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

  • 详情 美元贬值和石油价格变动相关性的实证分析
    新世纪来,由于各种因素导致美元不断贬值,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石油价格一路飙升。那么,美元汇率和石油价格之间是否存在着某种因果关系呢?由于期货市场具有价格发现功能,本文以最具代表性的美国纽约商品交易所的原油期货价格为研究对象,来分析美元贬值和石油价格之间的关系。本文首先定性地分析美元贬值导致石油价格上涨的传导机制,然后利用模型对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石油期货价格的上升,除了有美元指数的影响之外,更重要的原因是前期石油期货价格上涨对本期石油期货价格上涨有正的推动作用。
  • 详情 我国推出股指期货交易对现货市场效率的影响——基于仿真交易数据的实证研究
    运用Granger因果检验、TARCH模型,从股指期货与其现货指数价格的传递效应和信息对现货市场的不对称影响两个角度,实证研究了股指期货对现货市场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HS300期货和其现货之间不存在长期均衡关系;TARCH项的系数由股指期货交易推出前的0.409441变为推出后的0.117257,即杠杆效应减弱了,反映了股指期货交易的推出提高了现货市场的效率。
  • 详情 沪铜期货价量关系的分位回归分析
    本文首次采用分位回归对上海期货交易所铜期货合约的价量关系进行研究。实证结果发现沪铜期货的收益率与交易量成V型关系,即低分位上价量关系为负,而高分位上价量关系为正;但收益率接近涨跌幅限制时,价量关系不显著,即极高分位上的价量关系不显著;绝对收益率与交易量的关系进一步证实价量关系在跌幅限制范围内存在;而接近最大涨跌幅限时,价量关系不显著。本文认为,期货市场允许卖空可能是造成沪铜期货V型价量关系的原因,而涨跌幅限制可能造成极高分位上的价量关系不显著。
  • 详情 我国股指期货保证金设定的实证研究——基于极值理论的方法
    保证金制度的合理设定是确保股指期货交易高效和安全进行的保证。本文在极值理论广义帕累托分布(GPD)下,研究了上证180指数为标的的股指期货的保证金水平,并且与正态分布假设下的保证金水平进行比较。本文建议以GPD下的损失期望值作为确定我国股指期货保证金水平的依据,并且可以考虑区分不同头寸设置不同的保证金水平,为我国的股指期货交易的保证金设定提供参考。
  • 详情 沪深300指数期货的价格发现与波动性外溢——基于仿真交易日数据的经验研究
    本研究是在我国没有指数期货实践但不久将推出情况下进行的超前研究。为了检定指数期货交易对现货市场的影响,对20061101至20071031仿真交易的日成交资料,分别采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和常条件相关二元GARCH模型,同时检测指数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间的价格发现功能及波动性外溢现象。主要结论为:在价格发现功能部分,不论长短期,现货市场相对期货市场较具主导地位;在收益波动性方面,两市场都有波动聚集性现象,存在双向的波动性外溢效果,长期而言,指数期货交易加大了现货市场的波动性。研究结果为将来上市指数期货交易提供了经验支持,并为指数期货推出后的风险控制奠定了基础。
  • 详情 中美玉米期货的套期保值比率与绩效比较研究
    本文对自2004年恢复上市以来的我国DCE玉米期货市场的套期保值比率与绩效进行研究,并与同时期的CBOT玉米期货相比较,为克服数据量较小的困难,本文运用新技术——协整序列分解模型进行研究,采用更一般的数据选取方法,分别得到了两个期货市场的不同期限的(一日、一周和二周)最优套期保值比率与套期保值绩效,研究发现:DCE的玉米期货的套期保值绩效远远低于CBOT,我国玉米现货市场不够发达是导致期货套期保值绩效较差的主要原因之一。
  • 详情 国内外金属期货市场“风险传染”的实证研究
    本文比较研究国内外金属期货市场“风险传染”,并提出了波动溢出项。我们发现国内市场存在特有的期铜向期铝的单向波动溢出,不可预期的随机行为导致铜市场风险在铝市场被放大。而且,宏观经济因素不是波动溢出的主要内因。另外,国内金属期货市场对宏观经济冲击反应具有非对称性,国内金属期货价格变动对宏观经济作用具有非对称性。我们建议关注期铜风险;应避免在期铜价格波动较大时,推出新金属期货品种;进一步培育期铝市场。
  • 详情 上海期货市场流动性研究
    本文深入研究了上海期货交易所铜、铝、天胶三个期货品种的市场流动性,结果发现:(1)在上海期货交易所交易的三个期货品种中,铜期货流动性较好,铝和天胶的流动性相对差些,并且除铝合约流动性在2003年略有下降外,各品种流动性均保持较好的上升势头;(2)同一期货品种的流动性不存在日周效应,但存在明显的月度效应;(3)期货合约流动性具有明显的到期日效应;(4)各品种在每个交易日开盘阶段和收盘阶段流动性变化较大,其余时间相对比较平稳。除刚开盘的第一个五分钟外,铜合约的日内流动性大致呈U字形曲线,铝期货合约流动性比率的日内分时曲线为倒L性形曲线,天胶合约流动性的日内分时曲线则呈倒S形;(5)集合竞价制度对期货合约流动性有不利影响;(6)成交量、持仓量、和波动率对各品种的流动性比率都具有显著影响。波动性对期货流动性具有负面影响。交易量和持仓量对合约流动性具有正面影响。换手率对不同品种流动性的影响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对铜流动性的影响为正,对铝和天胶流动性水平基本没什么影响。
  • 详情 金融市场开放交易系统的自适应控制投资模型的研究
    在复杂系统理论的基础上,经过五年的金融市场(股市和期市)实践,已经找到了追随金融市场价格波动的非线性特别动力因子。通过有效的数据挖掘从而实现基于数据的知识发现,具有信息不对称情况下的信息黑箱可视化意义。本模型是运用鞅方法与不动点理论,对金融市场交易进行非线性动态规划,建立自适应控制数理模型,遵循反向与惯性行为交易策略,随机逼近股票、期货价格波动的最低、最高点,最优化建仓、出货时机,实现学习进化争当少数人获胜博弈。 长沙非线性特别动力工作室 主页:http://solitonfund.blogchinese.com Email:majl@gig.ac.cn 电话:(0731)4317777-8019 联系人:马金龙 地址:长沙市芙蓉中路海东青大厦(425室)
  • 详情 中国货币政策分析:1998-2002
    本文总结了1998年至2002年间中国货币政策的实践。通过相关分析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发现中国基础货币与货币供应量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货币供应量的变动呈现一定的内生性。建立向量自回归和向量误差校正模型,发现长期内产出的变化与货币供应量的变化没有必然联系,在长期货币是中性的,而货币供应量在短期和长期对物价水平都有影响。本研究还讨论了中国货币政策工具选择、利率政策的作用和外汇对冲操作问题,提出应增加央行国债持有量,解决因外汇占款增加带来的对冲操作工具不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