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

  • 详情 中国保险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的理论模型与实证检验
    本文依据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理论,运用总生产函数和两部门模型,揭示了保险业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微观机制, 从理论上证明了保险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中国保险业发展对经济长期增长的贡献主要体现为其外部正效应。同时由于我国保险业正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 使得保险业的边际生产力低于其它部门。 因此,建议政府要重视并扶持处于初期发展阶段的保险业,未来的中国保险业必将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
  • 详情 医疗保险领域道德风险高发成因与约束机制
    本文在对医疗保险领域导致道德风险高发的成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在医疗保险模式设计、医疗保险宣传教育机制建设、医疗保险基金使用过程中的控制机制、在保险法律规范内逐步展开直接参与医疗保险诊疗环节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医疗保险道德风险高发控制机制。
  • 详情 解读中国金融竞争力优劣势
    2006年中国将走完金融业的过渡期,实现全面开放。在国际大背景下,中国金融竞争力优势不足,劣势突显。中国金融竞争力的核心优势并非直接优势,而是经济增长的宏观环境。中国金融竞争力的劣势却几乎渗透到了金融系统的各个层面。从银行到证券、保险,从核心资产到一般资产,从企业营运到政府监管,从经营管理到金融创新,中国金融竞争力的劣势无处不在。解决中国金融竞争力劣势必须坚持三原则。
  • 详情 我国农业保险模式的合理选择:合作保险
    农业是容易遭受风险灾害的产业,农业保险作为为农业提高保障的工具亟待大力发展。我国农业保险深度和密度都远远不够,并且原有的体制正在瓦解,迫切需要建立新的农险体系。本文分析了农险的特点和难点,并参考国内外开展农业保险的经验教训,分析了建立合作制农业保险的可行性,并试图构建一种农业保险合作模式的框架。
  • 详情 非寿险业公司治理与风险防范
    非寿险业的公司治理和风险防范能力是影响国内外投资的关键因素。中国非寿险业的公司治理处于由行政型治理模式向经济型治理模式的转轨过程中,检验公司治理与风险防范能力的标准在于其是否适应市场要求,是否具有发展潜力。调查研究表明,在公司治理转型的过程中,形成了转制风险、创新风险、经营风险、结构风险、市场风险、投资风险、监管风险等一些保险新风险和新特点。对此,公司治理与风险防范要实现从权力制衡到决策科学、从治理结构到治理机制的转变。需要建立一套监测公司治理与风险防范能力,特别是以投资商为导向的社会调查指标体系,通过对比发布的方式,及时分析非寿险业公司治理与风险防范能力的变化情况。公司治理与风险防范能力指标评价体系设计思路,应当从投资方角度出发,提出公司治理与风险防范评估内容或评价指标,借助客户关系管理思想将评价延伸到投资关系管理上去,并且应当遵循投资者导向、市场满意度、国际惯例、科学性、可操作性、可比性、系统性等原则。公司治理与风险防范能力监测系统的指标选择,包括内部治理结构、内部管理机制、内部风险防范、经营管理成效、外部治理机制等部分。指标系统建立以后可以采用隶属度、鉴别力、相关分析和层次分析法等数学方法进行指标筛选和权重测定。
  • 详情 论当前保险公司发展所面临的一些风险
    论述当前保险公司发展所面临的一些风险:(一) 筹建风险、(二) 诚信风险、(三) 精算风险、(四) 客户欺诈风险、(五) 资金运用风险等。并且提出防范措施。
  • 详情 基金扩募对潜在投资者是个获利机会吗?-- 对不确定性的风险补偿
    国内基金的扩募,在扣除发起人的应认购份额之后,其余部分向权益登记日收市后登记在册的基金持有人进行配售,持有人可以配售价格加以认购,持有人放弃配售部分再由商业保险公司、承销商或发起人承购。权益登记日后才持有者,没有配售的权利。 实证结果显示,持有人配售部分上市首日超额回报率(基于配售价格)虽然显著为正,平均高达约20%,取得配售权利似乎有利可图,不过在考虑了配售权利的获得成本后,投资配售权利的超额回报率并不显著异于零。 我们发现,投资配售权利时,如果选择(1)扩募成相同规模的历史案例较少者,(2)在扩募配售办法公告中还无法确定扩募可流通部分上市时间者,比较可能获利。这是对不确定性的风险补偿。 面临投资决策时,如果缺乏可参照的相关历史案例作为判断依据,由于误判的可能性较大,不确定性较大,投资者倾向于要求较高的回报以作为风险补偿。我们对国内基金扩募所作的实证研究,基本上支持了上述假说。
  • 详情 我国寿险市场地区差异的实证分析
    近年来,我国保险业发展迅猛,同时也表现出显著的地区差异,本文将我国寿险市场的地区差异作为考察重点。利用1997-2001的平行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本文从社会的、经济的和人口统计学特征去解释形成这些差异的原因,对认识我国寿险市场的结构性差异、对保险公司制定不同地区的市场发展战略、产品开发策略具有重要的意义。
  • 详情 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研究
    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是整个金融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对于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三农”问题成为阻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三农”问题需要全方位、立体的解决方案。本文着重从农村金融的角度,论述完善农村金融体系对农村经济的促进作用。认为,(1)现有的金融服务体系不完善,是目前农村经济存在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2)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必须坚持完善农村金融机构为主,发展金融市场为辅的政策方针;(3)完善现有的商业金融、合作金融与政策金融,发展农业保险;(4)发展农村存款保障机制,完善期货市场,支持非正式金融存在。
  • 详情 保险业风险资产证券化产品定价研究
    本文中,笔者在国内外现有文献基础上,研究和探讨了保险业风险资产证券化产品即保险债券、保险股票、保险期货和保险期权的定价问题,并建立了相应的定价模型,其中重点研究了保险证券化产品中保险欧式期权的定价模型,根据等价鞅或风险中性性质获得了令人兴奋的与Black-Scholes期权定价公式和Merton期权定价公式相类似的定价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