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例

  • 详情 社保基金持股与股价崩盘风险
    文章以 2003-2019 年中国 A 股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考察了社保基金持股及其 比例对公司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效应和中间机制。研究发现:社保基金持股会加剧该公司未 来股价崩盘风险;社保基金持股比例与公司未来股价崩盘风险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进一 步研究表明,企业过度投资水平在社保基金持股比例与股价崩盘风险的关系中发挥了中介作 用,而信息不对称并未发挥中介作用。文章的结论不仅在理论上丰富了股价崩盘风险影响因 素的研究,而且对于深入理解社保基金对股价崩盘风险的传导机制、防范企业股价崩盘风险、 提升社保基金投资业绩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详情 民营企业知识赋能与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最优策略——基于股权结构与福利效应双重视角
    民营资本参股国有企业的混合所有制改革(以下简称“混改”)中,通过知识赋能提升国有企业竞争力,是新时期混改的重要方向。本文基于内生交叠持股的混合寡头竞争模型,研究隐性知识分享背景下混改的最优股权结构及其福利效应,并界定混改的有效“边界”。研究发现:(1)激励民营企业分享知识需使其参股比例高于一定阈值,当知识价值较高时,参股条件下难以激励民营企业分享知识,“拉郎配”式混改无法提升社会福利。(2)当使民营企业参股能够激励其分享知识时,恰好激励知识分享的参股比例为混改的最优股权结构。在该股权结构下,当且仅当国有企业知识吸收能力高于特定阈值,且知识价值位于上下阈值间时,恰好激励知识分享的混改才能提升社会福利。因此,“中等”知识价值和较强吸收能力即界定了参股式混改的有效“边界”。(3)若知识价值为私有信息,合理的参股合约设计可有效甄别民营企业的知识价值类型,实现完全信息下的最优社会福利水平。本文提供了知识经济背景下混改策略的理论分析框架,丰富了混合所有制企业理论,对有效推进混改具有启示意义。
  • 详情 知识转移激励与最优国企混改股权结构——基于公平竞争的视角
    合理的股权结构设计是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核心。本文基于公平竞争视角,分析国有资本转让国有股权吸引民营竞争企业参股时,民营企业的知识转移激励如何影响最优股权结构(即混合所有制企业中民营企业占股比例)。研究发现,两家企业同质产品竞争时,若国有资本只考虑社会福利,则当知识价值很高或很低时,不混改是国有资本的最优选择。只有当知识价值处于中等水平时,混改优于不混改,且最优股权结构可激励知识转移。随着市场竞争程度的提升,即使当知识价值很低时,混改也优于不混改,且最优股权结构可激励知识转移。随着产品差异程度的提升,即使当知识价值很高时,混改也优于不混改,且最优股权结构可激励知识转移。此外,随着国有资本更加重视利润目标,则混改优于不混改,但最优股权结构是否可以激励知识转移取决于利润权重大小和知识价值。多数情况下,最优股权结构下的混改会带来消费者福利损失,但当产品差异程度足够大且知识价值足够高时混改可以提升消费者福利。本文从理论上揭示了,不同市场结构下,知识价值对最优混改股权结构及其经济后果的影响,对进一步推进混改具有启示意义。
  • 详情 流动性共性会影响实体经济的资源配置吗? ——来自企业投资的证据
    本文采用2000年到2017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为样本,研究了流动性 共性与企业投资水平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个股的流动性共性显著降低了企业的投资 水平,经过一系列内生性和稳健性检验后该负相关关系依然不变。此外,基于信息不对称的 视角,从信息透明度、两权分离度和机构投资者持股三个方面对该负相关关系进行了深入检 验,经研究发现,信息越不透明、两权分离越大的企业,其流动性共性与企业投资水平的负 相关关系是增强的;而机构投资持股比例越高的企业该负相关关系是减弱的。最后,还发现 流动性共性与企业过度投资呈正相关关系。
  • 详情 董事会特征如何影响公司绩效?: 来自机器学习的证据
    以往董事会文献大多关注单一董事会特征如何解释公司绩效,缺乏同时考虑多维董事 会特征对公司绩效的预测性研究。本文运用机器学习方法探究 46 个董事会特征对公司绩效的预测 能力,发现:1. 董事会特征可以预测公司绩效;2. 董事平均薪酬、董事会持股比例、董事平均任期、 学历异质性的预测能力较强,董事会结构特征预测能力较弱;3. 公司绩效与董事平均薪酬基本呈正 相关,而与董事会持股比例、董事平均任期、学历异质性呈非线性关系。该结果说明,我国公司 中董事会特征与公司绩效的关系紧密且复杂,运用机器学习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认识这些复杂关系、 提升对公司绩效预测的准确性。
  • 详情 2015 中国股市激荡中的信息泄露——基于降息降准的自然实验
    本文以 2014 年底至 2015 年八次降息降准事件为自然实验,针对 A 股市场全部 2821 支股票, 研究股市震荡中的信息泄露和市场反应。实证表明,降息降准信息发布前一天,开盘价收益率、每笔 成交量和知情交易比例显著提高,波动率和成交笔数显著下降;信息不对称程度较高以及降息降准直 接利好的银行、证券、房地产等行业的股票,其知情交易比例显著提高。进一步,降息降准信息发布 前一天,每笔大单的规模和总大单数量显著提高,大单与小单的知情交易比例都显著高于正常日,且 小单的知情交易比例在最后交易时段逐渐与大单接近。本文结果意味着此次股市激荡中宏观调控信息 的泄露是普遍存在的,知情的机构投资者更早得知泄露信息并用于买卖相关股票获得收益,并在统计 意义下先向其他机构投资者,然后是向散户扩散。
  • 详情 国有企业更愿意为职工提供企业年金吗?
    ①长期以来,企业年金被视为国有企业的“富人俱乐部”,但一直缺乏实证研究的支持。 ②以2011年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国有股权性质对企业年金参保的影响。研究发现, ③依实际控制人划分,国有企业参保概率更高;依股权结构划分,有国有股的企业参保概率更高,国有股占比与参保概率正相关,国有股控股的企业参保概率更高。 ④中央政府控制的国有企业参保概率高于地方政府控制的国有企业。 ⑤国有股权性质削弱了职工人数与企业年金参保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强化了住房公积金缴费比例与企业年金参保之间的正相关关系。 ⑥以上结论在控制了实际所得税率、劳动力密集程度、公司业绩、经营安全性等因素之后,依然成立。 该研究有助于理解国有股权性质对企业年金参保的影响,丰富了企业年金的相关研究,对推动我国养老保障体系和国有企业薪酬制度改革具有借鉴意义。
  • 详情 大股东监督还是大股东侵占:基于中国民营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
    考虑到大股东在上市公司管理层任职状况的差异(是否担任董事长或总经理),利用我国民营上市公司2003至2011年的样本,基于两种委托代理理论,本文从一个新的角度实证分析了上市公司股权集中与公司绩效的关系。研究发现,如果大股东未在上市公司管理层任职,则大股东持股与公司绩效表现为倒U型的先增后降关系,此种情况下适合用股东-经理人代理理论(监督理论)对大股东行为进行解释。该结论意味着随着持股比例的变化,大股东对管理层可能表现为监督不足或者监督过度;如果大股东在上市公司管理层任职,则大股东持股与公司绩效表现为U型的先降后增关系,此种情况下适合用大-小股东代理理论(侵占支持理论)对大股东行为进行解释。该结论意味着随着持股比例的变化,大股东对企业可能表现为利益侵占或利益支持。
  • 详情 增长期权与系统风险:来自中国A股市场的证据
    企业总资产的系统风险可以分解为在位资产系统风险和增长期权系统风险两部分。借鉴Bernardo et al.(2007)的方法,利用1993-2011年间中国A股市场20个行业的数据,实证发现:整体而言,我国市场呈现增长期权贝塔高于在位资产贝塔的现象,而且这一现象在资产账面市值较低和总资产贝塔较高的行业表现得更为明显;此外,即便控制经营杠杆,增长期权贝塔高于在位资产贝塔的结论依然成立。论文的现实指导意义在于,根据与待估企业或项目处于同行业且增长期权占总资产比例较为接近的上市企业的股票收益率,能够较好地确定待估企业或项目的资本成本。
  • 详情 家族控制权与银行信贷合约:寻租还是效率?
    本文以2003—2010年沪深两市家族上市公司样本为研究对象,实证研究了家族控制权特征与银行信贷合约之间的关系,以检验家族控制权寻租效应和效率效应的适应性情景,结果发现,家族通过金字塔结构和超额董事席位两种控制权增强机制对上市公司的超额控制程度越高,其获得银行信用借款的比例越低,获得担保借款比例越高。家族对企业的超额控制权传递着公司未来预期和信息风险,增加了银行面临的代理成本,属于寻租观而非效率观。进一步研究发现,家族控制程度与银行信用借款之间的负相关性在具有政治关联、较高公司声誉和公司透明度的企业中会降低。地区法律制度水平会降低家族超额控制引发的代理成本和信贷违约风险。银行业腐败会降低银行对借款企业超额控制所引发的信贷风险的评估能力。此外家族控制权结构影响企业信用借款的机制是通过提高企业债务违约风险来实现,家族对企业超额控制程度越高,企业债务违约概率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