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率

  • 详情 美元贬值和石油价格变动相关性的实证分析
    新世纪来,由于各种因素导致美元不断贬值,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石油价格一路飙升。那么,美元汇率和石油价格之间是否存在着某种因果关系呢?由于期货市场具有价格发现功能,本文以最具代表性的美国纽约商品交易所的原油期货价格为研究对象,来分析美元贬值和石油价格之间的关系。本文首先定性地分析美元贬值导致石油价格上涨的传导机制,然后利用模型对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石油期货价格的上升,除了有美元指数的影响之外,更重要的原因是前期石油期货价格上涨对本期石油期货价格上涨有正的推动作用。
  • 详情 中国金融市场不同层次下的联动效应 -----基于小波解构的实证分析
    本文利用小波分析在时频分析的特点和多分辨的特性,对表征我国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以及宏观经济运行的利率、汇率,股价、CPI和房地产投资指数等金融变量在db4小波函数下进行解构,重点分析了第3、4、5层高频序列之间的关联关系,分别对其进行了Granger因果关系分析和相关性检验,从短、中、长期波动三个尺度对金融市场间的分割和联动关系做了有益探讨,发现我国金融市场的联动的长短期效应存在非一致性,表现为短期关联不强,中长期联动效应则极为显著。并揭示了我国金融市场的一体化进程在提高资金运用效率的同时也蕴含着引发金融危机的风险。
  • 详情 亚洲股市与汇市联动:地域规模决定——MGARCH模型对多元波动的测试
    前期研究试图用利率变量来解释股价和汇价联动,但经验分析难以获得证明和支持。随后又有大量文献研究各国股价联动或汇市之间联动,但涉及国家样本太少并且尚未获得一致的结论,难以说明这些结果具有普遍性质。Hyuk Choe et al. (1998)首次揭示了一个事实,那就是本土投资者在危机来临之前的抛售行为快于外国投资者,随后又有大量研究对此进行证明,但都是局限于从股市到股市的研究,极少涉及汇市与两国股市的联动。本研究采用了MGARCH模型(三元GARCH)证明了汇市与两国股市的联动。研究领域不再仅限于从股市到股市,而且两者之间的汇市也受其波及。本研究的结果证明:金融市场规模的不对称性会影响联动出现的显著性;地域和规模越接近,三者之间的联动效应就越强。这也证明了亚洲金融市场联动具有地域规模特征。
  • 详情 基于VaR-AR-EGARCH-M-GED模型的人民币汇率的波动性分析
    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人民币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由于各种原因,人民币不断升值,这会给我国的经济带来许多的不确定性。因此,研究汇改以来人民币汇率的走势以及美元头寸的汇率风险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应用AR(1)-EGARCH(1,1)-M-GED模型来计算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日对数收益率的VaR值。研究表明,该模型能够比较好地预测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波动情况,在99%的置信水平下,能够较好地预测VaR,因此可以作为衡量和控制风险的有效方法。
  • 详情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的逻辑推演与引申
    在新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迅速发展的今天,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理论和现实意义仍具有 生命力,仍是国际经济学的主力模型之一。一个完整的蒙代尔-弗莱明模型需讨论在固定汇 率制和浮动汇率制下,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分别在低、中、高及完全资本流动性等多种情形 下的动态过程,一共需16 个图形来诠释该模型,因情形众多常易引起混淆。本文试将该模 型的基本方程略加改动,从而能根据方程各主要变量的内在逻辑来判定16 种情形下各种政 策的短期效应及新的长期均衡,大大方便了对该模型的正确理解和掌握。通过对模型中货币 方程的简单引申,我们可以方便地将之运用于分析近年中国货币形势的成因及各种对冲手段 的宏观效果。
  • 详情 新汇率制度下我国外汇储备最优币种结构配置的理论分析与实证
    面对已稳居全球第一且预计仍会不断增长的巨额外汇储备这一事实,面对 2005 年7 月已进行的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这一契机,如何从币种结构调整的角度来缓解外 汇储备管理的压力正是本文研究的重点。本文以外汇储备的最优币种结构为研究对象,采 用着重于风险-收益分析的马柯维茨资产组合模型作为外汇储备币种结构配置的基础理论 分析框架,并通过逐步加入进出口贸易结构、外债结构以及汇率制度等约束条件,来兼顾 考虑外汇储备的功能需求与投资需求。通过收集理论模型所涉及的实际数据,借助MATLAB 中的quadprog函数,本文进行了实证计算。实证结果表明:(一)在进出口贸易结构、外债 结构和汇率制度这三个因素中,汇率制度在外汇储备币种结构配置上的影响最大;(二)如 果考虑人民币盯住美元,则2007 年美元在外汇储备中的权重为64.27%,相反,如果不考虑 人民币盯住美元,则2007 年美元在外汇储备的权重仅为37.79%。由此可见,在现行的以市 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下,我国政府应逐步降 低其外汇储备中美元的权重,并逐步提升英镑、欧元、日元等币种的权重,以缓解在当前 较为严峻的国际经济形势下的外汇储备管理压力。
  • 详情 中国应开放人民币NDF市场吗?——基于人民币和韩圆的对比研究
    本文针对人民币和韩圆分别考察了不完全关闭 NDF、关闭 NDF、不完全开放 NDF 和开放NDF背景下 SPOT、DF 和 NDF市场之间的互动关系和信息流动特征,对不同开放背景下货币当局的政策效果和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DCC‐GARCH 的研究结果表明:开放 NDF 市场会促进 SPOT、DF 和 NDF三个市场之间的一体化程度,但同时也意味着波动的相关性大大提高,且 NDF市场通常为波动来源,同时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央行干预的有效性。在 DF市场尚不发达的情况下关闭 NDF市场,可能会有利于 DF 市场的发展,减少 NDF在汇率定价中的影响力。?
  • 详情 汇率制度选择标准:从社会福利到微观福利
    本文在综合和归纳已有文献的基础上,考察了汇率制度选择研究中所采用的社会福利标准和微观福利标准的基本内涵、由社会福利向微观福利标准演变的基本动因以及两种不同标准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本文指出,由于汇率制度选择标准的发展演变,没有任何一种汇率制度能适用于一国的所有时期,任何国家的汇率制度选择也会因此而呈现出一种动态变迁的过程。
  • 详情 汇率制度选择及其标准演变
    汇率制度选择研究历来就是在标准的分析框架下,根据不同的制度选择标准进行的,恰当的分析框架和合理的选择标准缺一不可。在分析框架上,主流汇率制度选择理论经历了M-F-D范式向新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范式的演变;在制度选择标准上,则经历了宏观稳定性标准向微观的福利标准的发展演变历程。本文对此做了扼要的回顾。最后对以后的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并指出了已有研究对我国人民币汇率制度选择和进一步完善的指导意义。
  • 详情 亚洲股市与汇市联动:地域规模决定—MGARCH模型对多元波动的测试
    前期研究试图用利率变量来解释股价和汇价联动,但经验分析难以获得证明和支持。随后又有大量文献研究各国股价联动或汇市之间联动,但涉及国家样本太少并且尚未获得一致的结论,难以说明这些结果具有普遍性质。Hyuk Choe et al. (1998)首次揭示了一个事实。那就是本土投资者在危机来临之前的抛售行为快于外国投资者,随后又有大量研究对此进行证明,但都是局限于从股市到股市的研究,极少涉及汇市与两国股市的联动。本研究采用了MGARCH模型(三元GARCH)证明了汇市与两国股市的联动。研究领域不再仅限于从股市到股市,而且两者之间的汇市也受其波及。本研究的结果证明:金融市场规模的不对称性会影响联动出现的显著性;地域和规模越接近,三者之间的联动效应就越强。这也证明了亚洲金融市场联动具有地域规模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