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

  • 详情 中国股市收益动能的实证研究
    本文对沪深两市A股三个月至两年期的动能(momentum)投资策略(买强势股,卖弱势股)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六个月至两年期的平均收益动能显著为负值。这与国外股票市场的相关研究发现显著不同。通过对普遍适用于美国和其他股票市场的主要资产定价因素(如市值规模,净资产市价比,贝他等)进行深入研究,我们发现Fama 和 French 的三因素资产定价模型能较好地解释中国股票预期收益的波动性和收益动能。因此, 中国股市中股价历史表现预测未来价格走势的现象基本上归因于风险因素。
  • 详情 中国上市公司并购绩效的实证分析
    西方经典企业并购理论可主要归结为使总价值增加的效率理论、自大理论、代理问题和再分配理论。为检验这些理论在中国的适用性,本文分别采用会计研究法和事件研究法,对中国上市公司1999年发生的85起控制权转让案和2002年55起重大资产重组案的并购绩效进行了全面分析,兼顾了并购绩效产生所需的时间因素和实证研究的实效性,从而揭示中国企业并购之动机及其绩效。研究表明,并购重组给目标企业带来了收益,其CAR为24.502%,超过20%的国际水平;而收购企业收益不大且缺乏持续性。同时本文结合个案分析补充大样本研究的不足,得出并购理论在中国具有一定适用性。最后,本文从并购动机、并购方式等不同角度分析了我国并购失败率高的原因。
  • 详情 中国企业并购存在与发展的必要性分析――一个新的视角:从对企业并购的经济效应分析入手
    企业并购渐行渐近,与之相随的并购理论则是百家争鸣。基于主要从微观层面分析企业并购动机与绩效的各种西方企业并购理论,本文试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对企业并购的经济效应进行分析,即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展开分析。研究表明,企业并购不仅会对宏观的社会资源配置、供给需求等产生积极影响,而且有利于中观的产业结构优化和产业组织结构合理化,以及微观上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和制度变革。结合我国现实,企业并购可以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国企改革、提升企业核心能力,从而促进经济增长,是我国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经济全球化浪潮的主流。最后,简要的历史回顾与前景展望表明,中国的企业并购必将迎来灿烂的春天。
  • 详情 中国股市小公司效应的实证研究
    根据CAPM模型β成为通常收益率的解释因素,但自80年代以来,许多学者发现β缺乏对收益率的解释能力。1981年班茨和其他学者发现“小公司一月份效应”,即小公司有一系统较高的收益,尤其是在每年的一月份。这一现象与传统的CAPM公式相背。本文以1995-1997年深沪两市286只股票的周均收益率对中国股市进行了检验,得出中国不存在小公司效应,但数据支持一月份效应。通过这一研究深化了对股市有效性的认识。
  • 详情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与信息披露质量相关性研究
    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和信息披露是影响投资者与上市公司之间信息不对称程度的两大因素,同时分别影响其财务报告中盈余管理的程度及其信息披露的质量。本文对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与信息披露质量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与信息披露质量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这说明,上市公司可能通过降低信息披露质量来配合其盈余管理。研究结果的政策含义在于,为了降低投资者与上市公司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监管者需要同时兼顾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行为和信息披露行为的监管,即采取协调监管的策略。
  • 详情 格林柯尔:演绎“龙”的传说――关于格林柯尔收购ST科龙的绩效分析
    格林柯尔式的收购事件是中国证券市场上并购现代版最好的素材之一,是一种真正以产业整合为基础,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盈利模式,标志着证券市场正走向规范和成熟,也标志着庄股不败神话的破灭。对此本文分别采用财务分析、二级市场股价表现及累计超额收益率(CAR)的方法,对格林柯尔收购科龙后的绩效从社会绩效、整合绩效、交易绩效三重涵义上进行了全面及时的跟踪分析,同时依据了截至2003年3季度的最新统计资料,从而使研究既考虑了绩效产生所需的时间因素,又兼顾了并购在证券市场中的短期效应。研究表明,此次并购获得了骄人的业绩,科龙的财务指标逐年上升,截至2003年9月底,总资产较并购前增长40.99%,一举扭亏为盈,不仅成功摘去了“ST”帽子,而且经营效益稳步增长。最后,本文对实证研究结果进行评论,以期为其他上市公司并购活动的成功实施提供一些可借鉴的思路。
  • 详情 国外盈余管理计量方法述评
    盈余管理的计量问题是盈余管理实证研究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国内的盈余管理研究才刚刚起步,到目前为止,尚没有文献对盈余管理的计量方法在国内的应用进行讨论。本文对国外的盈余管理计量方法进行了介绍;并在此基础上,对各种盈余管理计量方法进行了评述。
  • 详情 股价涨跌的持续时间与幅度
    由于惯性交易策略收益的可分解性,导致了对惯性现象性质认识的分歧。本文利用Alexander(1961)提供的过滤法则这一工具,研究了中国A股市场股价涨跌的持续幅度与时间,发现股价的变动具有较强的持续性,足以为套利交易提供获利空间。这就间接指出,股价序列的自相关性可以对惯性交易策略的收益有正的贡献。并且,进一步研究发现,股价水平、企业规模、企业基本面价值、企业成长性和交易量这5类因素对于股价涨跌的持续性均有着显著的影响。
  • 详情 负债的两面性与公司价值
    本文对沪深两市747家上市公司按成长性进行了划分,对其负债比率与公司价值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在检验我国上市公司负债与公司价值之间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负债的两面性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在我国,无论对于高成长还是低成长的公司,上市公司的负债比率与公司价值之间都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负债的两面性没有在我国的上市公司中表现出来。对高成长的公司而言,负债没有引起上市公司投资不足的问题,却反而导致公司严重的资产替代问题;而对低成长的公司而言,负债没有引起公司的资产替代问题,但负债的控制效应却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 详情 审计师行业专长与审计市场研究综述及启示
    审计师行业专长是影响审计质量以及审计收费等审计市场绩效的一个重要因素,遗憾的是国内审计师行业专长研究几乎还是一片空白。本文对国外审计师行业专长与审计市场关系的研究文献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内容涉及审计师行业专长的衡量、审计师行业专长与审计师行为、审计师行业专长与审计收费、审计师行业专长与审计质量等四个方面。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考察了国内审计师行业专长发展和研究的现状,并结合两个审计失败的案例指出发展和研究国内审计师行业专长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