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盈率

  • 详情 QFII对中国证券市场的影响:基于我国A股市场的实证分析
    2007年9月,我国国家外汇管理局宣布将QFII投资额度增至300亿美元,这意味着未来新增进入股市的外资潜在数量将达到200亿美元。从此,我国QFII制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但发展至今,QFII制度对东道国股市的影响仍然存在着诸多争议。本文对QFII板块市值与上证指数波动性关系、QFII板块市值与A股换手率与市盈率变动关系进行实证检验。并得出结论:QFII板块市值的增加,提高了上证指数的波动性、提高了A股的换手率。
  • 详情 全面分析基本面 合理评价A股价位
    我国A股市场市盈率过高,但如果考虑总市值-净资产比则A股价位正常。如果再加上公司效率提高的宽广空间与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A股市场就处于被低估的状态了。
  • 详情 市盈率隐含的公司业绩增长潜力
    股票的市盈率是公司未来各时期每股收益增长率的贴现之和,它们之间应该呈正相关关系。因此,股票的市盈率应该以公司的未来增长潜力为基础。来自中国股市的数据基本上支持上面的结论。通过分析,本文发现我国股市市盈率基本上最先反映了公司次年的盈利增长率,其后几年的每股收益增长率和基年市盈率的相关性明显低于次年每股收益增长率和市盈率的关系。这些结论表明,我国股市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使用会计数据做出判断的能力,但和成熟的证券市场相比,上述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 详情 中国股票市场分割(1991-2000)的理论探讨
    与世界其他国家的证券市场相比,中国证券市场是一个高度分割的市场,这首先表现在它被划分成为A、B和H股三个市场,这三个市场不仅计价货币、交易机制和募集方式不同,而且各自允许开放的投资者对象也严格限定、互不开放。由此,这三个市场的股票价格彼此差别较大。本文重点考察了中国大陆的股票市场分割,其重要体现是中国B股市场普遍存在着严重的折价问题。在B股市场向国内持有外币的投资者开放之前,大多数上市公司B股价格不仅远低于其A股价格,有的还曾跌破发行价、资产净值和面值。这使得我国B股市场已经成为世界证券市场平均市盈率最低的市场,其平均市盈率只有11倍,这不仅大大低于A股市场平均市盈率(大于50倍),也低于国际股市的平均市盈率(15-20倍)。本文认为,资本控制,即投资限制、B股相对于A股的信息不对称和对人民币汇率的预期是形成B股折价的主要因素。
  • 详情 银行业盈利模式比较及中国发展趋势分析
    新的技术和竞争背景,以及银行赖以生存的本土经济和制度的发展,使银行的盈利模式产生变化。从发展趋势看,受经济自由化和银行业开放的影响,发展中国家的银行发展模式有加速向发达国家银行发展模式靠拢的倾向。大银行和小银行则在竞争中各领风骚,形成相对稳定的两大发展阵营。本文主要分析了世界最具竞争力的美国银行业盈利模式,并通过对比亚洲新兴市场银行业的盈利模式特征,分析我国银行业盈利模式的发展趋势。 在主要的股票交易市场上,银行股是成份股的主要组成,银行指数一般比市场指数更走强,基于银行价值认可的个股价格分化严重,盈利指标为正的银行股价格升幅高于其他类别的股票,盈利模式被市场认可且增长潜力大的银行个股市盈率远高于其他银行个股。我国银行股股价也将因盈利模式的差异导致竞争力差异,最终导致股价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