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融资

  • 详情 我国中小企业直接融资市场金融契约选择的实验研究
    本文通过控制项目自然状态来模拟私有信息环境,通过控制投融资双方的角色比例来体现谈判力,以此来研究两者对直接融资市场上中小企业融资契约选择偏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1)私有信息对融资方的契约选择有显著影响,当双方谈判力均等且融资方具有项目好(坏)状态的私有信息时,融资方最倾向于选择标准债务(股权)契约。(2)在控制私有信息的前提下,投资方拥有谈判力将会导致选择可转债的融资方比例增大。(3)在融资方具有私有信息且投资方拥有谈判力的前提下,投资方谈判力越大,则融资方私有信息对自身契约选择的影响越小。以上研究为消除我国中小企业直接融资市场的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提供了理论支持。
  • 详情 银行关联能缓解产业政策带来的融资约束吗?
    本文从产业政策的视角深入探讨了企业聘请具有商业银行背景的人士担任公司董事(银行关联)的动机及其对债务融资的影响。论文发现,不属于产业政策支持行业的企业更有动机去建立银行关联。论文还发现,企业建立银行关联能够显著增加企业的银行借款总额和长期借款。对于不属于产业政策支持行业的企业而言,建立银行关联会显著减少其长期借款水平,以应对产业政策对长期债务融资的限制。但是,企业建立银行关联并不会显著降低银行借款成本。进一步的分析还表明,对于不属于产业政策支持行业的企业而言,政治关联与银行关联发挥互补作用,有助于缓解企业融资约束。本文的研究结论为理解企业如何突破制度约束所带来的发展瓶颈提供了一个合理的视角。
  • 详情 银行关联能缓解产业政策带来的融资约束吗?
    本文从产业政策的视角深入探讨了企业聘请具有商业银行背景的人士担任公司董事(银行关联)的动机及其对债务融资的影响。论文发现,不属于产业政策支持行业的企业更有动机去建立银行关联。论文还发现,企业建立银行关联能够显著增加企业的银行借款总额和长期借款。对于不属于产业政策支持行业的企业而言,建立银行关联会显著减少其长期借款水平,以应对产业政策对长期债务融资的限制。但是,企业建立银行关联并不会显著降低银行借款成本。进一步的分析还表明,对于不属于产业政策支持行业的企业而言,政治关联与银行关联发挥互补作用,有助于缓解企业融资约束。本文的研究结论为理解企业如何突破制度约束所带来的发展瓶颈提供了一个合理的视角。
  • 详情 中小企业信贷保险研究
    本文从全新的角度提出采用中小企业信贷保险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这一社会问题。通过信贷保险来分散和转移银行信贷风险,扩大银行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的规模,帮助中小企业获得资金支持。在此设计了两种中小企业信贷保险的运作模式,即基于大数法则的信用保险模式和能够分享投资收益的保证保险模式。充分运用信用风险转移原理,将信用保险和保证保险共同运用与中小企业信贷业务中,以全方位解决银行和中小企业的困境,试图打造能够规模化复制的、可持续发展的业务模式,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这一社会难题提供一个思路。
  • 详情 上市公司定向增发方式选择:基于投资者异质信念视角
    本文以2006-2010年在沪深两市通过定向增发实现再融资的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首次在全流通背景下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了投资者异质信念对上市公司定向增发方式选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实施定向增发的上市公司来说,投资者异质信念越大,越倾向于选择向机构投资者增发新股;投资者异质信念与定向增发规模负相关;当大股东参与定向增发时,投资者异质信念越大,大股东越有动机利用资产认购新增股份。本文的研究拓展了行为金融理论在企业融资特别是增发融资方面的研究视野。
  • 详情 基于民间借贷的民间金融资产链分析
    以民间借贷为缩影的民间金融以其难以忽视的发展势头,成为我国现行市场经济中融资的主要渠道。在其发展的同时,同样暴露了众多中国金融市场的弊端,包括法律制度不完善,信用观念缺失以及民间金融市场缺少高端技术的风险预测等。面对这一堆问题,笔者认为所谓的向银行引入资金弥补或扩大公共基础项目的建设只是饮鸩止渴,应真正明确对于金融市场的方向和各个角色,这需要道德、法律和体系的三重规范。在非国有制经济融资需求快速发展的今天,民间金融的存在有其特殊和重要的意义,制度改革和金融创新才是正确的方向。
  • 详情 小微企业关系型融资生成机理研究综述
    从实践中看,小微企业的融资状况已不同于中型企业,将其从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分析框架中独立出来研究势在必行。但已有的文献对小微企业关系型融资问题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本文通过梳理国内外文献,发现金融制度、信贷市场竞争性和选择主体特性影响小微企业关系型融资的实现,并提出运用综合分析的方法探求小微企业关系型融资的生成机理,为今后的理论研究和实际运用提供借鉴。
  • 详情 浅析中小企业利用“新三板”融资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融资难一直是制约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瓶颈。本文首先介绍了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及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接着结合我国“新三板”市场的现状,从理论上阐述了“新三板”对中小企业融资所起的作用,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中小企业在利用“新三板”融资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
  • 详情 中小企业融资产品创新研究:展期贷款风险定价
    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往往不同于大企业。针对中小企业对融资产品的差异化需求,如何加强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提高风险定价能力,并在此过程中挖掘自身的发展潜力,是商业银行在当前形式下求发展的契机。基于该背景,文章引入模糊决策理论,在采用相关参变量表征展期贷款特有风险因子基础上,对中小企业作为需求主体的、在信贷市场上已几趋萎缩的展期贷款产品进行风险定价研究,提出了一类包含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等的整合风险框架下的定价模型。文中的应用分析表明:基于无套利均衡的中小企业展期贷款风险定价,对扩展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以及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大有裨益。其次,基于文章所提模型的定价能克服现实中的把“浮动比例”作为唯一风险溢价衡量指标、贷款定价随意性较大的弊端。最后,贷款风险定价是科学也是艺术。模糊决策方法的引入,使银行信贷专家的看法直接融入到模型设计中,它对提高模型定价结果的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 详情 基于信贷配给模型视角下的中小高科技企业融资能力研究
    中小高科技企业是国民经济中最具创新活力和最具发展潜力的企业,而融资难却成为 制约其发展的“瓶颈”。本文综合考虑了影响融资可能性的变量,并分别就单个和多个借款 企业的情况,建立了信贷模型。由模型得出没有足够的自有资产(包括现金、实物资产等担 保品)、银行与企业的信息不对称等因素所导致的银行对企业的“畏贷”和“惜贷”,造成中 小企业融资难的深层机理。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解决中小高科技企业融资难可以采取的具 体措施,并从数理方面证明了这些措施的合理性,以期对我国中小高科技企业融资对策提供 数理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