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率

  • 详情 本币升值影响外汇储备的实证分析:2003-2007
    本文以2003-2007年13个国家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国家本币升值对外汇储备的影响。面板数据的实证结果表明,汇率波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一国外汇储备的规模,本币升值是导致2002年以后新兴市场国家外汇储备快速增长的重要因素,本币升值幅度与外汇储备的增幅成反比。我们认为,外汇储备管理应从控制供给入手,有效控制外汇储备规模。而央行减少对汇率的干预,并逐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是有效降低过多外汇储备的重要手段。
  • 详情 中国应开放人民币NDF市场吗?——基于人民币和韩圆的对比研究
    本文针对人民币和韩圆分别考察了不完全关闭NDF、关闭NDF、不完全开放NDF和开放NDF背景下SPOT、DF和NDF市场之间的互动关系和信息流动特征,对不同开放背景下货币当局的政策效果和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DCC-GARCH的研究结果表明:开放NDF市场会促进SPOT、DF和NDF三个市场之间的一体化程度,但同时也意味着波动的相关性大大提高,且NDF市场通常为波动来源,同时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央行干预的有效性。在DF市场尚不发达的情况下关闭NDF市场,可能会有利于DF市场的发展,减少NDF在汇率定价中的影响力。
  • 详情 结构突变、推定预期与风险溢酬:美元/人民币远期汇率定价偏差的信息含量
    本文对人民币DF和NDF市场上不同期限的美元/人民币远期汇率定价偏差中所蕴含的信息在理论上和实证上进行了多角度的分解和研究,发现样本期内的远期汇率定价偏差是结构突变的非平稳序列,美元/人民币远期外汇市场上的利率平价并不成立,其定价偏差在本质上是市场预期的央行升贬值幅度与美元资产预期收益率的差异,决定远期汇率升贴水的不再是利率平价,而主要是预期和外汇风险溢酬。本文的另一个重要发现是美元/人民币外汇市场上的预期形成机制主要体现为推定预期,而且样本期内NDF定价偏差的变化对近期美元/人民币即期汇率变动具有一定的预测能力。同时,我们的研究还表明,对于国际投资者而言,人民币的风险溢酬和系统性风险为正,而美元的系统性风险则是负的。
  • 详情 人民币无本金交割远期交易:市场发展及其影响
    本文首先主要介绍了人民币无本金交割远期交易(NDF)的特点、市场发 展以及操作机制。在此基础上,我们具体分析了离岸NDF 交易对于境内人民币 汇率的影响机制和效应。对NDF 汇率和境内即期和远期汇率之间进行的格兰杰 因果检验表明:境内即期汇率与NDF 汇率之间有较强的引导作用,且境内即期 汇率占主导地位;1 年期的NDF 汇率与境内远期相互引导,而其他期限品种只 存在境内远期汇率对NDF 汇率的引导作用。在文章的最后,我们提出了若干境 内远期外汇市场发展的政策建议。
  • 详情 开放条件下的商业银行最优化行为与房地产价格泡沫——扩展的PW模型与中国经验
    银行信贷与房地产价格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Pavlov 和Wachter 清晰地阐述 了商业银行对抵押贷款看跌期权内在价值的低估导致资产价格膨胀,使其脱离基础价值,即 产生泡沫。但是其假设条件缺乏一般性,并且没有考虑开放条件下的汇率风险。本文在对其 假设条件进行修正,并添加汇率因素的基础上,对PW 模型进行扩展,从而得出开放条件下 商业银行最优化行为与房地产价格泡沫的相关分析模型。最后,采用我国2005 年7 月至2008 年9 月的月度数据进行计量分析,基本证实了模型的结论:房地产价格与利差和汇率负相关, 与存款利率正相关。
  • 详情 国际金融新秩序下的人民币全方位固定汇率制度
    发达国家资本市场的开放使得它们不得不选择浮动汇率制度。而这样一种选 择并非意味着这些国家并不希望汇率稳定。事实上,无论是就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而言, 汇率稳定总是一件好事:它将减少贸易和投资的风险,并提高经济社会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然而,中国目前仅定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度并不能完全发挥固定汇率制度的好处。为此我们 建议中国应执行全方位的固定汇率制度。当中国执行全方位的固定汇率制度时,世界主要货 币之间的汇率也将变得稳定。与此同时,中国这种全方位的固定汇率制度也将促使发达国家 (特别是美国)对其金融体制的重新审视,并可能被迫做出抑制其信用无限扩张的制度安排。
  • 详情 人民币汇率走势分析——基于异质性预期的微观经济主体行为模型
    本文从外汇市场经济主体异质性预期的假设出发,运用行为经济学中的前 景理论和学习认知原理,对市场经济主体基于风险调整后的利润不断重新选择其汇率 预测方式及外汇资产选择行为对短期汇率波动的影响过程进行研究,并且考虑到我国 特殊的制度背景,本文强调了央行外汇市场干预在汇率形成过程所起的作用,从而构 建了一个具有明确微观基础、更加符合现实的人民币汇率决定的微观经济主体行为模 型。利用该模型,本文较好地拟合了2007 年10 月至2008 年9 月期间人民币名义汇率 的走势。
  • 详情 人民币汇率波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成为当前汇率调整所关注的首要问题。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之上,通过构建汇率波动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动态模型,采用1978-2006 年样本序列数据,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VAR)、脉冲响应函数(IRF),实证检验了人民币汇率波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在较短时期内,汇率波动对经济增长产生同向的冲击作用,但长期对经济增长没有太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本文就促进经济增长应采用的汇率政策提出了简要的对策建议。
  • 详情 人民币汇率波动下的外汇储备累积与宏观金融关系探究——基于2000 年以来的月度时间序列数据检验
    中国经历汇率制度改革后,外部经济失衡业已成为政府部门和外汇管理当局的“棘手”问题。在此背景下,本文选取2000 年1 月~2008 年2 月的时间序列数据检验外汇储备累积带来的宏观经济和金融波动影响,借助ARCH 模型和TVP 模型进行动态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外汇储备在长期内影响价格波动,而对产出的影响具有短期性;对经济增长的动态波动系数为-0.09,外部失衡下经济高增长波动较小;反而低速增长时期的波动加大;而对国内宏观金融的影响则恰好相反(分别为0.08和0.689);TVP 模型检验认为国内产出增加和FDI 流入都上是国际收支波动的主要影响因素,而进口和外汇储备占款成为国际收支失衡量的重要影响因素。最后综合分析认为,借助汇率、利率、物价水平进行国际收支调节和外汇储备调整是当前解决“内外”经济平衡的关键。
  • 详情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各行业贸易条件的影响
    本文利用2005 年7 月-2008 年6 月的月度数据,在计算我国各HS 大类汇率指数的基础上,采用面板数据考察了我国各行业的进出口价格的汇率传递效应,并分析了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各行业贸易条件的直接影响。本文发现:1)各行业面临的汇率环境有较大差异。2)汇率传递不完全普遍存在,不同行业的汇率传递效应各不相同。3)随着人民币加速升值,各行业的贸易条件分化加剧。但是,人民币汇率变动不是导致我国贸易条件恶化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