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

  • 详情 云南房地产投资基金模式探讨
    本文分析了当前云南房地产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着重论述了云南发展房地产投资基金的必要性,在研究现有国内外房地产投资基金模式的基础上,结合云南实际情况,提出现阶段云南房地产投资基金运作模式。
  • 详情 对股票市场总体形势判断的探讨
    对股票市场整体走势的判断,不仅是机构投资者需要考虑的事情,同样也是众多中小投资者必须考虑的事情。本文主要从价值对比和市场资金流量的角度对股票市场走势进行分析,以期形成一个对投资者可供考虑的对股票市场走势的判断方法。
  • 详情 我国股价指数成份股调整的价格效应和成交量效应
    摘要:本文主要研究了2002-03年1月间深成指调整的价格效应和成交量效应,结果表明加入(剔除)股票在调整日有显著的正(负)异常报酬,成交量上升。加入股票的价格经历了永久的上升,剔除股票的价格则回复到了先前的水平。但在1997、1999年的两次调整中并没有观察到类似的现象,这可能与我国投资基金迅速发展有关,股指调整导致基金增持加入股票和减持剔除股票。另外,加入(剔除)股票在调整日后成交量显著的下降(上升)。上述现象可能的原因是成份股和非成份股有无相近替代品的不对称性。 Changes in the Shenzhen composition index Abstract: This study mainly investigates the price and volume effects of changes in the Shenzhen composition index from 2002 to January 2003.On average,Price increases significantly in the event day for stock added with partial post-event reversal; while price decreases significantly in the event day with full post-event reversal for stock deleted. Trading volume both increases significantly in the event day.but we haven’t see the same phenomena in the index changes of 1997 and 1999 ,it maybe due to the development of investment fund. Furthermore,Long-term trading volume drops(rises) significantly for stocks added(deleted). These evidences maybe due to the asymmetry between ineex stocks and non-index stocks that have substitute.
  • 详情 中国证券市场风险特征的实证研究
    本文以周和月为考察时段分别测算了中国证券市场总风险水平、系统性风险水平和十个主要行业的风险特征。我们研究后发现,1993-2001年中国证券市场总风险水平平均为0.084(收益率标准差),系统性风险占总风险比例平均为51.23%;1993年系统性风险占总风险比例最大,为70.3%,2000年系统性风险占总风险的比例最小,为29.35%;尽管1993-1998年系统性风险占总风险比例呈逐年下降趋势,但1999年中国证券市场系统性风险占总风险的比例又有所回升,2000年下降到最小值后,2001年又几乎恢复到1996年的水平。因此,中国证券市场系统性风险占总风险比例较大的特征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中国证券市场上个股齐涨齐落现象仍旧突出。此外我们还发现,以不同时间段测算的系统性风险占总风险的比例并没有显著差异,而且每个年度的系统性风险占总风险比例的变动趋势也没有显著差异。个股和不同行业的上市公司系统性风险占总风险比例没有显著差异的事实表明,为了保护投资者利益,促进证券市场发展,我国有必要建立证券市场风险对冲机制,尽快推出风险对冲工具。
  • 详情 论以价值增值为主线的投资银行新体系
    本文作者首次创造性地提出了依据资本市场五级价值增值模型对投资银行理论体系重新构造的设想。他认为,投资银行的中心任务就是通过资本市场优化金融资源的配置,为融资者和投资者创造新的价值。从最初的风险资本介入中小创业企业,到IPO上市融资、二级市场的证券交易和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再到各种衍生金融工具的应用,是一个长而复杂的价值增值链条结构,它反映了资本运动的特有轨迹,也揭示了投资银行的赚钱秘密。作者进一步指出,资本市场中客观存在着一种价值增值乘数效应,投资银行的全部业务都是紧密围绕五级资本价值增值链条展开的。
  • 详情 我的风险投资观
    作者提出:(1)风险投资家与创业企业家之间是一种合作博弈关系。如果把创业企业家比作千里马,风险投资家则是伯乐。“千里马”必须精心喂养,如果只让它吃普通“草料”,甚至经常吃不饱肚子,“千里马”终将成为一匹“俗马”,因此风险投资家必须对企业提供个性化的增值服务。(2)培育上市公司是风险投资的一项战略任务,培育上市公司类似于将0℃的冰块加热到100℃水蒸气,是一个长期的艰苦创业的过程,需要风险投资家与创业企业家的患难与共和密切配合。(3)兼并收购在风险投资的现实操作中难度较大,不应成为风险投资的主要退出方式。中国迫切需要一个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更需要创业企业家转变观念和塑造一个健康的创业文化氛围。(4)搞好风险投资的退出工作应该从源头抓起,作者倡导出口导向型投资、联合投资、链条式投资和规模投资的理念,主张风险投资与投资银行应该加强合作。
  • 详情 银行经济资本研究之三:经济资本和银行业绩衡量
    银行经济资本具有两大功能-支持风险业务和创造价值。银行在经济资本管理中,只考虑风险是没有意义的,因为银行之所以从事风险业务,投资者之所以从事风险投资,目的都是为各自的投入带来价值增值。经济资本在价值增值中的主要功能是:产品定价,衡量业绩和建立激励机制,指导战略和业务决策。而合理准确地衡量业绩又是银行创造价值的基础,它也成为银行业在近20多年来最为关注的主题之一。本文旨在探讨银行业绩衡量的演变,EC在业绩衡量中的作用,经济学业绩衡量的模式、意义和银行的运用实践,业绩衡量与业务决策、资本配置的关系。本文分以下部分: 1,银行业绩的经济学衡量 2,资本成本的计量 3,银行业绩衡量的模式和方法 4, 案例分析
  • 详情 机构投资者与公司治理实证研究
    本文研究我国机构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治理所造成的影响。鉴于中国证券市场上的机构投资者种类较少且规模较小,本文选择机构投资者中的证券投资基金作为研究对象,对证券投资基金持有上市公司股票的比例与公司治理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性的研究。
  • 详情 中国金融学面临的挑战和发展前景
    金融在中国经济发展中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金融学的理论认识及学科建设上,中国金融学界面临的挑战是:对于金融学的内涵界定混沌一片;金融学理论和学科建设较为滞后,包括学科布局、理论研究、师资、学生培养模式、教科书和学术研究期刊建设等都急需改正;金融研究没有能够为近期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一些重大决策提供充分的理论指导。本文提出将金融学分为三大学科支系:微观金融学,宏观金融学,以及由金融与数学、法学等学科互渗形成的交叉学科。本文提出目前金融学最需要解决的理论问题和最有回报的研究课题是:以资本成本理论为核心研究金融学;以随机折现因子为起到、以制度性缺陷为核心研究投资学和资产定价理论;推动行为投资学和行为公司财务学的研究,使金融学更接近现实;加强法和金融学研究,为金融立法和监管的价值取向提供经济学判断。
  • 详情 汇率对进口价格转嫁率的实证分析---------以1971~2003年的日本为例
    本文研究的是日本进入浮动汇率以来日元汇率对进口价格的转嫁率及其特征。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971年至2003年日元汇率的短期和长期进口价格转嫁率分别为0.60和0.75。进入浮动汇率以来,日元汇率对进口价格的转嫁率呈现逐步下降的趋势。从细分行业来看,化学制品、能源的短期汇率转嫁率下降速度较快。日元汇率对进口价格的转嫁率逐步走低的原因主要有日本海外直接投资的增加导致企业内贸易不断扩大和90年代以来全球低通货膨胀的宏观经济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