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用

  • 详情 数字普惠金融是否缩小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基于中国省际数据的面板门槛分析
    本文选用 2011-2018 年省级面板数据作为研究样本, 构建线性面板模型及面板门槛模型, 验证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及其门槛效应, 并进一步进行中介效应检验。 研究结果显示, 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能有效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且具有门槛效应, 在经济发展初期, 这一收敛作用效果更为明显。 中介效应分析推断出数字普惠金融能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并且促进经济发展, 而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却能小幅度地扩大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但总体来说, 仍以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收敛作用为主导效应。
  • 详情 数字普惠金融是否缩小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基于中国省际数据的面板门槛分析
    本文选用 2011-2018 年省级面板数据作为研究样本,构建线性面板模型及面板门槛模型,验证数字 普惠金融的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及其门槛效应,并进一步进行中介效应检验。研究结果显示,数字 普惠金融的发展能有效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且具有门槛效应,在经济发展初期,这一收敛作用效果更 为明显。中介效应分析推断出数字普惠金融能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并且促进经济发展,而经济发展水平 的提升却能小幅度地扩大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但总体来说,仍以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收敛 作用为主导效应。
  • 详情 股市投资者情绪对网络借贷溢酬的跨市场影响效应研究——来自我国P2P平台的经验证据
    随着互联网金融在我国的发展,网络借贷产品在家庭资产配置中逐渐受到青睐。本文以 2010 年 1 月 1 日至 2014 年 12 月 31 日中国日均交易量最大的 P2P 平台——红岭创投(www.my089.com)所有有效成功借款为研究样本, 发现股票市场投资者情绪对于网络借贷溢酬的整体线性影响为正向的溢出效应, 但适度情绪下的溢出效应与极端情绪下的传染效 应共同作用的结果在高次项加入回归时发现存在降低-提高-降低的 S 型效应, 说明在极端情绪下,负向的传染效会成为主导。 进一步利用借款项目逾期情况与借款基本信息进行 Probit 回归, 发现高潜在违约率的项目股市的投资者情绪对借款溢酬的影响仍符合 S 型, 但低潜在违约率的项目传染效应会弱化, 这说明投资者能够在极端情绪下识别低风险项目, 并能发 现它的避险功能。
  • 详情 注意力与P2P投资者投资决策——来自人人贷的证据
    本文使用我国 P2P 平台人人贷网站的数据,研究注意力对 P2P 投资者投资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 当可选借款标的数量增加,使得投资者的注意力下降时,名义利率对投资决策影响增加,名义利率以外的信息对投资决策的影响降低。这是因为当注意力下降时,投资者更关注名义利率,同时忽略更多名义利率以外的信息。这使得投资者忽略更多关于借款人风险的信息,出现在预期收益率相同时,偏好高风险借款标的行为偏差,增加投资者和借款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本文立足 P2P 市场这一适合研究投资者注意力对投资决策影响的场景,强调了注意力在 P2P 投资决策中的重要地位,进一步探讨了注意力在投资决策中的作用。
  • 详情 持股金融机构策略选择与资本结构优化调整
    在“降杠杆、减负债、控风险”背景下,企业持股金融机构是否影响到资本结构的动态管理,该问题值得深入探讨。本文以2006-2015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发现:混业持股金融机构增强了企业向目标杠杆调整动机,增加持股金融业务类型这一持有数量上的策略选择,以及“银行+非银行”这一业务组合布局上的策略选择,均显著缩小了目标资本结构偏离程度。然而,混业持股金融机构下,资本结构的调整速度与偏离程度呈非对称性,对于过度负债企业,混业持股金融机构反而减慢了资本结构的调整速度。进一步发现,上述策略选择对过度负债国有企业去杠杆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本研究对资本结构调整动机与调整效率进行分离,揭示了企业集团在混业持股金融机构策略下对两者的影响存在非对称性,深化了对企业杠杆优化权衡决策的理解。
  • 详情 中国公募股票基金收益率研究——基金能够打败市场吗?
    公募基金是实现个体投资者机构化,以达到改善市场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但由于忽略了基金管理能力存在差异,现有的文献无法提供证据证明公募基金可以改善市场定价效率。本研究以 2005-2020 年中国市场数据为基础,构建了股票的持股基金质量指标(而非权重),并研究了该指标对未来表现的预测能力。实证结果表明具有较好持股基金质量的股票表现显著优于较差的股票,基于该指标构建的套利组合可以获得年化 14%左右的超额收益,且该现象不能被基金持股权重、中国市场系统性风险和其他定价异象所解释。本文首次发现了公募基金提高了市场定价效率的直接证据,拓展了股票市场和基金市场的研究。实证结论意味着市场中仅有一部分具有有效管理能力的基金改善了市场质量,因此优化基金产品评价以提高市场资金配置效率对于加强散户投资“机构化”的正面作用有着深远意义。
  • 详情 市场失灵还是政府失灵?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金融漏损实证研究
    金融漏损现象在中国经济转轨过程中长期存在,其引致的金融风险逐步累积,一旦引发系统性风险势必阻滞中国经济金融改革与发展的步伐。文章基于2001-2012年间金融漏损的相关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法验证了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视角下金融漏损的形成机理。研究表明,金融漏损的市场失灵因素主要是信贷资源错配下的低效率运营,政府的持续扩张行为是政府失灵引致金融漏损的主要原因;市场失灵引致的金融漏损不断下降,政府失灵下的金融漏损却不断上升。消除金融漏损应打破金融垄断,增强市场机制作用,并解决政府激励与约束的非均衡性,使政府恪守“守夜人”职能。
  • 详情 筛选价值还是影响价值——创投机构对被投资企业业绩的影响
    各界都比较关注创投机构的增值功能,但少有人深入研究到底是创投提升了企业业绩还是发现了企业业绩并选择了企业。本文首先分析了创投与被投资企业业绩间互为因果的内生关系,然后用工具变量法和滞后变量法处理内生性问题,并分别检验创投机构对企业业绩的筛选功能和增值作用。以深圳创业板2009-2011年上市的公司为样本得到的实证结果显示,创投机构的投资和持股因素在各种模型检验中都与企业业绩显著负相关;企业业绩对创投投资概率的影响不明显;多种均值比较结果显示有创投支持的企业其综合业绩、长期业绩均值以及创投投资前的业绩都比无创投支持的企业差。
  • 详情 风险承担及金钱态度对个人投资行为影响之研究
    影响决策之变量有个人特征、社会影响及情境因素等等,其中个人特征部分又分为:个人资源、动机涉入、知识、态度、人格、价值观与生活型态(Engel 和 Black wall,1990)。而态度,是指人由经验而组织起来的对人、事、物以及周围世界所做的评价,既反映出个人对某些事情的感觉,也是一种相当持久且一致的行为倾向(荣泰生,1999)。而金钱意义除了表面上的购买能力外,还对不同人所代表的意涵也是有所不同的(Keller, C., & Siegrist, M.,2005)。故投资人对金钱的态度会影响投资者决策行为;而投资者不同的风险承担程度会对投资动机产生影响(陈丽梅,2010)。   因此,本研究将以(Farley,2000)之风险承担程量表包括风险规避、风险接受及风险偏好三个构面; Yamauchi and Templer(1982)的金态度量表包括权?/名望、保?/时间、诱惑以及焦虑四个构面;及江佳宇(2006)之投资决策量表包括投资信息、产品熟悉度、商业消息、投资者信心及投资意图五个构面对三个变量作为衡量之基础。以观察风险承担程和金钱态度对投资决策的影响程度;同时以金钱态度作为中介变项解释投资决策,以探讨潜在依变项金钱态度是否能增加风险承担对投资决策的解释力。   研究结果显示:在人口统计变量分析发现:性别对各变数皆无显著差异;而年龄、教育程度、月收入、投资经验对各变量皆有显著性差异;婚姻状况则只对风险承担形成显著差异;而投资时间之长短则不会显著影响风险承担程度,但显著影响其他变量。各变量以结构方程模式(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SEM)作研究工具分析发现:(1)风险承担会影响投资决策部分成立。(2)金钱态度影响投资决策部分成立。(3)当金钱态度作为完全中介变量以增加风险承担对投资决策的解释力部分成立 ,即投资者金钱态度能作为风险承担对投资决策之中介作用。
  • 详情 我国机构投资者持股偏好与股票波动性关系研究——基于Fama-MacBeth横截面回归
    机构投资者是市场波动的稳定器还是放大器?如何发挥机构投资者稳定器作用?通过基于股票横截面特征因素,引入机构投资者持股偏好,运用横截面OLS回归和Fama-MacBeth横截面回归,考察我国机构投资者持股比重与股票波动性之间的关系,及持股偏好与股票波动性的关系。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持股偏好影响着其与股票波动性的关系,通过提高机构投资者市场比重并不是稳定市场的关键,应通过改善制度环境引导机构投资者持股偏好,这样才能使其起到稳定市场、降低市场波动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