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机制

  • 详情 卖空交易机制、波动性和流动性
    本文利用我国香港股票市场上的数据来实证研究卖空交易机制与市场波动性、流动性间的内在联系,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整个股票市场而言,卖空机制推出后,市场波动性加大、流动性先减弱后增强,但Granger因果检验结果证实市场波动性的增加和流动性的增强并非是由卖空交易引发的。卖空机制对整个市场的影响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最终的影响方向(加剧市场波动或平抑市场波动)还要取决于市场中卖空交易者的类型、操作策略及交易信息的公开程度。
  • 详情 中国股票市场分割(1991-2000)的理论探讨
    与世界其他国家的证券市场相比,中国证券市场是一个高度分割的市场,这首先表现在它被划分成为A、B和H股三个市场,这三个市场不仅计价货币、交易机制和募集方式不同,而且各自允许开放的投资者对象也严格限定、互不开放。由此,这三个市场的股票价格彼此差别较大。本文重点考察了中国大陆的股票市场分割,其重要体现是中国B股市场普遍存在着严重的折价问题。在B股市场向国内持有外币的投资者开放之前,大多数上市公司B股价格不仅远低于其A股价格,有的还曾跌破发行价、资产净值和面值。这使得我国B股市场已经成为世界证券市场平均市盈率最低的市场,其平均市盈率只有11倍,这不仅大大低于A股市场平均市盈率(大于50倍),也低于国际股市的平均市盈率(15-20倍)。本文认为,资本控制,即投资限制、B股相对于A股的信息不对称和对人民币汇率的预期是形成B股折价的主要因素。
  • 详情 连续双向拍卖机制下的短期价格行为分析
    摘 要:本文通过对股市中连续双向拍卖交易机制的几个特征变量包括最佳(高)买价、最佳(低)卖价、买卖价差、成交价格、成交概率的分析揭示了连续双向拍卖交易机制下的短期价格行为,并着重探讨了其均衡性质包括成交价格所收敛到的竞争均衡及达到均衡的时间。研究结果较好的印证了双向拍卖交易机制能快速收敛到竞争均衡从而产生很高的价格发现效率的相关结论。
  • 详情 外国证券交易市场中的电子证券交易平台 --- 记德国证券交易所Xetra系统的拍卖定价和交易数量分配模型
    本文通过分析德国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Deutsche Boerse)电子证券交易平台Xetra的拍卖市场定价和交易数量分配准则,第一次规范地提出了这一拍卖市场定价和交易数量分配的理论模型,并对其相应的经济特性作出分析。我们发现,Xetra拍卖市场价格并非传统经济学意义上的市场均衡价格(market equilibrium price);根据其市场定价模型,在市场非均衡(market disequilibrium)情况下仍存在市场交易价格。同时我们发现,从市场均衡(market equilibrium)的角度看,现有的拍卖市场定价模式仍存在可以进一步改良的空间。另外,我们发现Xetra拍卖市场的交易数量分配模型亦非传统经济学中的均衡市场分配机制,而应归属于市场定量配给模型(rationing theory)。这一发现是对传统经济学中均衡市场分配机制的一个相互补充,同时也指出了证券交易市场微观结构的进一步研究方向。 从实际应用的角度来看,本文通过对德国电子证券交易系统进行的实证和规范化分析,为我国设计切合本国实际情况的电子证券市场交易机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 详情 集合竞价与连续竞价机制下的股票价格行为分析
    摘 要:本文以开盘价序列代替集合竞价机制下的价格序列,收盘价序列代替连续竞价机制下的价格序列,运用上海证券交易所170只股票的交易数据,实证研究了两种交易机制下的股票价格特征,发现开盘价格具有更大的正态偏离性,更大的波动性和更显著的负自相关性。开盘价格的较大波动是由开盘前的长时间交易中止和开盘时的集合竞价机制共同引起的。对深圳证券交易所的研究得到相同的结论,不同交易机制对股票价格行为的影响具有显著差异。
  • 详情 中国资本市场结构矛盾和系统风险分析
    中国资本市场的系统风险根源于市场的结构矛盾特别是股票市场的结构矛盾,这些矛盾主要体现在股权割裂、博弈格局的变化和当前交易机制下的投资者结构的变动,前两者是诱发投资者信心崩溃和阻碍信心恢复的核心因素,而市场机制的完善是维持市场信心的外在保障。在可预见的期限内如果中国资本市场出现系统风险,它最有可能从股票市场最先出现,危及从股票市场向其它市场的扩散过程中,以证券公司为主的机构投资者的资产结构调整将起到重要的作用。要预防中国资本市场系统性风险出现首先要解决股票市场的结构矛盾,首要的就是尽快采取行动,不能使问题越积越大,在完善市场制度建设的同时,着手解决股权割裂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为以股票市场为核心的中国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