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率

  • 详情 汇率决定与央行干预——1994~2005年的人民币汇率决定研究
    本文基于1994~2005年人民币外汇市场制度特征,构建了一个央行频繁干预情形下的人民币汇率决定的市场微观结构模型。该模型发现:即使宏观基本面没有出现变化,汇率也依然会发生波动,指令流的变动是短期汇率波动的根本推动力。指令流通过交易商层面的短暂性资产组合效应和市场层面的持久性资产组合效应对汇率波动产生影响。我国中央银行为了维护日内涨跌幅限制下外汇市场有充分的流动性,必须被动地入市干预,中央银行的干预量由汇率决定模型内生决定。本文为人民币外汇市场参与者和监管当局初步打开了人民币汇率形成的“黑匣子”。
  • 详情 汇率变化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基于产业数据的实证研究
    当前中国经济外需紧缩、出口受阻的现实使汇率变动的贸易效应再次成为理论界和政策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基于1981-2006年SITC标准分类的产业数据,本文运用协整与误差修正模型对人民币汇率变化影响出口贸易结构的分析结果表明:人民币汇率变化对出口额的影响无论是长期还是短期都是显著的,且人民币汇率波动对出口分类影响存在较大差别。最后提出了进一步加快出口企业产业转型、促进内需,实现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对策建议。
  • 详情 汇率波动对我国进出口影响的门限效应
    前人在研究汇率波动对我国进出口的影响时均采用的是线性模型。然而,在不同的汇率波动幅度下,汇率的价格传递是不对称的,那么汇率对贸易收支的影响可能是非线性的。基于此,本文提出了四个假设,并利用门限面板模型对其进行了验证。结论如下:(1)汇率波动对我国出口的影响存在着门限效应。(2)汇率波动对我国进口的影响存在着门限效应。(3)汇率波动对我国贸易收支净额的影响存在着门限效应。不同的波动幅度下,进出口汇率弹性的绝对值之和是不同的。(4)汇率波动对Marshall-Lerner条件是否成立的影响不存在门限效应,进出口汇率弹性的绝对值之和始终小于1。对于本文的结论,我们还进行了解释。
  • 详情 “言”、“行”、人民币实际汇率制度弹性与宏观经济绩效
    本文利用外汇市场压力方法建立并经验地估计了人民币实际汇率制度弹性。在此基础上,考察了中国货币当局在人民币汇率制度安排上的言行一致性问题和不同的实际汇率制度安排下的中国宏观经济绩效。研究发现:一,“害怕浮动”在为中国提供货币政策纪律的同时,也赋予了货币当局采用扩张性货币政策促进产出增长的能力;二,人民币实际的汇率制度安排越具有弹性,就越易导致较高的通货膨胀,反之亦然;三,无论中国名义上宣称了什么类型的汇率制度,实际的人民币汇率制度越具有弹性,就越不利于中国实际产出的增长。反之亦然。在此基础上,结合汇率制度名义和实际分类法的思想,本文认为,在当前人民币名义上宣称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这个既定前提下,人民币实际的汇率制度表现为“害怕浮动”的特征不仅是合理的政策选择,而且也是有利于中国的福利增进的。
  • 详情 非对称两国模型下的资本流动与汇率波动
    本文在随机一般均衡的非对称两国模型框架下探讨了在外部冲击及政策性因素的影响下,外国投资者的资产调整所诱发的资本流动对欠发达国家名义汇率波动的影响。在浮动汇率制度、资本账户开放、投资者的资产调整存在时滞等假设与以上设定的前提下,本文发现:在欠发达国家国内产出波动(相对于发达国家)较大的情况下,当其放开资本流动限制和汇率浮动后,其货币将出现过度贬值。欠发达国家相对较高的产出波动是导致资本流动及汇率不稳定的一个重要原因,而生产率冲击相比货币供给冲击能引发汇率出现更大和更持久的波动。此外,外国居民越注重于追求财富和社会地位,越将加深两国汇率波动幅度,尤其当本国出现意外生产率冲击时,其波动幅度会更大。
  • 详情 外汇市场的定单流决定和影响人民币汇率的理论与实证分析
    本文从微观外汇市场结构的视角出发,借助于Evans 和Lyons(2001)提出的微观外汇 市场结构模型,详细剖析微观外汇市场汇率决定的核心变量――定单流,指出其功能及在汇 率决定中的应用。并分别利用美元与马克以及美元与人民币两个货币对的实际数据通过协整、 误差修正模型以及最小二乘回归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人民币/美元汇率波动与定单流 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但是整体来看人民币/美元定单流的解释能力没有马克/美元定单流 的解释能力那么强,说明虽然我国目前已经具备了微观汇率决定理论的部分前提基础条件, 但是,我国外汇市场市场机制完善程度较低是制约定单流功能发挥的重要原因。
  • 详情 开放经济下的货币政策独立性:一个理论框架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这轮全球性金融危机凸显了以美国为核心的“金融资本主义模式”和以美元为核心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制度性缺陷,改革现行以美元为核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势在必行,建立货币区是较为现实的选择。但在现行货币政策框架下,货币区不可避免“三元悖论”困境。本文提出的贷款准备金政策框架模型能够解决货币区在保证其内在要求的资本自由流动和汇率稳定基本前提下区内各个成员的保持货币政策独立性问题。
  • 详情 汇率制度选择:粘性价格假定下基于微观基础的福利分析
    汇率制度选择问题由来已久,然而用粘性价格假设下具有微观基础的一般均衡模型对此问题进行分析却是学术界近几年才开始的事情。本文在一个一般形式的效用函数设定下,运用新近发展的二阶近似技术,在一个两国一般均衡模型中讨论多个因素对汇率制度选择的影响。在其他参数固定于一个简单“标准值”的情况下,模型可以得到单个因素对汇率制度选择的影响。由此得出的结论是国家规模越小、国际产品替代弹性越大、相对风险规避系数越大、货币需求弹性越大、劳动供给弹性越大,固定汇率制度越占优于浮动汇率;当其他参数在更为一般的空间取值时,我们发现虽然大部分结论依旧成立,但一些因素,比如支出转换效应,在某些情况下对汇率制度选择的影响是“非线性”的。
  • 详情 度量中国经济 -- 世界银行2005年购买力平价数据及其应用
    本文介绍了世界银行2005年购买力平价数据,并使用这些数据将中国经济的规模、结构和发展程度与世界其他主要国家作了比较。文章讨论了市场汇率与购买力平价不同的应用之处,指出了一些国外有关中国的研究中对于购买力平价错误的使用。文章比较了世界各主要国家的实际生产力水平、生活水平、投资支出和价格水平,并构建了一个指标来反映一国工业化的程度。最后,使用分部门的购买力平价数据,文章比较了中国和印度2005年在各个部门上的支出总量与部门产品价格,并讨论了两国的比较优势。
  • 详情 外汇风险溢酬:基于随机贴现因子的研究框架
    本文利用随机贴现因子的框架探讨了外汇风险溢酬与宏观经济波动的关系。本文的理论推导证明,外汇风险溢酬取决于两国的经济波动与两国经济波动的相关程度。本文的经验研究表明:当两国经济平稳,两国经济波动相关性很高时,外汇的风险溢酬将近似于零均值白噪声;而当经济危机爆发时,汇率风险溢酬将表现出巨大的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