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

  • 详情 通道制度下存在私下通道交易的必然性分析
    股票发行市场实行通道制度以取代实行了9年之久的审批制和指标制已经有两年多了。在这期间,市场上同时也产生了私下通道交易问题,这给我国证券市场带来了很多后遗症,本文从理论上证明了在当前市场状况下通道制度的实行使私下通道交易成为可能和必然,这样进一步说明了随着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这种过渡性制度必然为其它更加完善更加有效的发行制度--保荐人制度所取代。
  • 详情 理性投资、噪音交易与证券市场效率――信息反映周期假说
    本文从有效市场理论与行为金融学的分歧出发,研究不同投资主体参与的市场条件下信息冲击与证券价格波动传导机理,提出真实市场中“信息反映周期假说”,对有效市场理论进行补充和修正,认为证券价格针对单一信息冲击表现为价值回归,存在信息反映周期,由于信息的产生是随机的,产生的周期远远小于信息反映周期,证券价格在集合信息冲击下主要表现为价值偏离。并以中国、美国、英国和日本市场为例实证检验了“信息反映周期假说”。
  • 详情 中国民间金融利率―信息经济学角度的再认识
    非正规金融,即一般所称的民间金融,它在中国广泛存在,并在支持中国民营经济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试图通过分析中国民间金融的历史和现状、民间金融中的各种利率形式及其与正规金融利率的关系,从信息经济学角度揭示民间金融各种利率形式的形成机理和长期并存的原因,并预测民间利率的未来发展趋势。
  • 详情 信用风险管理与巴塞尔资本协议的演进逻辑
    信用信用管理作为银行业与生俱来的永恒命题,走过了漫长而曲折的发展历程。尤其在近十多年来,随着金融理论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创新,银行信用风险管理领域正在发生一场深刻的变革。尽管现阶段在构建信用风险组合管理模型的过程中,还存在诸如缺乏足够违约参数以有效进行模型校验等一些问题,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组合管理成为代表着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发展方向。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在资本协议Ⅱ中,提出应用内部评级法(IRB)计量信用风险的资本要求的思路,反映了组合管理的部分思想。但是,协议Ⅱ并没有提供完整意义上的信用风险管理框架。中国银行业的风险管理水平还处在比较初级的阶段,在积极应对巴塞尔资本协议Ⅱ的过程中,应该在积极完善内部评级体系和准备各种基础数据的基础上,吸收最新的理论成果,构建真正适合自身资产组合特点和环境的信用组合管理体系。
  • 详情 有效市场,金融理论与中国股市
    有效市场假说(EMH)一直是标准金融学理论的核心概念,行为金融学(Behavioral Finance)质疑这一假说。本文首先回顾了“异象”的提出和行为金融学的解释,分析了行为金融学的理论建构模式,然后检查了标准金融学对“异象”的实证研究和解释。本文认为,使有效市场不能得到实现的套利限制更多的是来源于信息,制度等外部约束,实证研究很难说明投资者的特殊心理因素是有效市场的障碍,行为金融学的理论还未形成关于投资者行为的清晰理论体系。但是,在行为金融学与标准金融学间不断的斗争过程,金融理论将得到不断的发展,行为金融学将成为分析市场短期表现和投资者个人行为的有用工具。文章最后对中国股市的市场效率进行了评述,分析了妨碍中国市场效率的政策因素和值得研究中国的证券市场效率的学者注意的一些研究方向。
  • 详情 逆向选择和信息生产
    即使金融资源的配置不存在不确定性,消费者财富的增值或跨期平滑的美好愿望也可能会因为存在以下两大障碍而破灭:首先,投资者(贷款人)无法知道融资者(贷款人)的盈利(还贷)能力,这是由于投资者(贷款人)对融资者(借款人)所掌握的投资内容不甚了解的缘故;也就是说,投资者(贷款人)所掌握的这方面的信息要比融资者(借款人)少。其次,融资者(借款人)有可能对投资者(贷款人)的利益不负责任,不愿付出应有的“牺牲”。这是因为投资者(贷款人)无法直接观察到融资者(借款人)的行动,而投资者(贷款人)本来是以融资者(借款人)会有效的利用资源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投资为前提条件才做出资金运作(借贷)决策的,但实际上公司经理人并没有按照他们事前的承诺去努力。前一种障碍,关系到投资项目的“质量”信息,后一种则反映了项目的执行者的“行为”信息,无论是哪一种信息不对称问题都会阻碍金融资源的有效配置。
  • 详情 分拆上市创造股东财富了?―― 一项案例研究
    2000年10月25日,北京同仁堂在报刊上发布公告,它将其子公司(同仁堂科技)分拆到香港上市,这是我国资本市场分拆上市的第一家。首先,本文简单地介绍了同仁堂分拆其子公司的背景及其过程,并从分拆以来的经营绩效来探讨了同仁堂分拆其子公司上市的经济动因,研究发现,解决投融资不足以及激励管理层是该公司分拆上市的主要动因;其次,研究也发现,在董事会决议公告期,同仁堂流通股股东获得了显著正的累计超额收益率(25.61%),而在后两次公告期间,同仁堂流通股股东也获得了正的累计超额收益率;再次,研究也发现,同仁堂的同业竞争者在董事会公告期都获得显著负的累计超额收益率,支持了资产剥离利得假说,同仁堂科技的同业竞争者在公告期也获得了显著负的累计超额收益率,也支持了资产剥离利得假说。同时研究也侧面反映了我国目前的证券市场效率并未达到半强式;最后,本文对存在的研究局限做了探讨。
  • 详情 基于模糊信息分配理论的短期股价涨跌模式识别
    基于分形市场假说的股价并不完全反映所有信息的观点,认为历史股价信息是不完备的群体型模糊信息,提出了线性信息分配条件下的信息守恒定理,建立了基于模糊信息分配理论的股价涨跌短期预测的模糊模式识别模型,通过对上证综合指数日线数据的短期预测,表明该模型具有能够动态捕捉股价短期分布特征、有效描述股价序列内蕴的短期非线性因果关系,进而具有较高的股价涨跌识别精度,并提出了金融市场收益率可能性分布的概念,最后提出了基于该模型的短期股价涨跌识别决策支持系统的框架。
  • 详情 中国股票市场中投资者市场信息反应行为的实证研究
    摘要:文章发现在中国股票市场中投资者对于市场信息的反应,早期表现为反应迟钝,后期表现为反应过度,并且以反应迟钝行为为主。投资者的这些行为不仅与投资者的心理因素有关,而且与上市公司的信息非对称程度以及交易制度也有关。投资者对信息反应过度的强度与股价的均值回复行为正相关。
  • 详情 商业银行行为与资产市场泡沫:一个基于中国制度背景的均衡模型
    资产市场均衡价格高于其真实价格的部分即为泡沫,泡沫破灭将导致财富幻觉的消失,进而导致需求萎缩、投资不足、经济增长放缓等不良后果。本文的研究表明,制度缺陷将导致资产市场存在理性的泡沫。在资产市场配额供给、商业银行承担两类代理成本、央行实施价格管制、监管当局实施资产比例管理等制度背景下,存在私人利益和正的边际私人利益的银行家,倾向于向资产市场过度供给贷款,从而导致风险资产价格相对于银行家无私人利益时的均衡资产价格而言,系统性地被高估。在商业银行与银行监管当局仅根据风险资产最近成交价格预测银行贷款组合或贷款抵押物未来价值这一信息结构下,一次交易中所形成的资产市场泡沫,可能会随着时间的延续而逐渐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