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式

  • 详情 掏空或支持:大股东资产注入行为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股权分臵改革使大小股东之间利益趋于一致,股改后资产注入、整体上市等成为大股东行为的一种主要模式。大股东资产注入对大股东收益和上市公司绩效产生怎样的影响?大股东资产注入的动机怎样?本文通过理论建模和实证检验对此进行了分析。得到的结论是,大股东在后股权分臵下的资产注入行为,不同于股权分臵下的资产注入行为。如果注入资产是优质资产,大股东的利益将与大股东持有上市公司的股份比例成正比。同时,资产注入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促使大股东的掏空行为转变为对上市公司的支持行为。本文认为股改改变了大股东收益结构和在一定条件下促使其行为动机、行为模式转变,这种转变对上市公司和资本市场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本文从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释为什么市场和投资者青睐有资产注入和整体上市内容的上市公司以及股改后上市公司绩效的大幅增长。
  • 详情 信息不对称下金融结构演进模型
    金融结构的演进及均衡结果的实现是重要的。基于经济中各行为主体的选择模式,本文通过设定交易条件构建了金融结构演进的理论模型;推导出金融结构演进的均衡结果:高效率的均衡体现在银行的信息优势和股票市场的分散风险机制上;低效率均衡是现实状态。进一步给出了金融结构演进的重要命题:金融结构的演进可以被外来冲击所改变,然而内生决定其演进结果的仍然是投资者的信息搜集偏好。最后结合理论模型针对中国现实进行了分析,提出信息搜集成本过高、法制不完善是形成我国银行主导金融体系的重要原因,认为目前中国的股票市场波动仍然大部分的体现在政策冲击上。
  • 详情 金融体系的顺周期性问题解读
    在信息不对称性和金融市场不完善条件下,金融体系自身具有顺周期变化的特点;金融加速器机制、《巴塞尔协议》的资本约束监管机制以及金融机构自身的行为都会导致信贷供给更为严重的顺周期性,并放大经济冲击、影响宏观政策的效果。而美国为核心的“金融资本主义”模式进一步加重金融的顺周期性。因此,对金融顺周期性问题的相关研究成果值得梳理和借鉴。
  • 详情 异质预期、非线性从众转移概率与金融资产价格演化
    本文将Kirman模型推广到了更一般的情形,对非线性从众行为机制进行了一些更深入的探索和讨论,通过将非线性从众模式与线性从众模式进行综合的比较分析,发现了一些新的重要规律,得到了一些新的结果。首先,重点讨论了非线性从众转移概率与投资者数量及从众参考样本容量之间的关系、两类异质预期投资者信念扩散的均衡分布以及信念扩散过程的重要特征。然后,将非线性的从众转移概率模型嵌入到金融风险资产的定价模型之中,讨论了金融资产的均衡价格,并通过动态随机模拟仿真讨论了风险资产均衡价格的动态演化过程及特征,运用多种统计方法综合检验了资产价格投机泡沫发生的机率和强度。结果表明,在非线性从众模式下,资产价格投机泡沫发生的机率以及投机泡沫的强度要远远大于线性从众模式。本文不仅突出了投资者的心理和行为偏差与投机泡沫的形成和破灭之间的联系,而且还运用动态随机模拟仿真的方法获取了引发金融资产投机泡沫的一些重要行为参数、市场行为初值以及行为阈值。
  • 详情 基于金融失衡的金融危机解析与货币政策框架新内涵
    金融系统固有的亲周期性,在自我实现机制和加速机制下,会导致金融风险的积累和金融失衡;金融失衡多以金融危机的方式释放。次贷危机就是金融系统过度亲周期性失衡的结果,并凸显出以美国为核心的“金融资本主义模式”和以美元为核心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制度性缺陷。奉行“规则优于相机抉择”和以显性的或隐性的通货膨胀率为最终目标、以利率为操作规则为特征的现行货币政策框架对金融资产风险、金融失衡的积累表现的是无奈。因此面对这一挑战,需要革新现行货币政策框架。
  • 详情 混合撤单模式在开放式集合竞价中的作用:理论与实证
    本文采用著名的囚徒困境博弈、智猪博弈和猎鹿博弈模型,并借鉴廉价对话博弈的思想,分析了封闭式集合竞价与采用不同撤单模式的开放式集合竞价的均衡结果。进一步,根据模型得到的理论预示,本文对中国股票市场实施开放式集合竞价机制后开盘交易量的变化情况以及开盘前阶段的价格发现效率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论表明,无论是可撤销订单的开放式集合竞价,还是完全不可撤销订单的开放式集合竞价,单一撤单模式都会影响即时行情信息的可信度和价值,进而导致其均衡结果与封闭式集合竞价的结果类似。反之,如果采用混合撤单模式的开放式集合竞价,则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出现帕累托均衡结果的可能性,增加集合竞价的成交量,并最终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
  • 详情 中国上市商业银行整合风险度量研究——基于混合Copula函数的VaR及CVaR分析
    整合风险的量化管理已成为现代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发展趋势,信用风险与市场风险是其面临的两种极为重要的风险,对二者进行整合度量是全面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Copula函数能够描述两不同类型风险间的相依结构,本文以单一Copula为基础构造混合Copula函数,并构建基于混合Copula函数的VaR及CVaR模型, 以用于度量整合风险值。实证研究表明,混合Copula函数是描述两不同类型风险相依结构的最优模型,且基于混合Copula的VaR及CVaR估计值也是最有效的,由此可知混合Copula比单一Copula函数能更全面的反映整合风险间的相依程度与相依模式。
  • 详情 存贷相联与银行的本质——基于KRS模型的扩展
    一直以来,包括银行在内的金融中介都是学界关注的热门话题,本次金融危机的爆发更为反思银行经营模式提供了绝佳的机会。交易成本经济学和契约理论的发展为透视银行的本质提供了深刻洞见,人们认识到银行之所以存在根本之处在于金融功能一体化。本文在KRS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从理论上探究了活期存款、贷款承诺和定期贷款这三者之间的协同效应,并结合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银行业转型的事实进行了实证考察,由此提出银行制度边界的命题。
  • 详情 开放经济下的货币政策独立性:一个理论框架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这轮全球性金融危机凸显了以美国为核心的“金融资本主义模式”和以美元为核心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制度性缺陷,改革现行以美元为核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势在必行,建立货币区是较为现实的选择。但在现行货币政策框架下,货币区不可避免“三元悖论”困境。本文提出的贷款准备金政策框架模型能够解决货币区在保证其内在要求的资本自由流动和汇率稳定基本前提下区内各个成员的保持货币政策独立性问题。
  • 详情 市场择时理论与中国商业银行资本结构
    资本结构对于实现商业银行的财务目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研究资本结构影响因素的理论主要有权衡理论、啄序理论和市场择时理论。本文运用Fama-MacBeth回归对中国五家商业银行的实证研究发现:中国上市商业银行存在着持续的显著的市场择时行为,这一发现能为我国商业银行的融资模式和政策制定等提供理论和实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