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

  • 详情 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的资产配置能力——基于风险与收益相匹配视角的研究
    本文从风险与收益相匹配的视角,给出了基金经理进行资产配置的原则和理论模型,并据此设计出了判断基金资产配置能力高低的标准。然后对我国54只封闭式基金的资产配置能力进行了实证检验,发现中国的封闭式基金大部分具有较高的资产配置能力;研究同时得到中国的证券投资基金主要通过投资组合中证券的调整实现资产配置的原则,而较少依靠对组合中资产的调整来满足资产配置的原则要求。
  • 详情 我国开放式基金家族偏爱的实证研究
    基金家族偏爱是基金管理公司与股东之间的一种代理成本。我国基金管理公司独特的治理结构,相较于其它发达国家的基金家族,更容易导致家族偏爱问题的出现。本文以2003年至2007年我国所有股票型开放式基金为样本,从基金费率、历史业绩和基金年龄三个方面考虑,对我国开放式基金家族偏爱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表明,在费率与历史业绩的价值区分标准下,开放式基金家族会积极地执行家族偏爱策略。
  • 详情 机构是否在追涨杀跌?——来自基金动量交易的证据
    机构投资者是否根据股票的滞后收益率进行正反馈交易对市场的波动性和有效性有着重要影响。以往的实证研究倾向于认为机构投资者不存在或仅存在微弱的动量交易,本文指出传统动量检验指标会因为对股票需求定义的不准确、股票当前市值和过去收益率之间缺乏独立性等问题导致检验结果出现偏误。一旦修正了这些偏误再对我国证券投资基金进行动量检验,发现基金动量交易行为显著,即机构的确在追涨杀跌。
  • 详情 开放式基金暂停申购:保护投资者还是溢出效应?
    由于过多的资金流入会使基金的规模变大从而难以有效地管理,基金公司暂停旗下某只基金申购的现象越来越多。基金公司暂停申购的公告中大多宣称是为了控制基金规模,使前期表现好的基金可以维持其良好的业绩表现,从而保护投资者的利益。但是,我们对国内暂停申购的开放式基金进行实证研究后发现,暂停申购的基金未能维持其良好表现,暂停申购未能保护投资者利益。做出暂停申购的决定更可能是基金公司为了得到溢出效应(spillover effect):基金公司通过关闭旗下的一只基金来引起投资者注意并促使其投资于公 司旗下的其他基金。有证据表明这种暂停申购的策略能有效的引起更多的资金流入该基金公司。
  • 详情 基于高阶矩的基金绩效考核模型
    :目前我国常用的三大经典基金绩效考核模型都是以均值-方差CAPM模型为基础,而均值―方差CAPM模型中的系统性风险只考虑二阶矩风险即波动率,忽略了高阶矩风险。本文通过在传统CAPM模型中加入零成本的负协偏度投资组合和零成本的正协峰度投资组合作为高阶矩风险溢价重新解释基金风险与收益间的平衡关系,发现众多基金的投资组合中都存在负协偏度风险,基于高阶矩的考核模型优于基于传统CAPM的考核模型。
  • 详情 我国证券投资基金投资管理行为成熟性研究
    本文首先从理论上论证了衡量证券投资基金投资管理行为是否成熟的标准之一,即是考察其实际投资组合所承担的风险与所获得的收益是否匹配;在此基础上,通过构建相应的指标,以54家封闭式基金为例,对其的投资管理行为是否成熟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一部分基金(占样本的46.3%)的行为是成熟的,同时大部分基金(其余53.7%)的行为具有适应性。换言之,本研究从风险与收益的匹配性视角并没有支持目前大多数研究所认为的我国基金的行为不成熟这一定性判断。
  • 详情 主权财富基金投资对股票市场影响的实证研究
    自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主权财富基金投资受到了国内外学者和媒体的广泛关注。文章采用事件研究法,对主权财富基金投资时股票市场的反应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主权财富基金投资对目标公司的股票价格存在一个短期的积极影响。文章进一步对次贷危机期间的29个事件进行检验,没有发现持久影响的存在。这表明市场参与者并不认为仅靠主权财富基金的投资,这些公司就能恢复到以前的市场地位。
  • 详情 救生艇条款的估值及其对基金折价的影响
    封闭式基金长期存在的高折价严重影响了封闭式基金在我国的发展。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大成基金管理公司发行的大成优选创新型封闭式基金,通过引入救生艇条款以降低基金折价率。该条款相当于为基金持有人提供了一份巴黎期权,本文采用三叉树方法对该救生艇条款的价值进行了评估,并以大成基金管理公司发行的另外两只封闭式基金作为基准,考察了救生艇条款对封闭式基金折价的影响。
  • 详情 股市震荡、基金行为与市场质量——基于沪市基金交易账户的经验证据
    为揭示证券投资基金行为对市场质量的影响,论文从市场微观结构的视角出发,利用沪市证券投资基金的交易账户,重点研究证券投资基金的投资仓位变化对市场质量(流动性、波动性和信息冲击度等)的冲击效应。在研究过程中,利用2007年基金交易数据和市场运行数据,构建流动性三维指标(宽度、深度和即时性)、GARCH模型拟合的异质波动率指标、以及即期冲击和持久性信息冲击指标,利用横截面模型分析基金交易行为对价格的冲击和交易的私人信息。实证结果表明,基金投资行为受到市场情绪和正反馈效应的推动,导致证券投资基金非理性特征突出。无论市场上涨抑或是下跌、基金增仓抑或是减仓,基金参与程度越高、增仓幅度越大,其对市场的流动性冲击成本越大,尤其在“2.27”、“5.30”暴跌期间。在波动性冲击上,基金显著性加仓行为带来较大的异质波动性,但基金作为机构投资者在牛市调整阶段可以起到部分维稳作用。
  • 详情 报价透明度对中国封闭式基金市场质量与交易成本的影响分析
    2003年12月8日,沪深证券交易所提供的报价实时行情由三档价格增加为五档价格,电子订单簿向交易者提供的信息增多标志着市场透明度的提高。本文对沪深两市总共54只封闭式基金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报价透明度的增大以后,买卖价差、市场深度和成交量等多个指标均有所变差,市场流动性显著降低,价格波动上升,而投资者的总体交易成本也略有升高,而大额订单交易者的交易成本却有较大幅度的显著上升,另外发现初始发行规模是导致基金个体间交易成本差异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