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导机制

  • 详情 汇率稳定性目标与最优货币政策:理论与实证
    经济全球化为世界各国带来了难得的机遇,直接促进了各国经济不同程度的快速发展,但各国的不一致性政策导致了今天全球经济潜伏着巨大危机,汇率的稳定性将成为各国政府治理本国经济和分享经济全球化成果的重要手段。本文建立了小型开放经济模型,采用贝叶斯分析技术,研究了在Ramsey 最优均衡下,汇率的稳定性目标机制与最优货币政策之间关系。分析表明:汇率的波动与宏观经济波动之间的关系依赖于货币政策所选择的基于无时间视角的政策体制,在Ramsey 均衡下,选择最优政策机制能够保持低通胀和汇率的波动,但是产出波动幅度会增大,而在汇率稳定性货币政策机制下,通胀,产出和汇率的波动都比其他政策机制要小;在实证数据上,我们对比了最优政策,汇率稳定,价格稳定以及实际数据拟合的宏观经济体系,我们发现汇率稳定性货币政策机制是更加趋近于最优政策,汇率稳定性目标是货币政策确保经济稳定性和社会福利最大化的重要目标。同时,本文利用开放经济汇率与一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特性,分析得出开放经济下的最优通货膨胀率为零边界的一个狭小的区域,此时的货币政策最有利于执行汇率的稳定性目标。
  • 详情 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机制——基于商业信用与企业产权性质的证据
    本文从上市公司商业信用和企业产权性质出发,从微观层面研究我国货币政策的信贷 传导机制。根据央行要求的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贷款基准利率、银行间拆借利率和国库 券利率的变化,我们定义 2004、2006和 2007年为我国的货币政策紧缩阶段。本文发现相对 于以前研究中常用的企业规模,在我国,企业的产权性质可能是更好的企业融资能力的代理 变量。 在货币政策紧缩阶段,相对于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在银行信贷方面受到的冲击更大, 更有可能从供应商那里获得更多的商业信用并同时减少提供给客户的商业信用,以此作为替 代的融资方式,同时我们还发现在货币政策紧缩阶段上市公司的应付账款账龄延长,尤其是 非国有企业。本文的研究证据表明,货币政策的变化将对企业融资,尤其是非国有企业融资, 产生巨大影响,所以更大程度上选择商业信用替代的融资方式,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货币政 策在我国同样可以通过信贷渠道传导到微观层面的企业。理解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将有助于 政策制定者们寻找更为切合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机制的研究也将有助于 我们更好地理解信息不对称和信贷配给在货币政策所发挥的作用。
  • 详情 货币政策对总供给的影响—“成本渠道”理论最新进展
    如果运营资本作为生产和分配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名义利率进入生产函数并影响企业的生产和定价,那么货币冲击就会同通过其他渠道影响总需求一样通过成本渠道来影响总供给。因此,紧缩性的货币政策通常导致价格水平的升高而不是下降。
  • 详情 不同市场态势下利率政策对股票市场的调控效果研究
    本文在总结利率政策调控效果的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提出不同市场态势(牛市和 熊市)下投资者会产生异质性预期,且对股票市场的短期价格波动产生决定性影响。通过理 论推导和实证检验,本文发现由于市场态势不同导致的投资者异质性预期的确存在,并对货 币政策效果产生显著影响:牛市中投资者的预期会受到货币政策的同向加强:提高利率反而 导致股价加速上升,降息反而在短期导致股价下跌;熊市中投资者预期则表现出政策依赖: 加息加强悲观预期导致股价加速下跌,降息则缓解股价下跌。因此建议使用利率政策调控经 济时,一定要考虑不同市场态势下投资者的预期在调控传导机制中所起的作用,根据不同的 市场态势选用适当的调控逻辑和政策手段。
  • 详情 流动性过剩、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与货币政策效率分析
    本文运用统计数据对流动性过剩这一经济现象的宏观表现、形成原因及对经济领域 的影响进行讨论,进而重点探讨了在流动性过剩条件下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效率。在此基础上,通 过相关经济变量,分析了我国现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流动性过剩会影响货币政策传导 的效率,从而降低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我国货币政策对实现货币政策四大最终目标的作用效果有所不同; 在新的经济形势下,有必要对货币政策本身及其相关的政策体制作相应的调整。文章最后对在新的经济 环境下提高我国货币政策效率进行初步的探索。
  • 详情 经济周期波动的国际传导与宏观经济政策
    本文从我们为什么要关注经济周期波动谈起,进而对我们为什么要关注 国际经济周期波动进行探讨,接着阐述了经济周期波动从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 的传导机制,然后分析了国际经济周期波动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关联性问题。最后 文章认为,当前应当密切关注国际经济周期的变动,积极拓宽宏观政策分析的国 际视角,并努力推进结构性改革,加快扩大内需的步伐。
  • 详情 人民币汇率—价格传导机制及效应研究
    汇率和物价是开放经济中最为核心的经济变量,同时二者之间又存在密切的联系。本文采用2001年1月—2009年1月的相关数据,针对汇率波动对进口价格指数、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及消费价格指数的传导效应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人民币汇率波动对于价格的传导是不完全,其中进口价格对于汇率的波动反应较为敏感,而工业品出厂价格与消费价格对于汇率的波动反应则相对缓慢,特别是无论从长短期的传导效果来看,汇率波动对于消费价格的影响都较为微弱。
  • 详情 财务重述视角的投资者关系管理与公司治理效率
    :财务报告重述行为的发生是公司治理效率低下的反映。以沪深两地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引发财务重述的治理诱因以及投资者关系管理调节效应的发挥。研究结果证实,投资者关系管理作为自主性治理创新机制可以提高公司治理效率,抑制财务重述的发生,对既定公司治理结构和机制的治理效率具有显著调节作用。研究贡献在于突破了以往仅从公司价值视角考察投资者关系管理的价值效应,以财务重述为研究出发点考察了代理人具体行为的驱动因素,深化了投资者关系管理价值效应的研究积累,同时拓展了财务重述的研究局限,投资者关系管理调节效应的衡量使财务重述影响因素的研究进一步向前推进,有助于全面了解财务重述发生的治理诱因及传导机制。在我国现阶段法律保护尚不完善的情况下,应该鼓励上市公司积极主动开展投资者关系管理等公司治理创新活动,提高上市公司治理质量,保护投资者权利。
  • 详情 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汽车产业的影响
    2008年9月,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进入高潮,全球经济无不受此牵连。本文解析了此次金融危机的特点及其传导机制,并结合实际情况,深入研究了金融危机对我国汽车产业的影响,最后提出了我国汽车产业的应对措施和发展战略。
  • 详情 资产证券化对美国货币政策信用传导渠道的影响
    20世纪80年代以后,资产证券化的迅速发展引发了美国金融市场结构的重大改变。在美国原有金融结构体系中,信用渠道作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主要传导渠道之一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资产证券化发展后,原有信用渠道的传导机制相应地受到了影响。本文通过分析资产证券化发展前后时期货币政策的效率,证明了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变量的影响程度确实在减弱,从而证明因资产证券化的发展,信用渠道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的作用在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