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

  • 详情 金融供应链系统:商业银行群态决策下信用风险测度的新模式研究
    本文研究了在金融供应链模式下,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评价机制。通过选取以上 海汽车为核心企业的 89 家关联中小企业数据,运用主成分 logistic 回归方法结合传统银行 信用评价方法建立风险评价组合模型,并比较分析供应链金融模式与传统银行授信模式的中 小企业授信概率之间的差异,为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融资和信用风险评定提供参考。 研究 得出:传统银行授信模式受到财务指标、市场风险、是否关联交易等静态硬性指标的约束, 选择对中小企业实施信贷配给,供应链金融模式下,构建包括交易方式、交易商品的价值、 质物变现能力、交易双方的合作情况等变量, 有效地提升了中小企业的信用等级和交易中的 谈判地位,有利于降低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
  • 详情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金融风险预警体系:一个分析框架
    当前世界货币体系的危机和变革蕴含着巨大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建立一套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金融风险预警体系是现阶段防范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和维护金融稳定的必要工作。本文在分析和识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金融风险与传导机理基础上,设置了一套风险衡量的指标体系,然后探讨了金融风险预警阈值和指标权重确定的方法,并对目前有关金融风险预警方法模型进行了比较,最后结合人民币国际化的风险特征提出了风险预警方法模型选择要注意的问题。本文研究旨在为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金融风险预警体系设计一个动态、开放的分析框架。
  • 详情 金字塔股权结构的企业集团现金流线性系统解耦控制研究
    企业集团内部成员企业之间的关联关系是影响其信用风险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评估企业集团信用风险的过程中,如何消除这些复杂关联因素的影响,目前尚无有效的应对方法。基于此,本文尝试基于控制理论,构建了金字塔股权结构下企业集团的现金流线性系统,运用解耦方法消除成员企业之间的相互耦合影响,示例分析表明运用解耦控制消除成员企业之间的耦合影响是具备可行性的,为评估企业集团信用风险提供有效途径。
  • 详情 投资者能从跳跃风险中获利么? ——基于中国A股市场的实证研究
    近年来极端金融风险频发,“黑天鹅”事件对投资者的影响成为投资、研究和监管都 高度关注的问题,基于此,本文对中国A股市场上的跳跃风险进行研究。我们先侦测了个股的跳跃,得出跳跃的三个维度:跳跃幅度均值、跳跃幅度波动以及跳跃频率。接着,我们再对个股的跳跃风险载荷及其风险溢酬进行研究,发现在中国投资有极端风险的股票并不能获得额外的风险溢酬,但在短期中,这种风险溢酬的时变性可以被市场波动率所预测。
  • 详情 我国推出融资融券交易促进了标的股票的定价效率吗?
    基于双重差分(DID)模型,本文研究了我国融资融券试点对股票定价效率和收益率分 布的影响,发现其仅在少数指标上有一定积极作用,总体上效果仍然相当有限,为现有文献争 议和后续政策完善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具体来说,融资融券试点一年内:(1)对定价效率的 改善仍然较弱,标的股票价格负面信息含量和对市场向下波动的调整速度变化均不明显;(2) 能够显著减少股价暴跌概率,对抑制暴涨却几乎没有影响,最终只起到了“单向缓冲器”作用; (3)仅能显著降低含H 股、高市值、低换手率和低市盈率股票的偏度,对改善收益率的尖峰 现象则没有起到积极作用。结合市场实际运行情况,本文认为融资融券这一机制创新没有完全 发挥功能的主要原因在于诸多交易限制,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 详情 信息披露与资本市场效率:基于新会计准则实施的研究视角
    本文以2005 年至2010 年中国上市公司为样本,通过考察市场对上市公司盈余公告的 反应程度(异常交易量、异常波动率两个维度)来探讨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对于信息披露质量 的影响。我们的实证研究发现:随着新会计准则的实施,盈余公告之后的异常交易量和波动 率都显著增加。并且在控制了其它影响因素以后,该结论仍
  • 详情 策略转换与资产价格不对称波动
    本文结合最近的实证文献所描述的市场表现,脱离本领域典型的投资者非理性研究,以投资者交易行为作为中间环节,对资产价格波动非对称性这个经典问题迚行新的阐释。本文从交易者个体自适应角度出发,借鉴Hommes等人的思想,在经典的圣塔菲人工股票市场上迚行简单的修改,找到了造成资产价格波动丌对称新的因素——投资者策略转换倾向的时变性。本文通过新兴的计算实验方法迚行建模,实验,最后通过EGARCH模型迚行实证检验,证明本文找到的因素显著地影响资产价格波动丌对称性。
  • 详情 绿地投资还是跨国并购?基于实物期权视角的分析
    外商直接投资进入东道国主要有绿地投资和跨国并购两种方式。 本文通过构建一个将FDI 投资者采取灵活进入策略的情况也纳入考虑的三阶 段实物期权模型,分析了影响FDI 进入模式的相关因素。研究发现:(1)在 经济快速增长、市场需求波动较大的国家或地区,FDI 投资者倾向于选择绿 地投资模式进入东道国市场;而在经济增长较慢、市场需求稳定的国家或地 区,FDI 投资者倾向于选择跨国并购模式进入东道国市场;(2)东道国利用 外资的政策直接并显著影响FDI 进入模式的选择,外资倾向于按照东道国政 府鼓励的模式进入东道国市场;(3)相对于绿地投资方式获得的目标企业外 资通过跨国并购方式获得的目标企业有更快的增长速度和更大的规模。
  • 详情 管理者动机,代理成本与基金的季末窗饰行为
    本文对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的季末橱窗粉饰现象进行了实证研究。运用2003 年 到2011 年开放式股票型基金的净值数据,我们发现我国基金市场存在显著的季末 橱窗粉饰现象,且基金经理学历、工作经验、任职时间、基金历史业绩以及赎回 压力这些因素对窗饰程度影响显著。对基金重仓股的检验则发现,股票的基金持 股比例越高,季末橱窗粉饰程度越大。这些发现支持了我国基金管理者因为自身 动机而操纵季末所持股票价格的理论,为监管层规范机构市场行为提供了证据。 根据本文研究建立的套利投资组合还可以获得较稳定的超额回报,为投资者交易 提供参考。
  • 详情 机构投资者非自愿性交易行为、系统流动性变动与股价脆弱性
    长期以来国内研究者一直忽视了对我国股市中系统流动性变动来源的研究。本文利用 Coughenour & Saad(2004)两步检验方法,实证检验了我国股市中机构投资者非自愿性交易行 为与系统流动性变动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作为一个投资者群体的开放式基金,其非自 愿性交易行为是导致我国股市系统流动性变动的一个重要来源。本文的研究结论从新的角度 丰富了对我国股市中系统流动性变动来源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