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

  • 详情 从“三元悖论”谈我国当前人民币汇率制度的选择
    作为经典的汇率制度选择依据――“三元悖论”,长期以来一直被学术界所信奉。同样在我国,近年来关于人民币汇率制度的选择问题也是一直以此为基石。认为人民币汇率制度的选择主要依据是我国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自主,然而本文将利用Mendel- Fleming和Mendel- Fleming-Dornbusch两个模型去分析,得出即使在国际资本完全不流动下的固定汇率政策以及在国际资本的完全自由流动情况下的浮动汇率政策货币政策自主都无法完全得以实现,从而理清了我国人民币汇率制度选择时依赖于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自主的模糊认识。 关键词:三元悖论 国际资本的完全自由流动 货币政策自主 固定汇率政策 人民币汇率制度
  • 详情 人民币升值的利弊分析
    人民币升值问题近来成为一个令人关注的话题。中国的贸易伙伴也纷纷要求重新评估人民币汇率。人民币对我国的贸易,经济发展,就业关系重大。人民币升值的影响是多方面多层次的。不仅关系到进出口贸易,还关系到宏观经济运行,并影响社会的发展。而且在国际社会影响巨大,会影响世界经济发展。人民币升值问题是一个多个利益方的博弈,不同的利益方对其利弊也是不同的,本文主要从中国国家利益方进行论证阐述。
  • 详情 中国银行纽约分行事件的几点启示
    2002年1月18日, 美国财政部货币监理署(Office of Currency Comptroller,OCC) 对中国银行纽约分行“不安全和不可靠的违规行为”做出处罚:中国银行纽约分行向OCC交纳1000万美元罚款,其母公司中国银行则向中国人民银行交纳相当于1000万美元的人民币罚款,两项罚款总计2000万美元。本文将简单介绍事件始末,并解读美国财政部货币监理署“认可令”的内容,及其对加强我国国有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几点启示。
  • 详情 中外房地产企业融资方式差异性分析
    在3万多家房地产企业中,目前可以真正供其选择的融资渠道,主要有银行信贷、上市融资、信托融资、债券融资、以及其他融资方式,如基金融资等。但实际上,超过半数以上的资金,都直接或间接来源于银行信贷。统计数字表明,银行信贷占房地产开发企业资金来源的79%。而其他融资方式在房地产开发企业资金来源中所占的比重较低。例如,2003年房地产企业通过发行债券融资总量仅2亿元人民币,与当年房地产投资高达1万多亿元人民币相比,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
  • 详情 人民币汇率制度选择――一个非均衡模型
    本文在均衡汇率、三元悖论和政府主导汇率制度选择的理论基础上,提出了政府主导的非均衡的汇率制度选择模型的框架。通过模型的推导和实证,本文得出了各国在进行汇率制度选择时的一些一般标准,模型显示,政府在选择汇率制度时受到货币性冲击、生产性冲击和实际汇率失调的影响。政府所选择的汇率制度可能导致非瓦尔拉斯均衡,但是这种“非均衡”是其综合考虑了成本和目标以后的“均衡”结果。将该模型的结果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后,可以较好地解释人民币汇率制度选择的结果。这篇论文的特色在于:1.在强调政府在汇率制度选择中起主导作用的前提下,将汇率制度当作政府实现其经济目标的工具,并引入了政府目标函数作为政府在不同的汇率制度之间进行选择的标准;2.通过模型的推导,得出了不同汇率制度下政府目标函数的构成;3.应用限值因变量的Probit模型,对汇率制度选择这一定性的结果进行了定量分析,在实证中既有各国的截面数据分析又有中国的时间序列分析。
  • 详情 建立有中国特色的人民币汇率制度问题研究
    适应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完善的需要和金融体制改革的必要性,改革现行的人民币汇率制度是人们的普遍共识。但是人民币汇率制度如何改革,国内外的观点则不尽相同。笔者认为,尽管现行人民币汇率还存在着种种问题而遭受西方某些国家的强烈指责,但是应该看到,现行人民币汇率制度是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和金融体制改革而逐步形成和建立起来的,因而,人民币汇率今后的改革也应该遵循其演进的自然逻辑顺序,而不应盲目照搬和模仿,人民币汇率制度也应该有“中国”特色。
  • 详情 人民币汇率研究:文献综述
      本文按研究角度分类,对改革开放以来关于人民币汇率的部分文献进行了综述,目的在于通过本文的介绍,勾勒出改革开放以来关于人民币汇率理论研究的轮廓,并得出一些结论。本文首先回顾了建国以来我国汇率制度的演变历程。在接下来的几部分里,首先讨论了关于人民币购买力平价和利率平价的相关文献,认为由于受中国实际情况的制约,这两种汇率理论难以直接应用于解释人民币汇率水平;然后本文介绍了一些研究人民币汇率和国际收支(主要是与贸易帐户)方面的文献,发现在这方面学术界还存在较大争论;在第六部分,本文对与人民币均衡汇率有关的主要实证文献进行了介绍并汇总;最后一部分则是关于最近几年来关于人民币汇率制度选择问题的文献综述。
  • 详情 2004年人民币汇率问题---解读日本金融政策变化始末
    标题:2004年人民币汇率问题---解读日本金融政策变化始末 内容概要: 2003年悬而未绝的三大经济问题之首――人民币汇率问题,依然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与此同时,日本金融政策变化就成了牵连这一焦点的导火线。 日本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原因主要是认为,中国实行的“盯住”美元的货币政策,美元的持续贬值,而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保持不变,使得出口量急剧膨胀。换句话说,中国正在不断的向其输出“通货紧缩”。 一,分析中国出口急剧增长原因为:外商对中国的投资增长是中国出口增长的直接原因。 二,日本通货紧缩由来已久:回顾日本“泡沫经济”的产生,引出通货紧缩由来。 三,分析日本通货紧缩成因: 1,日本金融体系的不健全性 2,日本政府对金融的渗透 3,日本经济政策过失 接着引出:日本为了刺激出口而开始贬低其币值,但经济未能复苏,但此时日元贬值的空间已经很小,所以只有通过提高他国币值达到日元的相对再贬值。 最后评价了日本的做法的不恰当性。
  • 详情 浅谈建立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对企业资本运营的促进作用
    财务公司是指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和中国人民银行《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管理办法》设立的、为企业集团成员单位技术改造、新产品开发及产品销售提供金融服务,以中长期金融业务为主的非银行金融机构。 财务公司素有“企业集团内部小银行”之称,同信托投资公司、租赁公司等一样,是一种非银行金融机构,它依托于大型企业集团存在。 新的《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管理办法》将财务公司的功能从短期信贷业务为主转向支持企业集团技术改造、新产品开发及产品销售融资等中长期业务为主。而且,还增加了允许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发行中长期债券、进行同业拆借,并可投资有价证券、金融机构股权及成员单位股权,增加了财务公司的营业范围,也将大大增强财务公司的赢利能力。 到目前为止,我国已设立财务公司的企业集团有七十多家,他们基本上分布在传统产业中的石化、汽车、电力、钢铁等行业,都是行业中的龙头企业。据统计,这七十多家大型企业集团总资产达3万亿元人民币左右,约占全部国有资产的1/3。他们的资产运作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质量。因此,国家支持财务公司发展,支持充分发挥财务公司的功能,在一定意义上就是支持国有企业的发展,也是培育中国自己的真正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
  • 详情 一元纸币和硬币能真正在市场上同时有效流通吗
    两年前,市场上人民币小钞严重短缺,流通中2元以下券别成色极低、破烂不堪。于是中央银行决定实施“小额货币硬币化”,并选定在四川等地试点发行一元硬币,以期改善商品流通因找零困难而受阻的情况,同时提升流通中货币的形象。但在我们近期对成都地区的崇州、大邑、邛崃三县(市)人民币流通情况调查中发现,随着总计884万元的一元硬币连续一年半的多次投入,在人民银行既无回笼、当地各家商业银行又没有库存硬币的情况下,现在市面上却几乎难觅硬币踪影,而目前市面上大量流通着的,则是自2003年末开始逐步投放的一元纸币。据人民银行内部发行消息,于2004年7月1日起,国家将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发行第五版一元纸币,以实现纸币硬币两种币别同时流通,彻底缓解货币流通市场上小钞短缺、污损严重的窘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