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 详情 国内主要商业银行的网站质量之比较
    商业银行网站质量好坏对银行发展影响重大。本文首先从全面性、及时性、方便性、安全性和美学性5个维度设计了商业银行网站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修正德尔菲法设计指标权重。之后对我国17家主要商业银行网站质量进行评价对比,结论是中国工商银行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分居首尾。最后针对我国商业银行网站目前存在的缺点,提出简化主页设计,科学分类导航,保护客户信息,创新服务模式和提高科技含量等对策。
  • 详情 中国金融控股公司内部客户信息保护与共享、交叉利用问题的研究
    随着国内金融控股公司基于交叉销售的综合金融战略的实施,客户信息的收集、保管、使用和披露过程中涉及到的客户信息保护和在现有法律限制范围内的客户信息共享与交叉利用之间的协调变得越来越重要。本文从客户信息保护的角度区分不同客户信息来源探讨金融控股公司如何在现有分业经营的条件下实现跨系列的客户信息合规的交叉利用,真正实现集团综合经营的战略协同效应。分析了金融控股公司客户信息的分类和客户信息共享交叉使用的风险,最后详细分析了客户信息规范化获得和交叉使用的原则、策略与实施要点,以便中国金融控股公司在微观的操作实践层面真正实现客户信息的合规交叉利用,实现交叉销售的综合经营战略。
  • 详情 上交所国债收益率的聚类结构分析
    首先对上海证券交易所2004年7月1日到11月12日的17种记帐式国债的日收益率时间序列进行预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日收益率时间序列做了分离趋势修正。然后,提出了一种基于各个国债收益率之间相关性的测度距离的方法,并根据这种新方法对修正后的国债日收益率时间序列进行了聚类分析。通过对采用联接算法计算出的阈值向量和层次树进行权衡比较,将17种国债分成了五类。分类结果表明,我国国债的日收益率之间的相关性程度并不是很明显地依赖于它们的到期时间,因此存在可能进行套利的机会。
  • 详情 行为金融理论初探
    本文基于现有理论成果,尝试性的给出了行为金融学的定义。而且,探讨了人类行为的模式,并从出发点和归宿对行为金融学进行了分类。为了更好的凸现行为金融理论的研究视角,文章着重介绍了正常行为分析和噪声行为分析。
  • 详情 西方期货指标分析技术与四维金融技术的比较研究
    自期货诞生至今的160年间里,期货投资者一直在使用类似于猜测的分析类技术。四维金融技术的研究工作开始于1990年,我们的研究目标就是想运用我们的智慧,独辟蹊径,创立一套新的准确率高的期货投资技术。四维金融技术的研究工作一直得益于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如老子的道哲学和周易哲学,这使得我们的研究工作能够始终沿着一条正确的研究途径,历时15年,终于悟出和创立了四维金融技术。概括的说,四维金融技术是通过提取已有的时间数字信息和空间数字信息,建立一个时空模式,就能正确的计算出事物未来的无形规律,如经济变化周期规律和期货变化规律等,历史性的摈弃了人们对未来无形物质规律惯用的逻辑分析判断的错误方法,打破了期货160年发展的历史记录,技术准确率达到99%以上。在技术应用领域中,四维金融技术不仅具有巨大的市场价值,如用于商品期货和金融期货投资,而且还有巨大的社会价值,如用于计算国家和地区经济和金融的未来变化周期,避免经济大的波动和金融危机的发生,确保国家和地区经济平稳运行和高效的发展。四维金融技术由三个部分组成,时空理论,太极理论和周期理论。 在长达15年研究和创立四维金融技术的过程中,我们通过对物质形态的分类,把宇宙中万事万物划分成有形物质和无形物质,提出了把握无形物质规律完全不同于把握有形物质规律的理论,指出了现代科学对无形物质变化规律的把握一直使用逻辑推理、分析和判断等错误方法,在理论上和技术上,开创了一条通过提取已有的有形物质信息,能够正确的计算未来无形物质规律的科学途径。在应用方面,四维金融技术不仅可以用于商品期货、金融期货和经济变化周期,而且还可以用于其它更多经济项目的变化周期,其巨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是不言而喻的。
  • 详情 股票价格变动的方式与预测
    内容简介 笔者在充份吸取当今世界证券投资理论及方法精华的基础上、从物理学、经济学、哲学、心理学的一些原理中得到启发,经过九年对全球几个主要股票市场股价指数及外汇市场汇率数据的实证分析与实际的股票、期货交易,独创出一种全新的股票投资理论及方法,成功地解决了困扰全球证券投资界近百年的世纪难题――股票价格变动是否随机的问题、对股票价格历史序列进行精确测量和科学分类的问题、对未来股票价格变动进行预测的问题。该理论和方法的核心是一个描绘股票价格如何变动的数学模型。通过这个数学模型,笔者把投资哲学、投资方法、股价历史序列的统计分析与现实环境中的股价预测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了一个相互关连、相互印证、动态的、适应于全球所有股票市场、期货市场和外汇市场的投资理论及方法体系。这篇研究报告旨在简介笔者的部份研究成果――即笔者在研究股票价格变动与预测方面所取得的突破性进展。
  • 详情 世纪之交的金融工程:性质、发展和展望
    本文首先回顾了国际通行的关于金融工程的若干定义,综合各家观点分析了金融工程的内涵,并从学科分类的方法论角度刻画了金融工程研究具有的若干特征,提出金融工程是金融市场微观主体的工具,具有创新性、定量化和应用性的特征。然后,对金融工程研究在国外的发展环境、历程和前景进行了回顾和展望,指出金融创新是金融工程发展的实践背景,自然科学技术和金融理论的发展则是金融工程发展的理论背景。最后对在国外金融工程教育的内容和特色进行了总结,并对国内金融工程的发展提出了建议,认为金融工程的发展取决于金融理论的发展,建模技术的提高和人才培养的创新。
  • 详情 寻求资产证券化的可行法律基础
    本文主要介绍了资产证券化的含义,分类.着重讨论与研究了以信托法为中心的法律法规,分析了资产证券化在中国开展的利与弊.
  • 详情 银行不良资产处置原则的国际比较
    截至2002年底,按五级分类口径,建行不良贷款率15.36%,比年初下降3.99个百分点;中银集团不良资产率22.37%,比2001年末下降5.14个百分点;工行不良贷款率25.52%,比年初下降4.26个百分点。与其它三家国有商业银行相比,农行有其一定的特殊性。尽管如此,去年农行不良贷款占比在连续两年下降的基础上再降4.72个百分点,三年下降十几个百分点。 虽然官方报道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比率趋于下降,但官方报道的数据足以表明中国的不良贷款比率还是十分严重,我们希望借鉴世界上处理银行不良资产的成功经验,本文分析了日本、瑞典、美国等国家银行不良资产处置原则。
  • 详情 人民币汇率研究:文献综述
      本文按研究角度分类,对改革开放以来关于人民币汇率的部分文献进行了综述,目的在于通过本文的介绍,勾勒出改革开放以来关于人民币汇率理论研究的轮廓,并得出一些结论。本文首先回顾了建国以来我国汇率制度的演变历程。在接下来的几部分里,首先讨论了关于人民币购买力平价和利率平价的相关文献,认为由于受中国实际情况的制约,这两种汇率理论难以直接应用于解释人民币汇率水平;然后本文介绍了一些研究人民币汇率和国际收支(主要是与贸易帐户)方面的文献,发现在这方面学术界还存在较大争论;在第六部分,本文对与人民币均衡汇率有关的主要实证文献进行了介绍并汇总;最后一部分则是关于最近几年来关于人民币汇率制度选择问题的文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