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市场

  • 详情 基金流量与股票市场稳定性
    随着我国股票市场的由熊转牛,我国基金市场与股票市场出现了罕见的“双向繁荣”景象。但值得关注的是,一旦市场出现逆转,基金会不会对股票市场带来“助跌”作用,成为金融市场不稳定的一个因素?为此,本文首先对西方学术界就基金流量与股票市场稳定性关系的讨论进行了总结,同时对国外基金流量与股票市场稳定性关系的历史证据进行了考察。在此基础上,本文对我国基金流量与股票市场稳定性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维护我国金融稳定性的相关建议。
  • 详情 中国基金市场中的现状偏好现象研究
    现代行为金融理论的研究表明,现状偏好作为人们的一种行为选择,是经济生活中广泛存在的一种现象。西方学者的研究表明,在西方国家的基金市场等资本投资领域,现状偏好现象也是普遍存在的。本文以中国基金市场过去现金流入的增长对当前先进输入的增长的影响来衡量现状偏好,并选择2001至2006年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现状偏好系数不显著,这说明中国基金市场不存在现状偏好现象。我们进一步的讨论发现,现状偏好现象的不存在并不是由于中国基金市场具有效率造成的,相反,市场投机氛围浓厚是基金市场现状偏好不存在的重要可能原因。
  • 详情 基于BEKK模型和失败检验法对我国证券投资基金与股市和债市的波动相关性分析
    本文基于多元GARCH模型中的三元对角BEKK模型分析了沪市基金与股票和国债的波动相关性以及深市基金与股票和国债的波动相关性,并通过失败检验法得出波动相关的具体数值。研究认为:沪深两市基金市场与股票市场和国债市场都具有显著的时变方差特征和波动持久性;上证基金市场与上证股票市场存在30%左右的正向波动相关度,而深证基金市场与深证股票市场的正向波动相关性很小;两市基金市场都与国债市场存在较大的负向波动相关性,波动表现出明显的非对称效应。
  • 详情 香港SRI 基金现状及绩效研究
    近十年来,SRI 投资模式成为欧美资本市场上的主流,SRI 基金的发展更为迅速,而香港的SRI 基金产业却还仅仅处在萌芽阶段,发展极为缓慢。通过考察香港SRI 基金市场,发现无论在绝对额上还是相对额上香港SRI 基金都无法与欧美市场相提并论,即便在亚洲市场上也远逊于日本。其资本的产业分配和地区分配呈现异化现象,在其绩效表现上,出现“小钱”现象,本土的小规模SRI 基金收益要比环球大型SRI 基金高,但同时波动性也较后者大。
  • 详情 他们真的是明星吗?——来自中国证券基金市场的经验证据
    本文实证研究了中国证券基金市场中的明星现象。运用2005年至2007年的数据,发现明星基金家族中的明星基金会否产生“溢出效应”,即他们不仅会自身吸引更多的投资者资金,而且还可以让同家族中非明星基金也享受到资金净流入的增加。然而,对于排名靠后的基金,却没有发现显著的资金净流出。因为这种资金净流入与净流出的不对称性,那些投资管理能力弱的基金家族就可能采取明星策略,通过人为制造明星基金而成为明星家族。明星基金的“溢出效应使整个家族可以获得更多的资金净流入,自然管理费也可以增加。本文又发现,旗下基金业绩差距越大,规模越大,前期没有明星基金的家族制造明星的动机越强,而他们并不是真正的明星,在未来不能给投资者带来更高的回报。投资者应该选择真正的明星。
  • 详情 中国证券市场与经济增长:基于季度时间序列数据的统计分析
    选用我国1995―2004年间证券市场和宏观经济中的相关季度时间序列数据,对我国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基金市场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分别进行了统计检验和实证分析. 实证分析发现,我国经济增长对于证券市场即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和基金市场的发展起到了较为明显的促进作用,而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则表现的不明显,尽管其当中规模相对很小的基金市场的发展对经济增长形成了相对比较明显的促进作用.本文认为,这主要是因为我国证券市场中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的发展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表现的过于微弱,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 详情 从美国产业投资基金发展看中国旅游发展基金市场化
    本文通过对中国国内旅游业的发展阶段判断开始,认为中国旅游产业正在处于一个产业整合阶段,从金融工具的配置角度,用产权投资(融资)的方式比较切合中国旅游产业整合的发展需要。结合对中国国内资本市场和民间资本的实力,认真分析了政府设立的旅游发展基金的特点,认为政府设立的旅游产业发展基金通过市场化,将其转型为中国特色的旅游产业投资基金,并将可能的产业投资基金类型做了简要的规划和设计。 笔者认为,公司制的产业投资基金比较适合基金的私募,而运用混和信托特别是结合旅游区不动产投资信托的方式发起产业投资基金的公募比较可行。
  • 详情 全球交易所交易基金市场的发展与创新
    本文在探讨交易所交易基金(ETFs)的发展背景、内涵及其产品运作特点的基础上,从发展和创新的角度考察了全球ETFs的市场现状,并从产品、管理理念和交易制度三个方面分析了国外ETFs市场创新的最新动态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 详情 基金业绩评价的OMD方法及对我国基金业绩的实证分析
    本文利用等价保证金理论和OMD方法建立一种新的基金业绩评价体系,经过对我国基金市场的实证分析表明,它比传统的基金业绩评价方法更客观更科学
  • 详情 如何理解中国封闭式基金折价现象?
    本文的主要目的在于对造成中国封闭式基金折价交易现象的原因进行探讨,为此我们依据33只样本基金在2000年12月29日至2002年3月1日期间56周的数据资料,采用横截面回归模型对中国封闭式基金的规模因素、分配因素、业绩因素、噪声因素、复制风险、跟风操作因素以及持股结构因素等7个可能引致中国基金周平均折价率水平差异的因素进行了全面考察。我们的结论是,规模因素、分配因素、噪声因素以及基金持股结构因素是造成中国封闭式基金折价现象的主要原因,但这些因素对大型基金与小型基金具有不同的影响。在实证分析中,我们发现噪声因素的回归系数的符号与期望值相反。我们认为这种情况可能与中国基金市场的“博弈”行为有关,从而赋予了这一因素以新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