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商业银行

  • 详情 谈加强国有商业银行内部监管问题
    目前国有商业银行的内部监管严重缺乏或低效,加强国有商业银行的内部监管也就成为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重心之一。本文试图将企业治理结构中的委托代理制与监事会制度引进国有商业银行的运营管理,并讨论在提高国有商业银行内部监督能力和效率方面应注意的问题。
  • 详情 农业现代化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
    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需要农村金融体系的强力支持,而当前国有商业银行大量撤离农村,形成了农村金融的“真空状态”,农业发展银行只提供粮食收购贷款,信用社背离了合作制的宗旨,邮政储蓄从农村抽取大量资金,根本不适应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要求。因此,必须改革农村金融体系,理顺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和邮政储蓄的资金关系;放宽农村金融机构的准入条件,发展新的合作制金融机构;改革税收、利率政策,形成农业资金的良性循环机制,增加农业的信贷资金投入,多方面筹集资金,支持农业现代化。
  • 详情 银行不良资产处置原则的国际比较
    截至2002年底,按五级分类口径,建行不良贷款率15.36%,比年初下降3.99个百分点;中银集团不良资产率22.37%,比2001年末下降5.14个百分点;工行不良贷款率25.52%,比年初下降4.26个百分点。与其它三家国有商业银行相比,农行有其一定的特殊性。尽管如此,去年农行不良贷款占比在连续两年下降的基础上再降4.72个百分点,三年下降十几个百分点。 虽然官方报道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比率趋于下降,但官方报道的数据足以表明中国的不良贷款比率还是十分严重,我们希望借鉴世界上处理银行不良资产的成功经验,本文分析了日本、瑞典、美国等国家银行不良资产处置原则。
  • 详情 论授信风险关口前移-----兼论银行授信风险控制与管理
    我国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经过不良资产剥离等调整举措之后,由于信贷资金的大量闲置和客户规模的大幅缩减,各行加大了信贷投放力度,在授信业务方面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在竞争中竞相放低准入门槛,导致目前在国有商业银行授信领域出现两种倾向:一方面新增投放过量增加,授信总量大幅攀升,负债业务的增长满足不了资产业务增长的需要;另一方面新的不良资产不断涌现,尽管资产总量这一“分母”的扩大掩盖了资产质量下降的“苗头”,但是新账不良绝对额不断上升却是一个无法否认的事实,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在体现的正常贷款还可能转化为不良。因此,银行授信风险的控制与管理的提出,显得尤为必要和合乎时宜。我们认为:授信风险的控制和管理,关键要从观念、机制、思路、客户准入、人员素质等方面抓好风险关口的前移。 观念的前移是风险关口前移的前提 机制的前移是风险关口前移的关键 思路的前移是风险关口前移的基础 授信客户准入关口的前移是风险关口前移的标志 人员素质关口的前移是风险关口前移的保障
  • 详情 论授信风险关口前移----兼论银行授信风险控制与管理
    我国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经过不良资产剥离等调整举措之后,由于信贷资金的大量闲置和客户规模的大幅缩减,各行加大了信贷投放力度,在授信业务方面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在竞争中竞相放低准入门槛,导致目前在国有商业银行授信领域出现两种倾向:一方面新增投放过量增加,授信总量大幅攀升,负债业务的增长满足不了资产业务增长的需要;另一方面新的不良资产不断涌现,尽管资产总量这一“分母”的扩大掩盖了资产质量下降的“苗头”,但是新账不良绝对额不断上升却是一个无法否认的事实,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在体现的正常贷款还可能转化为不良。因此,银行授信风险的控制与管理的提出,显得尤为必要和合乎时宜。我们认为:授信风险的控制和管理,关键要从观念、机制、思路、客户准入、人员素质等方面抓好风险关口的前移。 观念的前移是风险关口前移的前提 机制的前移是风险关口前移的关键 思路的前移是风险关口前移的基础 授信客户准入关口的前移是风险关口前移的标志 人员素质关口的前移是风险关口前移的保障
  • 详情 基于信用缺失对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分析
    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焦点。文章认为,在信用已成为现代经济生活核心的今天,是信用缺失梗阻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深化银行改革,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势为必然;但是,作者认为应先建立完善的信用体系,并提出构建信用体系的关键取决于人们对未来的预期。当前紧要的是国有商业银行创新出适合中小企业融资的信贷产品。
  • 详情 农业现代化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
    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需要农村金融体系的强力支持,而当前国有商业银行大量撤离农村,形成了农村金融的“真空状态”,农业发展银行只提供粮食收购贷款,信用社背离了合作制的宗旨,邮政储蓄从农村抽取大量资金,根本不适应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要求。因此,必须改革农村金融体系,理顺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和邮政储蓄的资金关系;放宽农村金融机构的准入条件,发展新的合作制金融机构;改革税收、利率政策,形成农业资金的良性循环机制,增加农业的信贷资金投入,多方面筹集资金,支持农业现代化。
  • 详情 商业银行授信责任追究制度探析
    授信责任追究制度是指商业银行对因授信权力的不良运用造成资金损失的责任处罚制度。这种处罚主要是针对商业银行授信权力运用者道德风险和工作失误造成的损失责任,即在授信业务管理中因“应当为之而不为之,不应当为之而为之”,致使银行资金遭受损失的责任处罚。这种处罚因不是对损失贷款的赔偿,主要是惩戒性的。授信责任追究的原则和精神在我国由来已久,金融理论界和实务部门都是无可争议地认可,但在具体实施中,由于信贷资金损失原因的复杂性,责任处罚往往落不到实处,真正因信贷责任被追究,受到责罚的人是少之又少(除因外部案件涉及受贿等被司法部门处理外)。因信贷责任追究涉及对信贷责任的认定、处罚的形式与标准,提起处罚的程序,以及实际执行中许多复杂的“中国特色”,使这一制度的执行程度大打折扣。除因司法问题受到制裁而银行补充一个“处罚”程序外,很少有银行主动提起这一程序。在呆坏帐核销中明确要求必须有责任人处理的决定,但仔细甄别,很多承担责任的人都是已退职、退休、调离和辞职的人员,而且处罚也是不痛不痒,如对早已不再岗位的人员实行“调离原岗位”,对已没有职务的人“撤销职务”,或处以扣发三个月津贴900元等。甚至对处罚文件不下发,不装档案、不通知本人。处罚根本起不到惩戒和警示的作用。授信损失不能准确界定,责任人不能有效处理,等于是对真正负有道德风险,招致银行法人利益受到损害事实的默然。这种容忍如同漠视非道德人污染水源一样祸害无穷。其结果是对银行管理赖以生存的基础的亵渎,并可能导致人们对制度的尊重和权威感的丧失,形成一种损公肥私利大于弊的文化氛围,长期下去,必然降低制度的严肃性和效力。这是商业银行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改进经营管理的天敌,也是不良资产层出不穷的根本所在。加大对信贷责任人的处罚力度,实行严格的信贷责任追究制度,是落实授信制度的灵魂,是改进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提高竞争力的根本之策。这需要从制度、观念、措施等多方面入手。
  • 详情 从商业银行的行为来分析不良贷款的产生
    摘要:本文从日本、中国的国有商业银行具有高不良贷款的现实出发研究商业银行各分支机构的经理人员(代理人)的行为,第一部分的引言强调研究国有商业银行各分支机构的经理人员行为的必要性,并且对现有文献进行 了回顾。第二部分扩展了基本的监管模型,研究了国有商业银行各分支机构的经理人员(代理人)在支付矩阵下的行为,第三部分得出结论:在我们的研究范围内,银行不良贷款的产生是因为商业银行在不同的行为参数下, 依赖自己的行为参数从效用最大化出发进行博弈的结果。
  • 详情 商业银行授信责任追究制度探析
    授信责任追究制度是指商业银行对因授信权力的不良运用造成资金损失的责任处罚制度。这种处罚主要是针对商业银行授信权力运用者道德风险和工作失误造成的损失责任,即在授信业务管理中因“应当为之而不为之,不应当为之而为之”,致使银行资金遭受损失的责任处罚。这种处罚因不是对损失贷款的赔偿,主要是惩戒性的。授信责任追究的原则和精神在我国由来已久,金融理论界和实务部门都是无可争议地认可,但在具体实施中,由于信贷资金损失原因的复杂性,责任处罚往往落不到实处,真正因信贷责任被追究,受到责罚的人是少之又少(除因外部案件涉及受贿等被司法部门处理外)。因信贷责任追究涉及对信贷责任的认定、处罚的形式与标准,提起处罚的程序,以及实际执行中许多复杂的“中国特色”,使这一制度的执行程度大打折扣。除因司法问题受到制裁而银行补充一个“处罚”程序外,很少有银行主动提起这一程序。在呆坏帐核销中明确要求必须有责任人处理的决定,但仔细甄别,很多承担责任的人都是已退职、退休、调离和辞职的人员,而且处罚也是不痛不痒,如对早已不再岗位的人员实行“调离原岗位”,对已没有职务的人“撤销职务”,或处以扣发三个月津贴900元等。甚至对处罚文件不下发,不装档案、不通知本人。处罚根本起不到惩戒和警示的作用。授信损失不能准确界定,责任人不能有效处理,等于是对真正负有道德风险,招致银行法人利益受到损害事实的默然。这种容忍如同漠视非道德人污染水源一样祸害无穷。其结果是对银行管理赖以生存的基础的亵渎,并可能导致人们对制度的尊重和权威感的丧失,形成一种损公肥私利大于弊的文化氛围,长期下去,必然降低制度的严肃性和效力。这是商业银行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改进经营管理的天敌,也是不良资产层出不穷的根本所在。加大对信贷责任人的处罚力度,实行严格的信贷责任追究制度,是落实授信制度的灵魂,是改进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提高竞争力的根本之策。这需要从制度、观念、措施等多方面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