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果

  • 详情 不同市场态势下利率政策对股票市场的调控效果研究
    本文在总结利率政策调控效果的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提出不同市场态势(牛市和 熊市)下投资者会产生异质性预期,且对股票市场的短期价格波动产生决定性影响。通过理 论推导和实证检验,本文发现由于市场态势不同导致的投资者异质性预期的确存在,并对货 币政策效果产生显著影响:牛市中投资者的预期会受到货币政策的同向加强:提高利率反而 导致股价加速上升,降息反而在短期导致股价下跌;熊市中投资者预期则表现出政策依赖: 加息加强悲观预期导致股价加速下跌,降息则缓解股价下跌。因此建议使用利率政策调控经 济时,一定要考虑不同市场态势下投资者的预期在调控传导机制中所起的作用,根据不同的 市场态势选用适当的调控逻辑和政策手段。
  • 详情 流动性过剩、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与货币政策效率分析
    本文运用统计数据对流动性过剩这一经济现象的宏观表现、形成原因及对经济领域 的影响进行讨论,进而重点探讨了在流动性过剩条件下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效率。在此基础上,通 过相关经济变量,分析了我国现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流动性过剩会影响货币政策传导 的效率,从而降低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我国货币政策对实现货币政策四大最终目标的作用效果有所不同; 在新的经济形势下,有必要对货币政策本身及其相关的政策体制作相应的调整。文章最后对在新的经济 环境下提高我国货币政策效率进行初步的探索。
  • 详情 股权激励有效吗?——来自PSM的新证据
    本文对2006 年1 月《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出台后,实施股权 激励方案的42 家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效果及其微观机制进行了实证分析。在采用倾向得分匹 配分析法(PSM)和Bootstrap 法克服样本选择偏误和小样本偏误后,我们发现:(1)整体而言, 股权激励能够有效提升经营绩效;(2)最终控制权会显著影响激励效果,民营控股公司的股权 激励能够显著降低代理成本,提高公司的投资支出,进而提升公司绩效,而在国有控股公司 中效果并不明显;(3)不同激励方式会产生不同的效果,相对于以股票为基础的激励方式,以 期权为基础的激励方式能显著降低代理成本,效果更佳;(4)所有权结构也会影响股权激励的 效果,在股权较为分散的公司中,股权激励能显著降低经理人与股东之间的代理成本,激励 的效果较好。
  • 详情 股权分置改革实现了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的目的吗?-基于我国上市公司股改公司治理短期效应的检验
    在控制了其他可能的影响因素,本文通过考察导致股改前后我国上市公司绩效变化的因素,实证检验了股权分置改革对于完善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作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对股改的政策效果进行了评估。本文的研究表明,股改显著地提高了上市公司的业绩,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股改的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目的;股改预期实现的公司治理完善功能是通过使非流通股和流通股股东形成共同的公司治理利益基础,提升大股东治理的正向作用,以及使机构投资者发挥更加积极的监督制衡作用,并为公司控制权市场的接管威胁实施创造条件得以实现的。股改对于非国有控股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更加有效,尽管无论对于国有还是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股改都显著地改善了其绩效。这一结果的出现一定程度上与国有控股公司委托代理链条过长和所有者缺位的问题即使在股改完成后短期内并不会发生显著改变有关。因而,国有控股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完善仍然存在巨大的改进空间。
  • 详情 我国货币政策对股票价格的影响:基于Markov区制转换VAR模型的实证研究?
    本文首先通过经济理论分析然后利用1996年1月到2010年4月的数据,运用MSIH(2) -VAR(4)模型和基于区制的脉冲响应分析不同区制下货币政策对于股票价格的影响。发现利用非线性模型是合理的,在不同区制下货币政策工具对于股票价格的影响效果在时间、方向和程度上表现不同,并且对于上证A股和深证A股影响也是不同的。对于货币供应量,在股市低迷期,它的变化会立即正向影响到股票价格,但在股市膨胀期,则滞后1个月后才会正向影响股票价格;对于银行信贷,在股市低迷期,它的提高会降低股票价格,而在股市膨胀期,它的提高才会提高股票价格;对于利率,在两个区制下,它的提高都会使股价下跌,并且在滞后1个月才会表现出来,但是相比较而言,利率对股票市场的影响在股市膨胀期下效果更明显。
  • 详情 土地定价的实物期权方法——以中国土地交易市场为例
    本文试图采用期权定价方法来研究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土地定价问题。土地被理解成一种以房屋价格为标的资产的美式期权,土地出让过程中的定价不仅要考虑其种植收入的折现之和,更要考虑土地所拥有的其他用途的期权价值,土地价格被分解成种地的收益与开发溢价(实物期权值)之和。将期权定价模型应用于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在定性和定量两个层面都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模型能够较好解释市场化改革以来中国土地价格波动率以及增长率高于房价这一经验事实,并对当前中国不断完善的土地出让定价,农地征用补偿等工作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 详情 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保护主义:现实与挑战
    面对危机的挑战,各国政府都采取了凯恩斯主义的积极干预经济的政策,大幅减税、增加财政支出及放松银根以刺激经济,但目前政策的实际效果尚未明显体现。在此背景下,部分国家为了自己尽快摆脱危机,提出了一些有明显保护主义倾向的方案,与西方国家一直积极倡导的自由市场经济背道而驰。下文将对近期国际社会保护主义重新抬头的趋势、支持保护主义的学术观点及其影响等问题进行简要分析。
  • 详情 基于价格粘性对流动性过剩的内生化解释
    流动性过剩是全球性的普遍存在。本文利用费雪方程和凯恩斯总需求函数,基于价格粘性对货币扩张可导致货币流通速度降低的机理进行了模型推理,从而对流动性过剩的内生过程给出了解释。这一分析表明:政府对政策效果的错觉可导致持续扩张性货币政策,造成流动性问题的症结是货币滞存,金融系统的交易费用造成的货币滞存将形成价格的自动稳定器,银行的存贷差和股票市场的黑洞将形成流动性积聚的“蓄水池”,管制中的经济更加容易出现流动性积聚现象,在外在冲击的作用下形成通货膨胀。
  • 详情 学习型时变Beta因子和条件CAPM的状态空间模型估计
    Adrian和Franzoni(2009)给出了学习拓展的条件CAPM模型,本文利用状态空间模型对规模、账面市值比划分的25类投资组合进行了估计,卡尔曼滤波的结果表明,时变Beta的估计结果能比OLS估计更好的拟合股票价格的波动,Beta因子存在学习过程,在我国股市中,账面市值比因子更加显著的进入到学习过程中,规模因子作用效果并不显著。
  • 详情 后金融危机之滞涨探究
    由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对于我国经济产生了巨大冲击,为扩大需求保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经济刺激计划,并取得了一定效果,但由此带来的负面问题则日益显现,即后金融危机,保证通货膨胀和经济发展放缓等。本文通过实证分析对我们目前所面临的经济发展问题进行探究并提出一些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