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金融

  • 详情 农村金融制度中的信贷担保物:困境与出路
    物权法定主义之下,农村金融制度中的信贷担保物较受限制,房屋、宅基地使用 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均不能作为担保物。在有关政策日益松动的情况下,以上不动产、权利均 应允许作为担保物。因此,应对相关立法进行修改,不断扩大农村担保物的范围。
  • 详情 小额信贷的运行机制及其在西藏的实践评析
    作为适应农村经济产生并适宜发展的小额信贷,是农村金融发展从而促进农村经 济发展的一种有效金融创新,为西藏的农村金融和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途径和经验。本文以长期演化且在世界范围内获得普遍认可的小额信贷的典型机制和相应理论为规范,以实际调查数据资料为佐证,力图规范分析和经验实证中国农业银行西藏自治区分行和西藏扶贫基金会在西藏农牧区开展小额信贷近 10 年的实践。研究发现,在覆盖率和扶贫方面取得良好成效的同时,由于机构自身的性质和西藏农牧区经济的显著差异性,中国农业银行西藏自治区分行和西藏扶贫基金会的小额信贷存在着定位模糊、激励不足和推广困难等问题。据此,本文建议应明确中国农业银行西藏自治区分行的商业化定位,鼓励邮政储蓄银行西藏分行开展小额信贷以促进竞争;同时,借鉴西藏扶贫基金会开展小额信贷的经验和政府的支持,积极培育政策性小额信贷机构。
  • 详情 农村信用社与农村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金融是现代经济运行的核心和枢纽,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助推器。因此研究向农村提供金融服务的农村金融机构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应用计量经济模型及方法对农村信用社与农村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做了实证研究,得出了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对农村经济持续增长具有极大促进作用的结论。针对农村信用社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作者在文章最后提出了系列可供借鉴的建议。
  • 详情 略论当前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的主要构想
    本文从几组曲线引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目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金融作为重要的宏观调控手段,如何有效支持新农村建设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难点问题。笔者针对我国农村金融生态面临的体制、制度以及市场失灵等方面的约束,提出了以新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为突破口,以新农村土地产权流转为切入点,以新农村信用建设为依托,逐步构建支持新农村建设的金融保障体系。
  • 详情 农业现代化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
    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需要农村金融体系的强力支持,而当前国有商业银行大量撤离农村,形成了农村金融的“真空状态”,农业发展银行只提供粮食收购贷款,信用社背离了合作制的宗旨,邮政储蓄从农村抽取大量资金,根本不适应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要求。因此,必须改革农村金融体系,理顺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和邮政储蓄的资金关系;放宽农村金融机构的准入条件,发展新的合作制金融机构;改革税收、利率政策,形成农业资金的良性循环机制,增加农业的信贷资金投入,多方面筹集资金,支持农业现代化。
  • 详情 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研究
    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是整个金融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对于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三农”问题成为阻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三农”问题需要全方位、立体的解决方案。本文着重从农村金融的角度,论述完善农村金融体系对农村经济的促进作用。认为,(1)现有的金融服务体系不完善,是目前农村经济存在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2)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必须坚持完善农村金融机构为主,发展金融市场为辅的政策方针;(3)完善现有的商业金融、合作金融与政策金融,发展农业保险;(4)发展农村存款保障机制,完善期货市场,支持非正式金融存在。
  • 详情 金融效率视角的中国农村金融体制创新研究
    当前,农村金融效率低下已经成为中国金融体制的“软肋”和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障碍。本文认为,必须从金融产权、金融结构、金融价格、金融业务、金融业内部管理、外部环境等方面入手,全面推动农村金融创新,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中国农村金融的运行效率。
  • 详情 发展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的若干问题和争论
    解决“三农”问题已经成为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个最为迫切的课题,而农村金融市场的改革与发展对解决当前我国“三农”问题具有重大意义。为此,理论界和实务界对我国农村金融的改革和发展进行了积极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然而,长期以来,我们对城市的关注多于对农村的关注,对城市金融的关注多于对农村金融的关注,对农村正规金融的关注多于对非正规金融的关注,农村金融市场的改革和发展还面临着诸多的现实问题和理论争议,需要我们进一步进行深入研究、积极探索。
  • 详情 农业现代化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
    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需要农村金融体系的强力支持,而当前国有商业银行大量撤离农村,形成了农村金融的“真空状态”,农业发展银行只提供粮食收购贷款,信用社背离了合作制的宗旨,邮政储蓄从农村抽取大量资金,根本不适应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要求。因此,必须改革农村金融体系,理顺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和邮政储蓄的资金关系;放宽农村金融机构的准入条件,发展新的合作制金融机构;改革税收、利率政策,形成农业资金的良性循环机制,增加农业的信贷资金投入,多方面筹集资金,支持农业现代化。
  • 详情 关于确立农业发展银行在我国农业金融中主导地位的初探
    基于对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现状的认识和理解以及对整个农村金融改革与发展的判断与分析,本文认为对农村政策金融即农业发展银行功能重新进行定位和调整,确立农业发展银行在我国农村金融中的主导地位1,建立起合理有效的运行机制,是促进我国农业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