,对审计任期与审计意见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由于这些公司盈余管理行为容易识别,审计师在揭示这些公司盈余管理行为上的专业技能是类似的,这样审计师出具非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的可能性代表其审计独立性。研究发现,审计任期增加并没有损害审计独立性,并且在大规模事务所中,审计任期增加,审计独立性反而更高,而在小规模事务所中,无论审计任期长短,审计独立性都比较低。
  • 详情 上市公司收购的财富效应:基于信号理论和效率理论的解释
    本文通过对上市公司收购的财富效应进行分析,发现西方相关的信号理论和效率理论在中国都有一定的适用性。本文得出的信号显示工具主要为支付价格。若收购时支付价格小于每股净资产则会对财富效应产生负面影响。本文发现收购是解决上市公司经营管理效率低下的一种外部途径。当上市公司在收购前经营效率较低时,收购的财富效应较大;并且,当上市公司在收购前经营效率较低且责任人明确时,收购的财富效应更大。
  • 详情 中国股票市场长期记忆性的实证研究
    对于像中国这样的新兴证券市场是否存在长期记忆性,本文使用非线性模型进行了探索和尝试。为了验证有效市场假说是否适用于中国股票市场,本文对中国沪深两市的股票收益率进行了正态检验。最后,使用方差比检验和R/S方法分析了中国股票市场的周收益率。
  • 详情 市盈率隐含的公司业绩增长潜力
    股票的市盈率是公司未来各时期每股收益增长率的贴现之和,它们之间应该呈正相关关系。因此,股票的市盈率应该以公司的未来增长潜力为基础。来自中国股市的数据基本上支持上面的结论。通过分析,本文发现我国股市市盈率基本上最先反映了公司次年的盈利增长率,其后几年的每股收益增长率和基年市盈率的相关性明显低于次年每股收益增长率和市盈率的关系。这些结论表明,我国股市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使用会计数据做出判断的能力,但和成熟的证券市场相比,上述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