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

  • 详情 在中国推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可行性分析
    住房货币政策的推行,使住房金融制度的改革成为焦点,但是目前住房抵押贷款一级市场受到贷款机构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等诸多因素的限制。抵押贷款证券化将拓宽贷款机构的资金来源,增强银行资产的流动性,分散抵押贷款的风险,有助于住房金融的健康发展和经济的良性循环。 另一方面,资产证券化(ABS)被认为是目前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并将成为我国证券市场的又一主角,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MBS)作为资产证券化的切入点,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将就在中国现有的条件下是否有必要发展住房贷款证券化、发展MBS又是否具有可行性等问题做一简要分析。
  • 详情 中国跨国公司总部与内地和香港金融服务业中心发展 -- 金融地理学的角度
    近年,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科技的创新加速了全球金融景观的变化。看起来,像纽约和伦敦仍高踞世界前两位一样,金融中心在区域上的序列一般较为稳定。但其实每个金融中心在地区、国际和全球的层面上正在不断地变化中。现在,因为全球化和信息科技创新的庞大力量,国际间变得日趋「无边界化」,金融中心变迁的速度和幅度也日益增大。很多金融中心,诸如纽约和伦敦,都面临其地位被取缔的危机。它们在维持其金融地位的过程上承受着颇大的压力。虽然有很多措施,诸如解除管制和提高透明度等,在技术上都能帮助维持甚至提升金融业的竞争力,但在金融中心结构进化的层面上,单靠执行这些措施是不够的。而且,单靠城市自身的能力是不足以令金融中心发展起来的。不过,近年来已有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地理学,特别是一个新兴学科-金融地理学(Geography of Finance)的学者致力研究一系列强而有力的工具去说明和解释区域金融中心的发展。而「信息腹地论」是这学科中最能研究现代金融地理的其中一个重要范畴。该理论能帮助学者们研究和了解国际资金流、金钱景观、银行和服务机构的位置,以及金融中心的区域形成和发展。它提出的「信息外在性」、「不对称信息」和「路径依赖」不单是信息腹地形成的主要动力,也是决定着一个城市在区内金融地位的变迁。本文将运用前后两次详尽的企业总部位置调查去辅助分析和预测中国各大主要的经济中心(包括香港、北京、上海和广东城市广州和深圳)于可见将来在区内金融地位的起跌。
  • 详情 从“零利率”政策到“负利率”结果:透析日本金融体系的微观传导机制
    本文从金融体系所应发挥的基本功能这一微观经济学的视角,利用比较充足的数据和资料来揭示现代日本金融的发展现状及其特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察今天日本短期金融市场上“负利率”这一宏观现象的深层原因。通过研究论文得出的重要结论是:政府在制定货币政策时,决不能对本国金融体系的微观传导机制掉以轻心。笔者相信,这一研究成果一定会对中国目前的金融改革带来许多非常有益的启示。
  • 详情 涨跌幅限制降低了股价波动吗?:来自中国股票市场的证据
    本文综合运用事件研究法和分组比较法,检验了涨跌幅限制在中国股市的运行绩效。结果发现,涨跌幅限制会引发波动性溢出效应、价格发现延迟效应以及流动性干扰效应。因而本文得出结论:涨跌幅限制并没有降低股价波动性和投资者的过度反应行为,相反却阻碍了均衡价格的实现过程和投资者的正常交易活动。随着市场的规范和成熟度不断提高,我国股市应逐渐放宽涨跌幅限制。
  • 详情 中国股票市场操纵行为的经验分析
    本文以我国股票市场历史上所有发生过操纵的股票为样本,首先分析了我国股票市场操纵行为的特点;其次,从市场操纵和内幕交易的混合、影响被操纵程度的因素、被操纵期间的价格特征等方面对操纵行为进行了实证分析;再次,以正确判别操纵为首要目标、兼顾对非操纵事件的正确判别率为原则,建立了市场操纵的判别体系;最后,针对本文的结论,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并对蒋贤锋、史永东、徐明圣(2003)的全面市场操纵防范体系进行了发展。
  • 详情 中国股市反转收益的分解和“后持有期”检验
    本文将Conrad和Kaul(1998)的股价异常回报分解模型进行扩展,从而能够将各种投资策略的异常回报按照时间序列可预测性与横截面方差进行分解。结果显示中国股市存在明显的时间序列可预测性,且分解之后,即使整体收益不显著的策略也呈现了显著的可预测性。然后再利用Jegadeesh和Titman(2001)所提出的“后持有期”检验对结果进一步考察,以判断股市究竟是过度反应,反应不足还是随机游走。检验结果支持过度反应假说。
  • 详情 中国证券市场三因素模型实证研究
    摘要:Fama和French(1993,1996)的因素模型比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更好地描述了横截面股票收益率的变动,我们采用深市最新的股票数据(1996.01-2003.12)对Fama和French(1993,1996)的三因素模型在我国证券市场上进行了检验。在国内我们首次论证检验了三因素模型在我国证券市场是成立的,而且我们对三因素模型回归系数的稳定性和模型的预测能力进行了实证研究。我们检验了我国证券市场上是否有“新年效应”现象,得到我国证券市场的低账面市场比公司(除小规模公司)具有的“一月效应”,但显著性不是很强,m/M组合具有“二月效应”。我们的研究结果为投资组合选择、预测、决策及其业绩评价提供了一定的依据,具有理论和实际应用参考价值。 Research and Test of The three factor-factor Model in Chinese Stock Market Deng Changrong Ma Yongkai (Management College,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Chengdu,Sichuan 610054) Abstract: The three factor-factor Model, established by Fama and French, is considered to describe cross-sectional stock returns better than CAPM. Based on the newest 96 month stock data from 01 1996 to 12 2003, we research and test the model. We found the model is suitable for Chinese Stock Market. Then we research the coefficient stability and the forecast ability of the model. At the same time, we test the so-called ‘new-year effect’. We drew the conclusions that the m/L and b/L portfolios have the ‘January effect’ and the m/M portfolio has the ‘February effect’. Our researches have importan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valuation, provides some condition for the selection、forecast、and decision of investment portfolios.
  • 详情 中国股市涨跌停机制的绩效研究
    一直以来,理论界和实务界对证券市场实施涨跌停机制的效果存在争议。本文以Kim和Rhee(1997)的研究方法为基础,结合上海股市的实际情况,从波动率溢出假设、延迟价格发现假设和交易干涉假设三个方面对上海股市涨跌停机制的绩效进行实证考察。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股市的涨跌停机制是缺乏效率的。文章的最后提出了放宽价格限制幅度和采取不对称的涨跌停机制的政策建议。
  • 详情 美国银行业公司治理机制对中国国有银行重组的启示
    企 业 内 部 机 制 的 再 造 是 国 有 银 行 内 部 重 组 过 程 之 中 避 免 不 良 资 产 增 量上 升 的 关 键 所 在, 而 如 何 建 立 良 好 的 公 司 治 理 机 制 在 笔 者 看 来 又 是 这 一 内 部 机 制 再 造 过 程 的 起 点. 本 报 告 在 全 面 介 绍 美 国 标 准 公 司 治 理 机 制 的 基 础 上, 对 中 国 国 有 银 行 的 改 革 提 出 了自 己 的 看 法.
  • 详情 中国企业融资中的“劣势有效”及其经济学分析
    中国大部分企业有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这种偏好的存在有极为复杂的原因,既存在非理性行为,也存在非意愿选择约束。本论文通过对两种融资方式约束机制的有效性分析,意在说明两个重要问题:其一,中国资本市场发育的不平衡,在很大程度上与制度安排有关,由此导致企业的非意愿选择约束;其二,由于第一个问题的存在,引发了另一个问题,即在成本约束下,企业融资选择中出现了经济学中所谈到的“劣势有效”,从而导致企业在非理性条件下的理性选择。最终的结论是:中国企业融资问题的解决,必须依赖于制度的成长对市场选择机制的有效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