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银行

  • 详情 银行中小企业贷款的效益与风险研究
    中小企业贷款“信息不对称”和“小、急、频”的特点增大了商业银行的审查监督成本,降低了银行在中小企业贷款方面的积极性。对此,已有文献提出组建民营银行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国有银行民营化、设立银行中小企业贷款最低比例限制等解决方案。本文认为,讨论中小企业银行融资难问题的解决,首先要解决银行发放中小企业贷款的风险与收益是否能够平衡的问题。为此,本文对目前我国中小企业银行融资的风险与收益的结构进行了剖析,研究了中小企业贷款利率水平与成本及风险调整后收益的关系,提出了中小企业贷款成本及风险调整后收益不低于于其他优质贷款的建议利率水平。
  • 详情 我国国有银行处理银行不良资产综议
    本文通过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现状与成因的分析,提出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目前所面对的严峻形势,指出了几点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形成及其规模的扩大对我国国民经济所产生的巨大负面影响。笔者然后分别从微观与宏观上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形成原因进行了详细的探讨。其后,笔者借鉴了美国从事处理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具体经验。在美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形成原因中,笔者提出了三点: 1 、银行经营管理不善。 2 、经济结构,经营环境变化。 3 、债务人经营管理不善。针对这些不良贷款的形成原因,美国采取了不同的处理方式:在不良债权出现初期,美国采取改进企业经营管理、增加抵押和担保、债务重组等途径进行解决。在不良债权出现后期,美国则采取了拍卖变现抵押品或担保品、接收债务人权益、强制破产等措施加以解决。通过对美国的经验的了解与分析,笔者然后论述了其对我国的借鉴。笔者提出了三项我国应采取的解决途径,分别是: 1 、要准确界定不良债权。 2 、政府要在不良债权处理中发挥核心作用。 3 、处理不良贷款必须标本兼治。在文章的最后部分,针对上部分对我国所应借鉴的几点解决途径的抽象概括,笔者进一步论述了我国在处理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时应采取的具体对策,提出四点我国应长期坚持的策略措施,分别是坏账冲销、债务重组、债转股以及资产证券化。总的来说,文章是通过对美国进行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处理途径的论述,比较分析了我国在处理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所应采取的策略措施,以期能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处理上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 详情 银行内部管理风险是当前最大的金融风险
    内部管理虽然有许多内容,但最主要的只有两个方面,一是人事管理,二是绩效考核。人事管理包括怎样选拔人,怎样激励人和怎样淘汰人三个部分。绩效考核又分为怎样设定科学的业务指标,怎样使业务指标与经营者的切身利益紧密结合起来两个部分。任何一个组织只有将这两个方面五个部分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成为一个高效运作、建康向上的机体,而国有大型银行恰恰在这些方面不足。   一是用人机制不完善。企业减少了新人脱颖而出的机会,增加了用人的成本,这就是国有大型银行最大的无效率---人事无效率。   二是考核指标设置不科学。评价银行经营的核心指标只有两项,即:利润最大化和风险最小化。但由于各种原因,这两项指标在实际操作中却不同程度地被淡化,各基层大多隐瞒,使金融风险大量积累。   三是激励机制不完善。经营好坏与行长的个人利益关系不大,而广大员工却只能被动享受着经营差所带来的苦果。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内部管理是当前国有银行最大的金融风险,如何实施科学的内部管理,切实防范各类风险呢?   一、改制上市,只是实现经济组织从无效率向有效率制度变迁的第一步。大型银行上市后,在内部分支机构的管理中“所有者缺位”的问题仍然存在。规章制度本应是大多数人的意志,却往往被少数人所利用,而损坏大家的利益。最大限度地减少内部的负博弈,是解决企业内部管理风险的关键。效率和成本是制约监管的瓶颈。最高效、成本最低的监管应是操作者自身的监管。   二、完善绩效考核机制。一方面,考核要回到利润这个办企业的根本上来,减少不必要的考核成本。另一方面,风险考核应与利润考核并重。再一方面,要真正将业绩与经营者的利益紧密结合。参照古代晋商“银股和身股”的管理模式,建立利润(剔除风险后,下同)决定员工收入,员工收入决定行长收入的机制。这是基于三点考虑,一是纠正近几年来银行改革中领导收入虚高的现状,减小广大员工的抵触情绪。二是增加广大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很大程度地减少单位内部、上下级之间的负博弈。银行是一个风险遍布操作各个环节的特殊企业,通过这种关联,才能让每个想违规的人时刻感受到来自全体员工的注目。三是增加行长“责、权、利”的匹配度,建立以普通员工收入(不含少数高收入者和低收入者的中间大部分,下同)为参照系的行长收入弹性分配制度。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四是建立严格的不良贷款责任追究制度。
  • 详情 国有银行不良贷款形成的银行制度解释
    银行制度是否健全与国有银行不良贷款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我国现行的银行制度中存在一些固有的缺陷,导致国有银行不能积极有效地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为了从根本上提高国有银行信贷资产质量,必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银行治理结构;建立委托――代理机制,激发各级银行保护债权和清收不良贷款的积极性;加强法制建设,坚持依法经营;加强信贷管理,建立风险防范机制;加强贷款监管,完善内外监管体系;创新信贷管理机制,实行专人全程负责工资挂钩制。
  • 详情 国有银行不良贷款形成的产权制度解释
    我国国有银行不良贷款居高不降,严重影响了银行对经济的支持能力。不良贷款比率过高,原因固然有多种,但是产权不明、权责不清乃是不良贷款形成的根本原因。因此,必须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增强其还贷的约束机制和偿还能力;深化银行体制改革,以股份制为目标,创新银行产权制度;建立委托――代理机制,激发各级银行保护产权和清收不良贷款的积极性。同时,实现债务战略性重组,多渠道消化银行不良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