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价

  • 详情 中国货币政策制定规则及实施效果的实证分析
    自改革开放以来,央行试图通过调节货币供给量和控制存贷款利率等达到稳定币值,并促进经济发展的目标。本文利用1992年至2006年的数据,引入时变参数的泰勒规则和麦克拉姆规则模型讨论存贷款利率、货币供给量M1与通货膨胀率、实际产出的关系。发现官方利率对通货膨胀率的反应系数很小,02年以后反应系数接近于0,甚至是负值,不符合泰勒规则,但官方利率对经济缺口的反应一直为正值,96年至99年还表现出强烈的抑制实际经济增长的现象。94年以前货币供给量不符合麦柯拉姆规则,过快的货币供给量增长是导致94年经济过热的一个原因,94年以后货币供给量变化符合麦柯拉姆规则。货币供给量对实际产出的反应随时间变化较大,一般在经济过热的时候货币供给量控制的不好,但在经济比较疲软的时候货币供给量能迅速增加。对货币政策执行效果的分析表明,货币供给量的增加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同时也导致物价上涨,利率变化对这两个变量的影响不显著。
  • 详情 中国货币政策分析:1998-2002
    本文总结了1998年至2002年间中国货币政策的实践。通过相关分析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发现中国基础货币与货币供应量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货币供应量的变动呈现一定的内生性。建立向量自回归和向量误差校正模型,发现长期内产出的变化与货币供应量的变化没有必然联系,在长期货币是中性的,而货币供应量在短期和长期对物价水平都有影响。本研究还讨论了中国货币政策工具选择、利率政策的作用和外汇对冲操作问题,提出应增加央行国债持有量,解决因外汇占款增加带来的对冲操作工具不足问题。
  • 详情 论人民币面临升值的原因
    人民币之所以面临升值的趋势,既有外部因素的压力,也有内部经济因素的作用:从国际外汇市场的角度看,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外部压力主要来自日本、美国和欧盟;从汇率决定理论的角度来分析,导致人民币汇率上升趋势的主要是外汇储备、物价水平与通货膨胀率、利率水平、经济增长率和市场预期等等内部经济因素的作用。
  • 详情 西方中央银行独立性与宏观经济表现研究述评
    中央银行独立性问题在现代宏观经济研究特别是货币政策研究中备受关注,其与宏观经济指标的相互作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货币政策的运行效果。就此问题,本文首先介绍了西方学者对央行独立性的不同定义及研究的理论基础,随后从理论和实证两个角度分析中央银行独立性同宏观经济运行之间的关系,最后本文得出如下结论:中央银行独立性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比较明确,与其他变量之间的关系仍不能明确界定;中央银行独立性的提升确实能有效降低通货膨胀率,但是抑制通货膨胀不能单独地成为支持中央银行独立性的理论基础;是否提高中央银行独立性应该结合其与物价、就业、经济增长的关系; The Central Bank Independent (CBI) issue has drawn more attention in macroeconomic research, especially is in the monetary policy research .To a large extent, it’s interaction with macroeconomic goals (price, economic growth, employment) mutually plays a remarkable role on the effect of monetary policy. On this question, this article first introduced the western scholar’s different definition on central bank independent and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it. Then, we analys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entral Bank independence and macroscopic economic performance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angle. Finally we drawn draws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The relations Between the Central Bank independence and the inflation is quite explicit, but we are not clear about it’s relation with other variables such as growth、employment、deficits; Increasing Central Bank independent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inflation rate, but “cut down” inflation cannot alone become the support for Central Bank independence; Whether or not to enhances the Central Bank independence should take in account it’s relations with the price, the employment, the economy grows; we should care about the “stationary” of variable when dealing with time-series data, otherwise the conclusion maybe less in accuracy and credibility;
  • 详情 泰勒规则在中国的实证检验及拓展
    内容提要:本文在介绍泰勒规则产生、内涵、发展的基础上,利用Lawrence模型将汇率因素引入,构建了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前瞻性泰勒规则。实证结果表明:泰勒规则能够为中国货币政策提供一个很好的参照系;相对于物价稳定目标,央行更关注经济增长;将微观主体的预期和汇率因素引入到货币政策时,央行对利率的敏感性增强;继续推动利率和汇率体制改革能更有效地提高泰勒规则的解释力;“前瞻性泰勒规则”能提高中国货币政策透明度;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 the origination、connot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aylor’s rule. On this basis, we then contrast the forward looking Taylor’s rule in an open economy by employing a model from Lawrence (1999).The empirical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Taylor’s rule provides us a frame of reference in policy making; Central bank prefer “economic growth” to “price stability”; when considering the effect of public expectation and exchange rate, central bank pay more attention to price stability; exchange rate and interest rate regime reformation would increase the explanation of Taylor’s rule; the forward looking Taylor’s rule could enhance the transparency of monetary policy.
  • 详情 论我国通货紧缩中的外生性货币特征
    有关我国货币内生性绝大部分文献基本上是以M1和M2为出发点的,即从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的负债方进行研究。本文将从资产角度重新进行审视,将我国的货币供给细分为内生货币和外生货币。并用98年以后的月度数据对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并发现M2的发行量和我国的物价水平基本上不存在相关性,并不能作为衡量我国物价水平的一个货币指标。进一步分析我们得出,央行直接控制的外生货币甚至与物价指数存在负相关的关系,相反内生货币却对物价起着正效应。我们将这一现象称作外生性货币紧缩现象,并由此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 详情 外汇Q值原理
    〈外汇Q值原理〉学术成果摘要 外汇Q值是根据:本币、外币、物价、汇率的内在联系,而提出的一种新的外汇理论。该理论较合理地解释了现代金融危机:现代金融危机是货币的内外价值严重失衡,相互矛盾的结果,具体表现为具有方向性的通货膨胀。Q值公式能对现代金融危机进行计算、度量和预测,人们可据此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外汇Q值理论与现行的国际借贷说、购买力平价说、利率平价说相比,具有很大的理论优势和一些不可替代的长处。 外汇Q值理论能在任何时期,任意时段,真实地反映物价和汇率,理 论数据与实际情况完全一致。而上述的几种理论,有时候理论与实际偏离很远,甚至会出现无法解释的情况。 外汇Q值与其它很多重要经济数据成,正、负函数相关关系。如:进 出口额、失业率、产业结构、物价水平、出口利润、进口成本、货币供给、货币需求、通货膨胀率、利率变化、汇率变化……。是研究现代经济的有力工具。而上述与之相比的几种理论,很难实现和以上这些经济数据的函数联系 金本位制度下有一条重要的法则,即:两国汇率变化超越一定的值,黄金就会在两国之间流动,人们称这个值为黄金输送点,黄金输送点本身就是一项单项外汇q值的具体值,现代信用货币的外汇Q值,没有了黄金流动的约束,变化幅度更大,更复杂,对经济影响更强烈,更广泛罢了。 2001年,我撰写完成了《外汇Q值原理》一文,经专家推荐入编〈中国当代思想宝库〉一书。第三卷429页。2003年被“中国首界教育创新论坛”评为优秀论文一等奖。至今国内、国外有多种文献和书籍将该文编入出版。 作者:耿达明 宅电:0732―8524925 湖南省湘潭市岳塘区东泗路138号202 邮编:411104 E-mail: xtddma@sina.com
  • 详情 实物期权与货币需求理论
    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仅通过预期物价变动率dP/P•dt考察持币收益是值得商榷的,因为人们在持币的同时就拥有了在未来物价下跌时以低价购入商品的权力,所以有必要在原函数中加入这一权力的价值Pm,与dP/P•dt共同描述持币收益;Pm的值可以用实物期权法求得。这种修正对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详情 2004--2005年中国货币政策评析和展望
    2004年,稳健的货币政策在宏观调控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货币政策措施突出了科学性、前瞻性和有效性,货币政策操作注重观念创新、制度创新和手段创新,货币政策调控充分运用市场化手段适时适度调控信贷总量和结构,货币政策执行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货币政策效果既防范了物价高企又保持了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2005年将继续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货币信贷的平稳合理增长,防止经济出现大的波动和物价过快上涨,注重以改革的办法解决阻碍我国经济金融发展的体制和机制问题。
  • 详情 中国股票市场发展与货币政策完善
    货币政策与股票市场相互之间的关系研究一直是货币政策研究理论的前沿问题。本文从理论上论证了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和金融创新,货币与其它金融资产的界限日益模糊,货币供应量与实际经济变量失去了稳定的联系,货币数量不再简单地与物价和收入呈比例关系,而是与经济体系中所有需货币媒介的交易(包括金融市场交易)有重要相关性。在理论分析之后,就中国股票市场的发展对货币政策的影响进行了定量和实证分析,认为目前股票市场交易与货币供应量关系紧密,在即定样本区间,证券交易每增长1个百分点,M2和M1分别增长0.073和0.051个百分点,同时部分货币需求并没有进入消费领域或实体经济;股票交易量与同业拆借量、货币市场债券回购量相关性极高,尤其是7天期拆借和回购交易的周期恰与股票交易小周期相同;利率变动对股票市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调整期的前后。最后作者认为,中国股票市场已成为货币政策传导的另一组成部分,特别是在我国即将全面对外开放时该,中国人民银行为维护人民币币值稳定,必须及早地对股票市场和货币政策的关系进行研究,做好预案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