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动率

  • 详情 中国股市二级市场交易基金收益与交易成本的关系研究
    本文以中国二级市场上交易的封闭式基金、交易所开放式指数基金(ETF)、和上市型开放式基金(LOF)为例,借助微观市场结构的模型,分析基金自身的交易成本和收益之间的关系。本文证明2006年7月的基金改制事件提高了基金市场有效性。具体表现在这些基金的交易成本与相应时段内代表公司经营能力的累积净值和市场回报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但与经典金融理论不同的是,我国二级市场交易基金(主要是封闭式基金)的交易成本和业绩波动率呈负相关的关系。本文认为这说明在我国封闭式基金市场存在“炒作”现象。最后,本文基于实证结果给出了一些政策上的建议。
  • 详情 代理成本,机构投资者与股价波动率(博士生论坛征文)
    针对现有文献对于机构投资者与股价波动率研究结果的大相径庭,我们认为不管是羊群效应模型,还是Fama-MacBeth截面回归方法均由于无法考虑二者之间的相关性问题而使股价波动率的估计有所偏误。于是,基于李勇、王满仓等(2010)所提出的扩展CAPM,本文将影响股价波动率的因素定义为机构投资者的逆向选择效应和道德风险效应,逆向选择效应和道德风险效应构成了机构投资者与上市公司经理人之间的代理成本,从而可以将羊群效应模型和Fama-MacBeth截面回归方法统一到相同的框架分析股价波动率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本文运用05年1月至09年12月的相关数据选择反映机构投资者逆向选择效应和道德风险效应的相应指标,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和TSLS模型等方法对上述结论进行实证检验。最后得出结论和相应的政策建议。
  • 详情 金融危机中的黄金定价模型(博士生论坛征文)
    作为一种特殊的大宗商品,黄金具有商品、货币和避险的多重属性。在07年开始的金融危机中,黄金表现出了较强的货币和避险属性,而过去的研究很少有涉及到其避险属性。本文就当前货币体系下的黄金定价问题,综合考虑了黄金的大宗商品、货币和避险属性,将黄金价值分解为:商品基准价值、基于汇率的“隐性货币价值”、主权国家信用违约的风险溢价,并分别以大宗商品CRB指数、美元指数USDX和美国国债CDS利差等资产价格作为代理变量对其进行定价研究。基于向量自回归(VAR)模型的研究表明:美元指数USDX负向驱动黄金价格,大宗商品指数CRB、美国国债指数CDS正向驱动黄金价格;其中大宗商品指数CRB滞后一阶、美元指数USDX滞后一阶、美国国债CDS利差滞后二阶价格信息对黄金价格的影响最显著。研究还表明:黄金价格波动率存在聚类性、长记忆性,但不存在非对称性。
  • 详情 卖空约束、市场质量与资产价格
    本文基于理性预期框架研究了卖空约束对市场质量(包括流动性、私人信息的揭示程度以及波动性)以及资产价格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与卖空约束不起作用时相比,卖空约束起作用时进入市场的私人信息总量更少,信噪比更低,因而价格的信息含量(或信息效率)更低,这将使得风险资产供给量的不确定性对价格的冲击更大,即相同数量的指令对其价格变化的影响更大,并且均衡价格对私人信息的反应程度更弱,因而卖空约束起作用时的市场质量更差,表现为流动性更差、私人信息揭示程度更低、波动率更高。而随着不受卖空约束而进入市场的知情交易者比例增大,市场质量会逐渐转好。同时,卖空约束起作用时进入市场的私人信息总量减少会导致市场信息不对称程度提高,使得交易者平均意义上要求更高的预期收益率作为补偿,从而最后的均衡资产价格不是高估而是下跌。研究结果为Boehmer et al.(2009)等关于卖空约束的最新实证研究结果提供了较好的理论支撑。
  • 详情 如何为隐含波动率曲面建模?----来自香港市场的经验研究
    本文对香港恒生指数期权隐含波动率表面动态过程进行了实证建模和估计,建立 起了一个五因子随机隐含波动率模型。在模型的估计方法上,本文首次引入了基于小样本面 板数据的扩展的卡尔曼滤波法。结果显示,在香港市场上,扩展的卡尔曼滤波法比传统的两 步法可以得到更好的估计结果,本文建立起来的五因子随机隐含波动率模型能很好地刻画恒 指期权隐含波动率表面的变动规律,效果明显优于静态隐含波动率模型。
  • 详情 金融市场波动率测度模型的评价新方法:拟合优度和平滑性
    提出了一种新的评价方法,用于评价波动率模型。该方法兼顾了模型拟合样本的能力和模型的平滑性,而避免了经典的评价方法只考虑模型拟合样本能力的缺陷。新方法有利于投资者挑选出交易成本相对较低的和风险对冲能力相对较强的波动率模型。实证例子是估计中国股票市场的行业时变风险:对三大类波动率模型进行了评价,并指出评价方法或标准的选择直接影响金融市场风险估计或预测的评价结果。
  • 详情 金融危机与黄金定价模型
    作为一种特殊的大宗商品,黄金具有商品、货币和避险的多重属性,在此次金融危机中,黄金表 现出了较强的货币和避险属性。就当前货币体系下的黄金定价问题:本文提出了一个基于各大类资产时间 序列定价(大类资产定价)的新思路,模型综合考虑了黄金的商品、货币和避险属性,将黄金价值分解为: 商品基准价值、基于汇率(货币篮子)的“隐性货币价值”和主权国家信用违约的风险溢价,并分别以大宗 商品CRB指数、美元指数USDX和美国国债CDS利差等资产价格作为代理变量对其进行定价研究。向量自 回归(VAR)模型研究表明:美元指数USDX负向驱动黄金价格,大宗商品指数CRB、美国国债指数CDS 正向驱动黄金价格;其中大宗商品指数CRB滞后一阶、美元指数USDX滞后一阶、美国国债CDS利差滞后 二阶价格信息对黄金价格的影响最显著。研究还表明:黄金价格波动率存在聚类性、长记忆性,但不存在 非对称性。
  • 详情 偏条件分布的APARCH 模型研究
    金融收益率分布的肥尾已广为人知,并发展了许多模型来刻画肥尾。另一个特征,即 分布是有偏的,却受到较少关注。我们运用Fernandez-Steel 方法,在对称分布的基础上构 造出有偏分布,并结合APARCH 模型,研究波动率的预测。实证结果发现,有偏性对波动率 模型的拟合和预测都有显著影响,向前预测的步数越多,影响越明显。
  • 详情 基于MRS-EGARCH模型的沪深300 指数波动率预测研究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马尔可夫机制转换 EGARCH模型(MRS-EGARCH),与传统的 波动率建模方法不同的是,我们在 MRS-EGARCH 中分别假定了收益残差序列可以服从高 斯、学生 t 以及广义误差分布,并进一步允许其分布的自由度与所处机制(Regime)有关, 以便刻画金融收益可能随时间变化的峰度(厚尾)特征。以能反映我国 A 股市场整体走势 的沪深 300指数为例,本文对比了 MRS-EGARCH模型和单机制 EGARCH模型的样本内和 样本外波动率预测结果。主要实证结果显示:沪深 300 指数确实存在不同的波动强弱机制区 间,而我们提出的 MRS-EGARCH 模型能够清晰区分出隐藏在收益序列中的不同机制。同 时,无论从样本内还是样本外的波动率预测结果来看,设定收益残差序列服从厚尾分布的 MRS-EGARCH都是预测精度更好的波动率模型。
  • 详情 “特异性波动率之谜”在我国股市存在吗——基于异质信念及卖空限制的解释
    本文基于中国股票市场的数据,通过 Fama-French 三因素模型估计股票的特异性波 动率,并采用 GARCH、EGARCH、ARIMA 等模型估计特异性波动率的预期值,利用 Fama-MacBeth两步回归法和投资组合分析法对我国股票市场特异性波动率与横截面收益率 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探讨“特异性波动率之谜”是否存在。我们发现,在我国股票特异性 波动率与横截面收益率也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进一步的研究表明,这种现象的产生主要 是因为我国市场上存在着严格的卖空限制,在卖空限制和投资者异质性的共同作用下,资产 价格会被高估从而降低未来的收益率,造成了我国市场上的特异性波动率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