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

  • 详情 我国A 股市场与美股、港股的互动关系研究:基于信息溢出视角
    对证券市场之间互动关系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揭示市场信息的跨国(境)传播机制特别是国 际金融风险的传导机制,还可以增进人们对证券市场微观结构与信息效率的认识。本文应用 Hong(2001)、Hong et al. (2009)新近提出的信息溢出检验方法,详细考察并比较了我国A 股市场与美股、港股在次贷危机前后的互动关系,首次揭示了三者联动结构与信息传递的全 景图,包括互动的方式、方向、相对强度、当期影响与多期滞后关系以及时变性。研究结果 表明:(1)在三者的关系中,美股处于主导地位,并且对港股、A 股市场具有金融传染效应;(2) A 股市场不再是“独立市”,A 股不仅能够反映美股、港股等外围市场的重要信息,而且已具 有影响外围市场的能力;(3)A 股与美股、港股之间的互动关系体现在均值溢出、波动率溢 出、极端风险溢出等多个层面,既有线性关系也包括非线性关联方式。
  • 详情 金融市场不完全的理论分解与测度研究——基于封闭式基金折价的动态考察
    基于对金融市场不完全性的分解和基金产品创新链的梳理分析,以金融工程无套利定价 思想为基础,论文巧妙构建了一个涵盖市场交易成本、套利定价机制不完备程度和行为金融学因素 的封闭式基金折价机理模型,基于面板数据的计量分析表明上述三因素模型的解释力高达90%以上, 同时分阶段动态考察发现:(1)普通交易成本因素影响封闭式基金平均折价6.1%;(2)股指期货是 封闭式基金折价的重要影响因素,2006 年之前该因素影响基金平均折价25.6%,2007-2009 年随着 股指期货推出预期加强,该因素的影响下降到12.88%;(3)对市场套利定价机制不完备程度的测度 分别为0.492、0.336、0.858,对应三个阶段影响封闭式基金平均折价分别为8.26%、5.87%和7.91%, 主要和市场对金融衍生产品的预期变化有关;(4)时期固定效应结果表明2006 年4 季度、2007 年 4 季度、2008 年1 季度、2009 年4 季度、2010 年4 季度投资者情绪相对乐观从而降低了封闭式基 金的平均折价率。论文最后就封闭式基金治理及完善金融市场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 详情 什么导致了中国权证价格的偏离:是投机还是市场机制?
    本文采用高频数据对中国权证价格偏离的要因进行了全面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影响中国权证价格偏离的主要因素分别是:创设抵押保证金带来的交易成本、投资者异 质信念导致的投机行为、卖空机制的缺失以及权证处于深度价内或价外的状态。带来权 证价格系统性偏离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投资者的异质信念导致的投机行为所致, 而更主要的是我国权证天生的产品”缺陷”以及过于严格的创设制度所致。特别是对于认 沽权证来说,在样本期内其理论价值几乎为零,导致了抵押保证金带来的交易成本在其 价格偏离中占据了重要的比例。处于深度价内的认购权证以及处于深度价外的认沽权 证,其作为避险工具的作用几乎丧失,最终沦为投机的工具,导致了其价格的进一步偏 离。本文认为,导致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我国不合理的创设机制产生的权证产品“缺 陷”所致,而不能将责任一味地归结为投机行为。
  • 详情 发行量、消耗、题材与新中国邮票发行后长期回报率
    集邮界对什么是影响邮票回报最重要的因素一直存在重大争议。邮票的发行量、消耗、 以及题材等因素都是影响邮票存世量或需求的重要因素,因而会对邮票的回报产生显著影 响。但到底哪种因素更为重要,各种因素分别有多重要?大家众说纷纭,对这些问题一直也 没有系统的量化分析来进行研究。本文通过对新中国邮票的发行后长期回报率及其影响因素 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研究表明总体上新中国邮票为集邮者提供了不菲的收益率,显著超 出同时期的一年定期存款回报。在决定新中国邮票长期超额年回报率的因素中,与消耗相关 的因素最为重要;发行量是显著影响邮票回报的因素之一,但其经济意义较弱,且对编年邮 票回报影响并不显著;传统题材对早期邮票回报影响微弱,但近年发生的重大事件题材对邮 票回报影响巨大;此外,邮票的设计印刷对回报也有一定影响。本文的证据支持集邮界提出 的“消耗为王”观点。
  • 详情 投资者异质信念下可转换债券赎回策略研究
    可转换债券现有研究模型多建立在投资者理性范式之下,较少考虑投资者异质信念的影响,易造成可转换债券定价偏差,市场上所存在的众多异象如推迟(或者提前)赎回至今也未能获得良好的解释。本文尝试将行为金融理论引入可转换债券定价模型之中,采用投资者的后悔厌恶来表征投资者的异质信念,构建了投资者异质信念下可转换债券定价模型,重点探讨了异质信念对可转换债券赎回策略的影响。理论模型及数值实验结果均表明可转换债券发行者的后悔厌恶情绪是可转换债券推迟(或者提前)赎回的一个重要原因。
  • 详情 政策调控、杠杆率与区域房地产价格
    本文运用全国37个大中城市自2005年1季度至2009年4季度的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和面板误差修正模型,验证了理论模型得出的关于杠杆率与房地产价格的关系。同时,文章将37个城市划分为一线、二线和三线城市给予实证,结果得到房贷政策调控至今效果不佳,及其在三个区域的效果可能不同的主要原因,即杠杆率在房地产价格决定和波动中的影响及表现形式存在不同。并进一步得出结论:房贷政策调控对一线城市的房价影响最深,但是房价的表现并非单边的;对二线城市房价的单边影响最大,提高首付比例和贷款利率都将导致二线城市的房价有所下调;对三线城市的房价影响最小,该区域的房价上涨更多地是由不断升高的土地交易价格驱动。
  • 详情 高管政治升迁与公司过度投资行为
    本文研究了中国上市公司高管追求政治升迁的动机对公司投资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相对于配对公司,在高管获得政治升迁之前企业存在更为严重的过度投资行为,而在其获得政治升迁之后企业的投资不足现象更为严重。此外,非国有企业在高管政治升迁前的过度投资行为比国有企业更严重。我们还发现,与高管无政治升迁的公司相比,高管获得政治升迁公司在升迁之前的过度投资额越高,对公司经营业绩造成的损害程度越高。
  • 详情 女性董事与企业投资行为:基于金融危机的视角
    :论文利用金融危机提供的自然实验机会,分析了女性董事的风险规避倾向是否影响公司的投资决策。论文通过对2007-2009年A股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发现,在金融危机期间,女性董事比率高的公司投资水平下降的更快,而且这种效应主要集中在过度投资的公司中。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在金融危机期间,女性董事比率高的公司倾向于通过减少长期借款来规避债务风险。论文的研究结论表明,在面临不确定性的情况下,女性的风险规避意识有利于减少公司的过度投资,降低债务风险,帮助公司规避金融危机所带来的不利影响。本文丰富了我们对公司投资行为的认识,以及女性高管在公司治理中所扮演的角色。
  • 详情 中国股市技术交易规则有效性的实证研究
    技术分析方法是否有效一直是富有争议的话题。本文收集整理了1997-2010年我们股票上出现的346 次股价长期横盘形态,用logit模型检验了技术交易规则在中国市场的有效性,并在实证中引入持股集中度等影响技术交易规则有效性的重要因素,同时发现存在其他约束条件如横盘请价格波动方向、平均股价等对横盘后的方向选择有密切关系。
  • 详情 网络位置、独立董事治理与投资效率
    独立董事治理是公司治理研究关注的重点之一,但现有经验证据并不稳定甚至相互矛盾。本文引入新的独立董事特征——董事网络位置,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考察独立董事在上市公司董事网络中位置的差别对独立董事治理行为的影响。具体而言,本文检验了独立董事的网络位置特征与公司投资效率的关系,结果显示:网络中心度越高,独立董事治理作用越好,表现为其所在公司的投资效率越高;在区分投资不足与投资过度之后可以发现,网络中心度高的独立董事既有助于缓解公司的投资不足,也有助于抑制投资过度;进一步地,在政府干预程度高的地区,与非国有上市公司相比,国有上市公司中独立董事网络中心度对投资效率的治理作用会减弱,但在政府干预程度低的地区没有显著差异。这些发现意味着,独立董事的网络位置是独立董事的重要特征,能够对独立董事参与公司决策产生重要影响,但其作用的发挥同时也会依赖于公司最终控制人产权性质和地区政府干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