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市场

  • 详情 国债市场创新和风险控制
    10多年来,我国国债市场在创新中不断取得成绩,形成了股票市场、债券市场相互促进的格局。但是,与国际上成熟市场相比,我国国债市场发展中仍然有不少的差距。如何推动我国国债市场的进一步发展,使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相得益彰,良性发展?创新风险控制将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必经之路。
  • 详情 银行体系、股票市场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尽管1998年以来为配合积极的财政政策,我国实行了稳健的货币政策,但从1999年下半年开始,货币政策实施却存在着实际上的机制紧缩,突出地表现为货币供应量增幅持续下降,贷款增幅趋缓,中央银行资产增加不多。这种货币政策的机制紧缩效应既与银行体系关系重大,也与股票市场关系增加。近几年,银行体系的运行机制和体制性收缩,使社会资金通过金融体系快速向城市集中,出现了资金“乡养城”和贷款“农转非”。同时,我国股票市场的快速发展,又对这一现象推波助澜,货币市场资金、信贷资金直接或间接流入股市,企业存款账户与证券保证金账户相互异动,使大量资金游离于是股票市场与银行之间。为此,中央银行要进一步提高稳健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必须调整改革思路,加快商业银行改革,关注股票市场发展,扩大货币政策操作的覆盖面,提高金融宏观调控水平。
  • 详情 中国股票市场发展与货币政策完善
    货币政策与股票市场相互之间的关系研究一直是货币政策研究理论的前沿问题。本文从理论上论证了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和金融创新,货币与其它金融资产的界限日益模糊,货币供应量与实际经济变量失去了稳定的联系,货币数量不再简单地与物价和收入呈比例关系,而是与经济体系中所有需货币媒介的交易(包括金融市场交易)有重要相关性。在理论分析之后,就中国股票市场的发展对货币政策的影响进行了定量和实证分析,认为目前股票市场交易与货币供应量关系紧密,在即定样本区间,证券交易每增长1个百分点,M2和M1分别增长0.073和0.051个百分点,同时部分货币需求并没有进入消费领域或实体经济;股票交易量与同业拆借量、货币市场债券回购量相关性极高,尤其是7天期拆借和回购交易的周期恰与股票交易小周期相同;利率变动对股票市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调整期的前后。最后作者认为,中国股票市场已成为货币政策传导的另一组成部分,特别是在我国即将全面对外开放时该,中国人民银行为维护人民币币值稳定,必须及早地对股票市场和货币政策的关系进行研究,做好预案准备。
  • 详情 人民币汇率调整的实证经济学分析
    本文通过实证分析,研究了中国的进出口贸易,中国的投资水平和消费水平,得出了现行人民币汇率水平具有一定程度的下行空间。同时,本文引入了调整了的商品市场动态模型、货币市场动态模型和国际收支关系,这些模型为我们提供了可选的研究开放经济系统的新思路。
  • 详情 从机构投资者看中国债券市场发展
    本文将结合中国第一支债券型基金运作的感受, 拟对我国债券市场的发展与建设结合中国的国情,提出三点建议。 第一,建立独立的债券经纪人能较好地提高债券市场流动性。 第二,提高债权融资在上市公司内部公司财务结构中的作用, 真正发挥机构投资者专家理财的优势。第三,尝试国债基础衍生工具,发展货币市场短期融资工具如商业票据等,促使形成国债基准利率曲线及资本市场的定价及避险的功能, 有效地管理好利率及信用风险。
  • 详情 QFII在NDF市场上的套利博弈
    本文针对QFII凭借其独特的身份,利用境内外两个相互隔绝的货币市场,采用掉期交易,在国内市场上即期做多人民币,在境外市场上远期做空人民币,进行人民币与美元的套利博弈的现象进行深入分析。
  • 详情 防范银行在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融合中的风险
    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二者之间的联动性越发增强。商业银行因不再仅仅满足于单纯银行存贷业务的微薄收益而是越来越倾向于资本市场较高的收益,而在这种联动关系中,明显资本市场作用于货币市场的力度要更重一些,资本市场交易状况正在影响货币市场融资交易利率和成交量。因而银行必须认识到,加深对资本市场的研究进而防范资本市场风险是不可拖沓之事。本文分析列示了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经由银行连通方式,而在该过程中银行风险的产生和几点防范举措。
  • 详情 货币市场基金实践运行的特点与风险分析
    货币市场基金最早出现在美国,是专门投资于各种货币市场工具的开放式投资基金,我国证券市场出现的准货币市场基金,与真正意义上的货币市场基金还存在投资对象和变现能力的差距。货币市场基金在流动性、投资范围、报价方式和基金费率等方面具有自身独特的特点,但是同样具有一定的风险,如利率风险、资金转移风险和违规风险,需要重视。
  • 详情 准货币演变加剧流动性 应“渐进”冻结流动性
    当前流动性过剩问题引起了经济界的普遍关注,并认为是因外汇占款过多所致。笔者认为除了基础货币内生性增长是市场流动性过剩的根本原因外,准货币内涵属性的扩大,也是加剧货币市场流动性的新的因素。对此,笔者试从货币的属性、流通途径的角度对市场流动性过剩态势的形成原因及央行货币政策操作可采取的应对策略,作一分析探讨。
  • 详情 中国货币市场:理论与实践Monetary Markets in China: Theory and Practice
    中国货币市场:理论与实践 Monetary Markets in China: Theory and Pract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