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结构

  • 详情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区域产业结构调整效应比较——基于东、中、西部三大区域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在促进总量增长的同时,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是否具有区域产业结构调整效应?针对这一疑问,本文运用1978年至2007年东、中、西部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对比分析,结果显示:第一,财政政策具有产业结构调整效应,而货币政策的产业结构调整效应并不明显。第二,货币政策在对第一和第三产业的效应方面强于财政政策,而财政政策则在对第二产业的效应方面具有优势。第三,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对三次产业的效应都存在比较明显的区域效应。第四,在东部地区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对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效应相差非常悬殊,而对第三产业的效应则集中在高位;在中部地区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对第二产业的效应集中在高位;在西部地区货币政策对第一产业的效应集中在高位,而财政政策对第一产业的效应则集中在低位。
  • 详情 汇率变化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基于产业数据的实证研究
    当前中国经济外需紧缩、出口受阻的现实使汇率变动的贸易效应再次成为理论界和政策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基于1981-2006年SITC标准分类的产业数据,本文运用协整与误差修正模型对人民币汇率变化影响出口贸易结构的分析结果表明:人民币汇率变化对出口额的影响无论是长期还是短期都是显著的,且人民币汇率波动对出口分类影响存在较大差别。最后提出了进一步加快出口企业产业转型、促进内需,实现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对策建议。
  • 详情 投行的黄昏 私募的黎明:金融海啸后全球金融的新格局
    经济衰退往往是一个打破常规、构建新秩序的时机,尽管现在低迷的情绪仍然笼罩着全球资本市场,但重大改变正在发生。1937年的大萧条,美国通过《格拉斯蒂格尔法》(Glass- Steagall Act),实现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证券公司)之间的分业经营,加上《1934年证券交易法》的颁布和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的成立,促进了美国企业直接融资市场的发展,大型企业摆脱商业银行的控制,纷纷在经济恢复后上市融资,直接确立了投资银行在美国资本市场的王者地位。 而2007年因次级贷款所引发的全球金融海啸正在重建资本市场的秩序,独立的投资银行不复存在,大量的投行业务(例如IPO承销、购并顾问)被正在崛起的巨型商业银行内部所吸收,基于资产的业务(例如资产证券化和衍生产品)正处于痛苦的“去杠杆化”过程。投行为产业界提供资本血液的功能正在被新兴的私募资本所取代。这些新兴的私募资本正为重组全球的产业结构贡献新聚合的金融资本与人力资本,从而在根本上改变全球金融市场的格局。 本文先从历史角度分析投行如何自掘坟墓、一步步走向穷途末路,私募资本如何兴起;然后在金融生态系统裂变的分析上,试图为读者勾勒出一幅全球金融市场的崭新图景。
  • 详情 德隆系:打造资本王国的神话――对德龙集团收购上市公司的绩效分析 D’Long: Creating the Legend of Capital Kingdom――A Perforn
    摘要:新疆德隆集团是中国西部最大的民营企业集团,自从涉足资本证券市场以来,一直以其出色的经营业绩和成功的资本运营模式雄称深沪股市。通过买壳上市,德隆在资本市场上筹措巨额资金,并以资本运作为杠杆,层层并购,迅速取得产业整合的控制权和操作权,因而其资本运作模式被誉为“后巴菲特模式”。几年来,德隆成功收购了新疆屯河、合金股份、湘火炬等企业,在中国股市形成了德隆系,奠定了其产业基础。打造了中国资本王国的神话。本文采用财务分析、二级市场表现及累计超额收益率(CAR)来考察这三家上市股市的并购绩效,从而既考虑了绩效产生所需的时间因素,又兼顾了并购在证券市场中的短期效应。研究表明,这三家企业在被德隆收购后均获得骄人的业绩:财务指标逐年上升,三家2002年主营业务收入分别较并购前上升了1354%,1787%和5306%;股价神奇飙升。究其原因是德隆成功地发挥了其自身核心竞争力――“整合力”,因此德隆的产业整合经营理念,为新疆乃至中国的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新思路,标志着投资理念的一次阶段性飞跃。 Abstract: XinJiang D’Long Group, the biggest private agglomeration in western China, acquits itself well in stock market depending on the excellent operating performance and successful capital-operating mode. Through buying “shell”(listed corporate) to go public, D’Long raises money in capital market and acquisitions step by step. Soon, it gets control and operating power of industrial integration. The capital operation mode is also called “Post-Buffett Mode”. Over the years, D’Long merges XinJiang TunHe, ShenYang HeJin, Xiang HuoJu, forming the D’Long Series and creating the legend of capital kingdom. Using accounting study, stock price and Cumulative Abnormal Return (CAR) respectively, the paper analyzes the M&A effects of the three corporate and finds their excellent performance. And all these results can be attributed to D’Long’s great power of integration. Therefore, D’Long’s idea of industrial integration provides a new train of thought for adjusting the industry structure of XinJiang, and even the whole China.
  • 详情 海南:投资对经济增长贡献度的实证分析
    固定资产投资作为投资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在总量上直接影响和决定着经济增长的速度,而且在结构上直接影响和决定着经济结构特别是工业产业结构的形成及其发展变化,进而影响和决定着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海南省经过10多年的工业投资建设,初步形成了石油及石油化工、天然气及天然气化工、汽车、造纸、医药等产业体系雏形。但目前该省经济运行中的“三低一小”问题十分突出,已经成为制约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因此,加大工业投资力度,优化产业结构,保持海南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是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本文以近年来的海南省固定资产投资运行为主线,通过考察固定资产投资结构的现状及其特点,分析固定资产投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效应,揭示出该省投资的差距和问题,提出了加大工业投资力度的金融举措,为实施海南工业强省战略提供决策参考。
  • 详情 外汇Q值原理
    〈外汇Q值原理〉学术成果摘要 外汇Q值是根据:本币、外币、物价、汇率的内在联系,而提出的一种新的外汇理论。该理论较合理地解释了现代金融危机:现代金融危机是货币的内外价值严重失衡,相互矛盾的结果,具体表现为具有方向性的通货膨胀。Q值公式能对现代金融危机进行计算、度量和预测,人们可据此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外汇Q值理论与现行的国际借贷说、购买力平价说、利率平价说相比,具有很大的理论优势和一些不可替代的长处。 外汇Q值理论能在任何时期,任意时段,真实地反映物价和汇率,理 论数据与实际情况完全一致。而上述的几种理论,有时候理论与实际偏离很远,甚至会出现无法解释的情况。 外汇Q值与其它很多重要经济数据成,正、负函数相关关系。如:进 出口额、失业率、产业结构、物价水平、出口利润、进口成本、货币供给、货币需求、通货膨胀率、利率变化、汇率变化……。是研究现代经济的有力工具。而上述与之相比的几种理论,很难实现和以上这些经济数据的函数联系 金本位制度下有一条重要的法则,即:两国汇率变化超越一定的值,黄金就会在两国之间流动,人们称这个值为黄金输送点,黄金输送点本身就是一项单项外汇q值的具体值,现代信用货币的外汇Q值,没有了黄金流动的约束,变化幅度更大,更复杂,对经济影响更强烈,更广泛罢了。 2001年,我撰写完成了《外汇Q值原理》一文,经专家推荐入编〈中国当代思想宝库〉一书。第三卷429页。2003年被“中国首界教育创新论坛”评为优秀论文一等奖。至今国内、国外有多种文献和书籍将该文编入出版。 作者:耿达明 宅电:0732―8524925 湖南省湘潭市岳塘区东泗路138号202 邮编:411104 E-mail: xtddma@sina.com
  • 详情 中国企业并购存在与发展的必要性分析――一个新的视角:从对企业并购的经济效应分析入手
    企业并购渐行渐近,与之相随的并购理论则是百家争鸣。基于主要从微观层面分析企业并购动机与绩效的各种西方企业并购理论,本文试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对企业并购的经济效应进行分析,即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展开分析。研究表明,企业并购不仅会对宏观的社会资源配置、供给需求等产生积极影响,而且有利于中观的产业结构优化和产业组织结构合理化,以及微观上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和制度变革。结合我国现实,企业并购可以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国企改革、提升企业核心能力,从而促进经济增长,是我国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经济全球化浪潮的主流。最后,简要的历史回顾与前景展望表明,中国的企业并购必将迎来灿烂的春天。
  • 详情 对欠发达地区县域金融业的现状、金融整合与发展的探讨
    内容提要:随着经济金融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县级经济金融体制改革迫在眉睫,本文就目前县级经济金融现状,县级金融重组与经济金融发展,金融资源整合提出一些设想,主要表现为构筑新的金融机制,寻找新的经济金融增长点,培育良好的金融市场,减少目前由于经济金融改革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制约影响。 1、资金逆向流动。2、县域金融业在贷款的总量上徘徊不前。3、资金外流呈趋势化。4、银行体系机构不利于县域经济发展及产业结构调整。 金融整合 针对以上一些具体情况及经济金融格局,笔者认为:大力整合金融资源,优化金融结构,有条件有目的地进行金融机制体制创新。 1、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可以考虑扩大政策性金融的服务领域,为广大农业提供有效的政策引导、资金融通和决策支持服务。2、加大资金投入,确保县域经济结构调整的资金需要,确立支持重点,加大资金投入。3、注重分工协作,发挥合力使用。4、增加支持方式,扩大支持渠道。 合理配置县域金融资源的设想 1、构建中小商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农村信用社并存的县域金融机构设置2、充分发挥金融监管当局在金融市场退出中的作用,合理设置金融机构。3、要发展壮大农村信用社的力量,使其进一步发挥支农主力军作用。 4、由同一级其它金融机构(主要是指资产负债运行良好,各项金融指标相对比较突出,市场份额有一定的可控比例)或同一级人民银行牵头组建一家综合性商业银行。
  • 详情 资本市场发展与中国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内容提要 本文重点对资本市场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与具体路径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资本市场促进经济增长主要机制有流动性支持、风险分散、降低信息不对称,促进储蓄向投资的转化和企业的控制与监督。同时,资本市场可以通过影响储蓄转化为投资,形成健全、多层次的投资体制、通过资源配置和促进技术创新影响资本的边际生产率以及通过影响私人储蓄意愿,通过改变边际消费倾向影响私人储蓄率等路径来实现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由于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目标的单一性,在相关制度安排上出现了一些先天性的体制缺陷,如行政特征明显,市场缺乏微观效率、证券市场股权割裂等,导致市场在发展与完善中对初始目标极强依赖。尽管如此,本文经验研究认为,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仍然至少从以下几个方面促进了经济增长: 1、证券市场直接筹资为企业提供巨额的发展资金。 2、界定产权,改变制度变迁的路径与制度转换阈值,使一些原本具有正外部效用但受制于路径条件的制度变迁得以进行,避免了制度变迁过程中的剧烈震荡,促进了企业机制的转换。 3、优化配置资源,促进企业规模的扩张和产业结构优化。 4、促进金融结构的优化,促进金融深化进程。 5、资本市场通过财富效应、资产负债表效应、托宾Q效应和流动性效应直接影响社会的投资与消费需求,促进储蓄总量的增长。 6、影响国家货币供给的结构与数量,宏观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影响从而间接影响着经济增长。 最后,本文以1994―2002年季度数据,对经济增长与资本市场发展进行回归与时序分析,并对其中的主要指标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结论如下: 1、经济增长对股价指数运行具有显著影响。同时,由于我国股票价格指数的运行直接影响到市场筹资情况,并通过财富效应直接影响居民边际消费倾向,因而股价指数对经济增长也具有一定影响,但影响的显著性不如经济增长对股票指数的影响强烈。彼此影响滞后一季度。 2、经济的环比增长率与资本化率、交易率、金融深化比率、财政支出比率、储蓄比率呈对数线性关系。其中,经济增长通过新增的交易价值来实现对资本化率的影响。 3、交易率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成因,说明资本市场的活跃程度对经济增长有明显影响,但要滞后一年时间,这主要是因为市场的交易活跃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要通过一系列的传导机制来实现。经济增长对市场活跃程度并无显著影响,可能与我国的“政策市”特征有关。
  • 详情 资本市场发展与中国经济增长关系的
    本文重点对资本市场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与具体路径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资本市场促进经济增长主要机制有流动性支持、风险分散、降低信息不对称,促进储蓄向投资的转化和企业的控制与监督。同时,资本市场可以通过影响储蓄转化为投资,形成健全、多层次的投资体制、通过资源配置和促进技术创新影响资本的边际生产率以及通过影响私人储蓄意愿,通过改变边际消费倾向影响私人储蓄率等路径来实现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由于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目标的单一性,在相关制度安排上出现了一些先天性的体制缺陷,如行政特征明显,市场缺乏微观效率、证券市场股权割裂等,导致市场在发展与完善中对初始目标极强依赖。尽管如此,本文经验研究认为,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仍然至少从以下几个方面促进了经济增长: 1、证券市场直接筹资为企业提供巨额的发展资金。 2、界定产权,改变制度变迁的路径与制度转换阈值,使一些原本具有正外部效用但受制于路径条件的制度变迁得以进行,避免了制度变迁过程中的剧烈震荡,促进了企业机制的转换。 3、优化配置资源,促进企业规模的扩张和产业结构优化。 4、促进金融结构的优化,促进金融深化进程。 5、资本市场通过财富效应、资产负债表效应、托宾Q效应和流动性效应直接影响社会的投资与消费需求,促进储蓄总量的增长。 6、影响国家货币供给的结构与数量,宏观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影响从而间接影响着经济增长。 最后,本文以1994―2002年季度数据,对经济增长与资本市场发展进行回归与时序分析,并对其中的主要指标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结论如下: 1、经济增长对股价指数运行具有显著影响。同时,由于我国股票价格指数的运行直接影响到市场筹资情况,并通过财富效应直接影响居民边际消费倾向,因而股价指数对经济增长也具有一定影响,但影响的显著性不如经济增长对股票指数的影响强烈。彼此影响滞后一季度。 2、经济的环比增长率与资本化率、交易率、金融深化比率、财政支出比率、储蓄比率呈对数线性关系。其中,经济增长通过新增的交易价值来实现对资本化率的影响。 3、交易率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成因,说明资本市场的活跃程度对经济增长有明显影响,但要滞后一年时间,这主要是因为市场的交易活跃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要通过一系列的传导机制来实现。经济增长对市场活跃程度并无显著影响,可能与我国的“政策市”特征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