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

  • 详情 C股市场的设立是中国股市的重大利多
    已上市公司股票在深沪A股市(集中交易市场)全流通或国有股减持会对A股二级市场产生巨大的冲击,这不仅直接关系到数千万投资人的切身利益,而且最终也将决定国有股减持是否能有效实现。“C股市场”的开设,可有效替代已上市公司非流通股在现有集中市场的流通,从而为投资人清除了笼罩在中国A股市场上空的已上市公司股票全流通或国有股减持的巨大阴云。
  • 详情 中国股市反转收益的分解和“后持有期”检验
    本文将Conrad和Kaul(1998)所提出的股价异常回报分解模型进行扩展,从而能够按照时间序列可预测性与横截面方差两部分对我国股市各种策略下的异常收益进行分解。结果显示我国股市存在明显的反转收益,而且分解之后,即使整体收益不显著的策略也呈现了显著的可预测性。然后再利用Jegadeesh和Titman(2001)所提出的“后持有期”检验对实证结果进一步考察,以判断股市究竟是过度反应,反应不足还是随机游走。检验结果支持过度反应假说。笔者认为,信息传递机制不完善和投资者心态不成熟是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
  • 详情 中国股市增发的市场反应及影响因素研究
    本文选取了较为稳健的数据考察我国股市增发中的市场反应,并根据大盘走势对市场反应作进一步分析;然后对有可能影响市场反应的因素进行检验。结果发现,市场对增发有负面反应,但是在大盘上涨阶段市场反应更为平缓,这说明投资者情绪对市场反应有一定的影响;在不同的事件日,市场对不同因素的反应有所变化,但对于一些因素,我们只得到了较为模糊的结论,这应该归因于我国股市特有的制度因素。
  • 详情 银行业盈利模式比较及中国发展趋势分析
    新的技术和竞争背景,以及银行赖以生存的本土经济和制度的发展,使银行的盈利模式产生变化。从发展趋势看,受经济自由化和银行业开放的影响,发展中国家的银行发展模式有加速向发达国家银行发展模式靠拢的倾向。大银行和小银行则在竞争中各领风骚,形成相对稳定的两大发展阵营。本文主要分析了世界最具竞争力的美国银行业盈利模式,并通过对比亚洲新兴市场银行业的盈利模式特征,分析我国银行业盈利模式的发展趋势。 在主要的股票交易市场上,银行股是成份股的主要组成,银行指数一般比市场指数更走强,基于银行价值认可的个股价格分化严重,盈利指标为正的银行股价格升幅高于其他类别的股票,盈利模式被市场认可且增长潜力大的银行个股市盈率远高于其他银行个股。我国银行股股价也将因盈利模式的差异导致竞争力差异,最终导致股价分化。
  • 详情 我国封闭式基金折价的业绩相关性检验与投资者理性化分析
    利用统计分析方法对2000 年8 月17 日至2002 年8 月16 日中国封闭式基金的基金溢价和业绩相关关系进行检验。研究发现,我国封闭式基金溢价水平与基金业绩的关系正在经历由不相关、微弱正相关逐渐到比较显著的正相关发展过程。结果表明我国投资者对封闭式基金的认识逐渐理性化,这种发展趋势有助于完善我国封闭式基金经理人的激励约束机制,对发展我国基金产业具有重要启示。
  • 详情 瑞穗金融集团实践视角的金融控股公司控制问题研究
    本文系统地介绍世界上最大的金融控股公司之一??日本瑞穗金融集团的成立背景与过程,整合过程,管理框架,及其风险管理、合规性管理、内部审计管理三个子系统的基本政策、管理结构、基本措施。同时还介绍了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实践。 通过对瑞穗金融集团成立及整合的过程进行分析,比照中国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现状,提出了对金融控股公司控股对象经营的金融业务、所处的监管环境、客户群、经营地域、人力资源、资产组合、资金来源、其它股东等方面应加以控制,同时从经济周期、监管体制变革、控股目标与控股公司的经营状况及技术条件等方面控制控股时机,并在股权与业务方面对金融控股公司成立后的整合加以控制。 瑞穗金融集团以瑞穗控股公司为载体对整个集团进行控制,虽然管理层次多,管理难度大,但其组织结构完整,风险管理、合规性管理与内部审计管理三个子控制系统也是条理分明,对不同的风险都有专门机构予以控制,并制定了确定的程序保证工作顺利进行,对我国金融控股公司建立日常控制体系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参照瑞穗金融集团的实践,在对金融控股公司的风险特征进行识别与界定之后,本文提出了金融控股公司的控制目标:资产安全、财务可靠、行为合规的公司目标,风险度量与控制的金融公司目标,以及进行资本控制的金融控股公司目标。本文认为,资本控制是金融控股公司控制的核心目标,而对风险的度量与控制是金融控股公司控制的日常工作重心。 依据这三层目标,参考瑞穗金融集团的情况,本文提出金融控股公司各相关机构在内部控制中的职责、资本控制、风险度量与控制、资产安全、财务可靠、行为合规、内部控制机构建设、监管当局的作用等八个方面的控制原则,为构建金融控股公司控制系统提供了理论与实践的参考。
  • 详情 浅析中国证券市场监管体制的架构
    由于证券市场政府监管的有限性和监管失灵问题,对于一国证券监管体制的结构与职能设计其核心是正确设定政府在监管中角色、作用以及和自律监管两者之间的关系,妥善处理这些问题对于中国这个新兴的证券市场由为重要,所以必须致力于建立完善市场经济的信用秩序,寻找政府监管与自律监管之间相互协调配合的最佳点,处理好两者之间的主次、层次关系。
  • 详情 中国保险业在健康管理领域发展现状与展望
    健康管理是健康保险经营过程中的重要专业环节。尽快建立我国保险业健康管理体系,已成为健康保险发展的当务之急。本文通过我国保险业健康管理领域的发展历史回顾与现状分析,对中国保险业在健康管理领域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 详情 银行改革为何如此艰难
    本文基于对目前银行改革战略定位的三点疑虑,引入了一个流动性约束条件的理论模型,以此来阐述银行业脆弱性的内生机制,从而揭示出银行改革为何如此艰难的理由。同时,论文利用上述的理论模型,又对中国案例做了较为严密的实证分析。由此论文得出的结论是,银行改革的重点应该放在强调金融体系基本功能得以正常发挥和协调发展的、结构调整和制度建设上。
  • 详情 完善我国凭证式国债的几点建议
    凭证式国债是满足投资者需要,为中央政府筹集资金的有效手段,是中国现阶段国债市场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之一。通过对凭证式国债运行的剖析,借鉴美国、加拿大等西方国家储蓄债券的发行及管理经验,研究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凭证式国债运行体系,是拓宽凭证式国债的功能,充分发挥凭证式国债作用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