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整

  • 详情 我国农村正规金融与农村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本文通过对我国1994年1季度―2005年4季度农业贷款、乡镇企业贷款等代表农村正规金融的指标与第一产业增加值进行的Johansen协整检验表明,目前我国农村正规金融与农村经济增长之间并不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我国农村正规金融的发展远远没有满足农村经济增长的需要。但由于没有考虑非正规金融因素,这个结论并不一定表明金融发展理论对我国农村经济增长的不适用性,相反从侧面说明了我国农村非正规金融的积极作用,而这才是今后农村金融改革应该注意的方向。
  • 详情 中美股票市场的收益率比较及协整分析
    本文根据中美股票市场的收益率比较分析发现中国股票市场的波动性、不规范性和投资风险要远远高于美国股票市场。并在以此基础上利用协整理论对1993年2月至2004年8月的中美股票市场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美股票市场之间存在着某种长期均衡的稳定关系,美国股票市场很大程度上是中国股票市场的Granger原因。
  • 详情 日元汇率升值与实质进口额的经验研究:1971~2003
    本文研究的是1971~2003年日本实质进口额的价格弹性和收入弹性。通过对实质进口额、进口价格与GDP的协整检验、误差修正和方差分解,我们得到以下主要结论:三者存在长期均衡关系,日本实质进口额的长期价格弹性为-0.55,日本实质进口额的长期收入弹性为0.628;日本实质进口额的短期波动主要受日本GDP增长的影响,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进口价格对进口的贡献度不断增加。
  • 详情 我国证券市场与宏观经济发展关系的实证分析
    本文讨论中国证券市场和宏观经济之间的关系,得出股票指数和GDP以及货币总量M1之间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并且尝试利用BDS检验,RESET检验方法对这个协整关系进行非线性检验,得出这个协整关系为线性平稳的协整过程。
  • 详情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及我国的实证分析
    本文首先简要回顾了西方经济学界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论述。在此基础上,针对中国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变量,并运用协整和基于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M)的格兰杰因果检验以及一般脉冲响应(GIR)分析等国外最新发展起来的经济计量方法,对我国近年来的货币政策传导途径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货币渠道与信用渠道相对独立,且都对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比较而言,信用渠道对产出影响较大,而货币渠道对价格的波动解释更多。最后,我们提出要加快改革,为货币渠道最终成为政策传导的主要途径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 详情 基于人民币升值下的广东外贸地位波动性研究
    广东外贸同全国外贸具有显著的协整关系。从进出口增长态势判断,广东外贸可以当作全国外贸的缩影,它们的变化趋势具有显著的一致性。人民币升值是导致广东外贸地位波动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在进出口意义上,人民币升值存在一个“拐点”,实证显示这个“拐点”大约是8.0702。当人民币升值未达到8.0702时,广东的进出口额有较大的增长;当人民币升值越过8.0702时,广东的进出口额则迅速衰减。全国的进出口情况也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