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

  • 详情 中国股票市场发展与货币政策完善
    货币政策与股票市场相互之间的关系研究一直是货币政策研究理论的前沿问题。本文从理论上论证了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和金融创新,货币与其它金融资产的界限日益模糊,货币供应量与实际经济变量失去了稳定的联系,货币数量不再简单地与物价和收入呈比例关系,而是与经济体系中所有需货币媒介的交易(包括金融市场交易)有重要相关性。在理论分析之后,就中国股票市场的发展对货币政策的影响进行了定量和实证分析,认为目前股票市场交易与货币供应量关系紧密,在即定样本区间,证券交易每增长1个百分点,M2和M1分别增长0.073和0.051个百分点,同时部分货币需求并没有进入消费领域或实体经济;股票交易量与同业拆借量、货币市场债券回购量相关性极高,尤其是7天期拆借和回购交易的周期恰与股票交易小周期相同;利率变动对股票市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调整期的前后。最后作者认为,中国股票市场已成为货币政策传导的另一组成部分,特别是在我国即将全面对外开放时该,中国人民银行为维护人民币币值稳定,必须及早地对股票市场和货币政策的关系进行研究,做好预案准备。
  • 详情 实物期权在企业R&D 项目投资决策中的应用研究
    本文首先对过去几十年来实物期权方法应用研究进展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并指出了目前在实物期权方法应用中经常出现的一些模糊概念和误用的问题。通过一些实例的分析和讨论,对现有的一些研究结论提出了质疑,指出:由于问题构模及参数定义上的差异,一些在金融期权中成立的定理,如期权价值随着波动率增加、无风险利率增大或期权期限延长时,是递增的这一规律对于实物期权的而言可能会失效。并以实物期权在企业R&D 投资项目中为例,对这一问题以及与之相关的实物期权构模和参数选择等问题进行了详细深入的讨论和分析。文章还在对Penning and Lint(1997)及Agliardi Elettra(2003)等人的结果扩展的基础上,给出了当波动率、无风险利率和期权持有成本为时变函数的条件下四种复合期权的解析解,并利用数值计算结果证实了作者的观点。 Abstract: This study first reviews the literature of real options research in the past decades, and points out the problem of obscure concepts and misuse of real option frequently appeared in the application fields. By analyzing and discussing some cases, the author put forward doubt on some research results, and indicate that because of the discrepancy of modeling and parameter definition, some theorems which true for financial options, such as the value of options will increase when the volatility and risk-free rate increase or expiration date suspension, will not true for the real options. Using the application of real options in firm’s R&D project as an example, the paper analyses and discusses the problem in detail how to applying real options from aspects of modeling, parameter estimation and sensitivity analysis correctly, etc. By extending the results of Penning and Lint (1997) as well as Agliardi Elettra (2003), a close-form solution for a generalized of the Geske formula is derived for four types compound real options: call on call, call on put, put on call, put on put in the case of time-dependent volatility and risk-free rate and option-holding cost. The author’s findings are proven by numerical results in the last.
  • 详情 从“零利率”政策到“负利率”结果:透析日本金融体系的微观传导机制
    本文从金融体系所应发挥的基本功能这一微观经济学的视角,利用比较充足的数据和资料来揭示现代日本金融的发展现状及其特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察今天日本短期金融市场上“负利率”这一宏观现象的深层原因。通过研究论文得出的重要结论是:政府在制定货币政策时,决不能对本国金融体系的微观传导机制掉以轻心。笔者相信,这一研究成果一定会对中国目前的金融改革带来许多非常有益的启示。
  • 详情 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偿债前景展望
    我国正在从“投资型经济”向“消费型经济”转变,消费的增长已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经济的增长和居民收入增加,消费结构将向发展型、享受型升级,“奢侈品”将成为消费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茅台公司是白酒酿造类上市公司中唯一家只生产高档白酒的企业,“消费升级”增加了对高档白酒需求,对公司增加产销量、提高市场占有率有较大的促进作用。该公司近几年销售额连续上升,反映了“消费升级”对公司发展的促进作用。同时,公司在白酒酿造行业有全国性的品牌优势,“茅台”品牌是国内食品行业著名品牌,是该公司维持较高毛利率水平的重要保证,对未来的盈利和现金流量形成较强的保障。 在生产经营中,茅台公司对股东关联公司的依赖性正在增加,使该公司未来的盈利预测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根据公司产品生产工艺特点,当年生产的自制半成品,要经过三年以上存放,目前公司的自制半成品不足以支持公司扩大生产的需要。因此,随着公司销量的增长,向集团购买老酒的数量将不断增加。其次,从原材料成本不断上升,与公司近两平均生产成本大幅下降的矛盾来看,该公司可能存在调节利润的现象。最后,该公司以较低的价格向下属销售公司销售白酒,以减少缴纳消费税,税务筹划影响公司净利润的30%左右。 该公司近几年表现出较低的负债水平和很高的偿债能力。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只有33.84%,在行业内同类上市公司中处于较低的水平,“预收账款”占总负债的48%,金额达10.36亿元,说明经销商对公司的信用情况十分有信心。公司未来合计资本支出约15亿元,预计公司将以帐上约28亿元货币资金及第年约9亿元经营现金流入作为支持。综合该公司的经营现金流量和负债率水平,其举债压力较小,而偿债能力很强。
  • 详情 我国企业债券市场的问题、解决对策和发展
    企业债券市场发展的呼声越来越高,它为企业的融资提供了除银行贷款、 发行股票上市之外的另一种有利途径。但是目前我国的企业债券市场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我们来解决。最主要的问题市企业债券市场的主体结构问题。在对1998年到2002年发行债券的企业进行分析,我们发现,在我国企业债券市场上发行的大部分债券本质上属于公共部门债券,包括中央政府机构债券和地方政府的市政债券。政府部门在进行发债审批时,主要从“政府意图”和“产业政策”的角度选择合意的企业,其最终结果表现为中央政府分部门以及所属机构、由地方政府出资成立的国有独资企业。这限制了其他具有发债资格企业的进入。严格的管理体制也是抑制企业债券市场发展的重要原因。“规范控制、集中管理、分级审批”的管理体制严格限制了企业债券的发展。“企业发行债务筹集资金得利率不得高于同期银行储蓄存款利率得40%”的要求在银行存款利率不断调低的情况下,已经低于投资国债和股票的收益率,无法吸引投资者;此外,这种利率的约定也不利于市场价格的形成。除了以上两个问题,企业债券品种单一,二级市场缺乏流动性;企业债券信用评级质量低;企业债券的监管模式尚未完全理顺都是制约我国企业债券市场发展的瓶颈。 因此,我们必须在企业债券的各个方面进行改善、改革,促进企业债券市场的健康发展。主要的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必须为政府机构和地方机构债务融资单独开辟融资市场,避免其和企业争夺市场,并要多公共部门性质的债券实施严格的审批制,要把确保政府债券安全性和捍卫政府信誉放在首位。对于企业债的监管应该实行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监管,逐步撤销对市场的计划性控制,因此必须建立信息披露机制。进行发行制度的改革,首先是改审批制为核准制,改多头审批为一家核准,改一次发行为监管机构一次核准,但发行人可视其需要和市场情况多次发行;其次应该准许商业银行进行承销;最后取消利率40%上限的限制。健全企业债券市场的监管体系,对发行主体主要是进行事前监管和事后监管、对中介机构的监督、建立有效的偿债保障机制。发展企业债券的场外市场,建立做市商制度也是我们改善企业债券市场的有效途径。 企业债券可以为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提供融资新途径。通过“中关村模式”的分析,我们建议可以通过建立中小企业联盟的方式,以同一主体对外发债。但是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解决,也需要政府部门的支持。
  • 详情 从信用传导途径对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分析
    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传导途径的通畅。在中国利率非市场化、金融市场存在缺陷、银行贷款对绝大多数企业是不可替代的资金来源的条件下,货币政策的利率传导途径、资本市场传导短期内尚难发挥作用,而银行贷款传导等信用渠道成了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主渠道。信用传导途径不畅导致中国近年货币政策作用效果不明显,因此,需要改善信用传导渠道阻滞的经济环境,进而发挥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 详情 我国银行利率市场化步伐缓慢的分析
    目前,一方面央行2000年央行宣布在三年内实现利率市场化的改革举措实质已经实行了;另一方面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认为时机尚不成熟。由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与国有企业的特殊关系,笔者通过分析国企、商业银行及两者的关系从一个侧面揭示了我国利率市场化处于十字路口的窘境。并通过利弊比较分析得出利率市场化是历史的必然。
  • 详情 探析我国票据利率体系失衡的原因与有关设想
    对我国目前票据利率体系失衡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现行过低的承兑费率完全不能覆盖正常的风险损失,对快速增长中的银行承兑业务形成了巨大隐患;现行贴现利率必须在再贴现利率之上的利率管制与市场机制形成了悖论关系。对此提出,提高银行承兑费率,实行下限管理;对贴现利率实行市场化,以此逐步提高商业银行利率定价与利率风险管理的水平。
  • 详情 微利时代发展票据业务的思考
    近年来,票据贴现、转贴现利率节节走低,基层行应理性认识票据市场变化,积极应对同业竞争。 一、对票据业务前景要充满信心。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企业以成本为中心的融资思路,必然促进票据业务的发展。大力拓展票据业务还有利于降低银行资产风险,有利于激活银行与企业、银行与银行、商业银行与人民银行的资金融通,提高金融资产的盈利性、安全性和流动性。 二、对票据业务现状要认真分析。票据市场竞争日益充分;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比较优势日渐明显;其他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开始效仿工商银行的票据经营模式。 三、基层行应对市场变化所需的策略调整。加快周转,减少占用;规模运作,以量促利;贴现为主,转贴现为辅;拓宽视野,培育票源。 四、持久发展票据业务的政策建议 。进一步营造发展票据业务的氛围;进一步落实发展票据业务的政策;进一步研究发展票据业务的创新;进一步强化发展票据业务的控制。
  • 详情 按揭贷款还款方式的比较分析
    近段时间以来,各种媒体期刊上关于住房按揭贷款的两种还款方式:“等额本息”(即等额还款法)和“等额本金”(即递减还款法)的争论如火如荼。争论的一个焦点问题在于两者的利息差额。本文从实证的角度证明,对银行来说,在同样的贷款利率下,对于两种还款方式,银行的收益是一样的;但对消费则而言则不同。因为消费者资金的使用收益可能低于也可能高于银行的贷款利率。因而消费者在考虑还款方式时,应该考虑到自身的实际情况。如果消费者是个保守的理财者可以考虑使用递减还款法;反之,如果消费者的理财方式比较激进,则可以考虑使用等额还款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