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

  • 详情 试论工业立市的金融支持
    工业立市和区域经济发展使嘉兴在长三角经济战略中区位优势凸显,工业立市必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通过项目、品牌和园区建设,力争在质量和效率上有新的突破;金融业应发挥资金对经济发展第一推动力和持续推动力的作用,利用信贷杠杆引导产业提升、改善投资环境,实现经济与金融的良性互动和可持续发展。
  • 详情 我国企业债券市场的问题、解决对策和发展
    企业债券市场发展的呼声越来越高,它为企业的融资提供了除银行贷款、 发行股票上市之外的另一种有利途径。但是目前我国的企业债券市场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我们来解决。最主要的问题市企业债券市场的主体结构问题。在对1998年到2002年发行债券的企业进行分析,我们发现,在我国企业债券市场上发行的大部分债券本质上属于公共部门债券,包括中央政府机构债券和地方政府的市政债券。政府部门在进行发债审批时,主要从“政府意图”和“产业政策”的角度选择合意的企业,其最终结果表现为中央政府分部门以及所属机构、由地方政府出资成立的国有独资企业。这限制了其他具有发债资格企业的进入。严格的管理体制也是抑制企业债券市场发展的重要原因。“规范控制、集中管理、分级审批”的管理体制严格限制了企业债券的发展。“企业发行债务筹集资金得利率不得高于同期银行储蓄存款利率得40%”的要求在银行存款利率不断调低的情况下,已经低于投资国债和股票的收益率,无法吸引投资者;此外,这种利率的约定也不利于市场价格的形成。除了以上两个问题,企业债券品种单一,二级市场缺乏流动性;企业债券信用评级质量低;企业债券的监管模式尚未完全理顺都是制约我国企业债券市场发展的瓶颈。 因此,我们必须在企业债券的各个方面进行改善、改革,促进企业债券市场的健康发展。主要的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必须为政府机构和地方机构债务融资单独开辟融资市场,避免其和企业争夺市场,并要多公共部门性质的债券实施严格的审批制,要把确保政府债券安全性和捍卫政府信誉放在首位。对于企业债的监管应该实行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监管,逐步撤销对市场的计划性控制,因此必须建立信息披露机制。进行发行制度的改革,首先是改审批制为核准制,改多头审批为一家核准,改一次发行为监管机构一次核准,但发行人可视其需要和市场情况多次发行;其次应该准许商业银行进行承销;最后取消利率40%上限的限制。健全企业债券市场的监管体系,对发行主体主要是进行事前监管和事后监管、对中介机构的监督、建立有效的偿债保障机制。发展企业债券的场外市场,建立做市商制度也是我们改善企业债券市场的有效途径。 企业债券可以为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提供融资新途径。通过“中关村模式”的分析,我们建议可以通过建立中小企业联盟的方式,以同一主体对外发债。但是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解决,也需要政府部门的支持。
  • 详情 不良贷款“前清后增”的原因及其遏制对策
    不良贷款居高不下,不仅制约着农村信用社的生存和发展,而且也影响到信用社对农村经济活动的信贷再投能力,而不良贷款“前清后增”问题 ,又是当前各级农村信用合作管理部门困惑不堪的突出问题。尽管农村信用社每年都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等盘活清收不良贷款,但收效甚微,信贷资产质量并未得到根本性改善。因此,深入地剖析不良贷款“前清后增”的原因,对症下药,进行综合治理,便成为摆在当前农村信用社面前迫在眉睫的严峻课题。那么,不良贷款缘何会“前清后增”呢?根据笔者多年的观察和体验认为,不仅有贷户拖欠赖债的原因,更有信用社自身管理存在的弊端及社会信用环境差等诸多问题。
  • 详情 中国进出口价格弹性研究
    本文通过建立了中国进出口弹性模型和行业计量经济模型,研究和测算了中国进出口弹性问题。主要研究结论是:第一、中国中长期出口产品价格需求弹性为-0.857932,中国中长期进口产品价格需求弹性为-1.077378;第二、中国大部分行业的出口价格弹性小于1,特别是农业、石油及天然气开采业、纺织业、化学工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以及社会服务业价格弹性绝对值都在0.5左右。随着中国产品质量的提高,适当提高价格对增加这些部门的收入是有利的;第三、中国大部分行业进口需求价格弹性小于或接近于1;石油及天然气开采业的进口价格需求弹性为异常值,为+1.3148,说明:对于原油这样的战略性物资应该反市场操作,中东出现安全时价低时吃进以为战略储备,而出现危机时抛出以平抑国内原油市场价格的加速上扬。
  • 详情 对欠发达地区地、市金融机构股份制整合的构想
    正式加入WTO以后,我国金融制度对外的承诺已经进入的实质性的实施阶段,为了应对加入WTO后对我国金融体系所造成的冲击,我国各大国有商业银行纷纷采取措施,加快了在体制上、制度上、人事上、业务上的改革步伐。为更好地优化和整合自身资源,国有商业银行在加强与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业务联合、收购进行股份化改造的同时,对经济效益不好的欠发达地区的基层机构,采取了战略性退出。一些经营亏损,负担过重的支行乃至中心支行,被撤消或缩编。 由于历史的和自然环境等原因,欠发达地区在建国后五十年的发展过程中,与发达地区形成了较大的差距,而在前些年的企业转制过程中,由于一些欠发达地区的行政首长没有注意到保护金融的重要性,采取以逃废银行债务为目的的企业改制,使本来就发展欠佳的欠发达地区的金融机构,资产质量直线下降。 由于国有商业银行自身经营利益因素的驱动,再要国有商业银行像原来那样,不顾自己死活地去支持地方的发展已不可能,银行“嫌贫爱富”的本性已逐渐体现,对欠发达地区的国有商业银行金融机构实行战略性的撤并,就是残酷的现实。 然而,国有商业银行并非十分愿意这样从自己经营了几十年的阵地上撤出,而是出于无耐。因为,如果从一个地、市将机构撤并,国有商业银行本身会遇到很多棘手的问题。首先是对撤并行职工的安置和处置问题,还有原有债权、债务的转移问题、设施网点的变卖问题等等。对于欠发达地区的国有商业银行机构,是不是只有撤并这一条路可走呢? 怎样解决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资金需要与国有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基层组织效率低下、亏损严重之间的矛盾呢?该论文进行了一个大胆的设想,就是在各大国有商业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彻底进行股份制改造之前,对欠发达地区的基层金融机构进行局部的股份制改造整合,即对欠发达地区现有的各金融机构的资产进行股份化细分,由各家按相应的持股比例,共同组合成一个股份化管理的新的区域性股份制金融机构,也可以说是区域性的金融控股公司。这一新的金融机构以标准的股份公司方式发起设立,由股东大会选举董事会和监事会,公司的整体发展战略等重大事项由董事会作出,新的金融控股公司由聘请的具有创新能力、管理能力的专业CEO进行管理和运作。国有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根据其所持有的股份比例,在新的公司中行使投票权。文章还就这一改革的思路之所以可以成立的几点原因进行了分析。
  • 详情 教育行业授信存在的问题与风险控制
    目前,教育机构授信已成为各金融机构营销的焦点,教育行业授信在银行授信比重中所占份额逐年成倍增加,但教育行业的各类机构系非赢利非物质生产机构,其设施属社会公益事业设施不得用于抵押,一般情况下只能对其发放信用贷款。该行业贷款偿还情况怎样、贷款质量如何、对社会的影响,如何为未来教育行业授信发展定位,在此对教育行业授信进行全面分析。
  • 详情 再融资政策、上市公司增长冲动与业绩分布
    中国上市公司存在着强烈的增长冲动。公司可以利用盈利水平来发送自身质量的信号,以获得更多的再融资支持未来的增长,但这要以牺牲现期增长水平为代价。当证监会决定未达到强制性业绩标准的公司不允许再融资时,一些低质量公司为获得再融资不得不牺牲现期的增长水平以追求达到再融资标准的盈利水平,这是“10%”、“6%”现象产生的原因。如果考虑到公司可能操纵业绩,公司将比较作假成本、牺牲增长水平的成本和获得再融资的收益以决定是否和怎样达到再融资标准,“10%”、“6%”现象依然存在;此时,一些质量很低和很高的公司将会达到再融资标准,而质量处于中间层的公司将不会达到再融资标准。
  • 详情 中国股票市场系统风险的生成与化解
    中国股票市场高系统性风险根源在于中国股票市场上市的企业的平均质量的“柠檬化”,而这种上市企业“柠檬化”又是中国转型过程中发展股票市场的功能定位所“内生”的,而在充斥“柠檬”上市企业的股票市场上的股票交易必然会是一种投机行为,此种投机交易强化了我国股票市场的系统风险。因此,化解中国股票市场高系统性风险的一种重要的路径选择就是矫正发展股票市场的功能定位,改进上市企业的治理结构,向非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全面开放,允许符合上市标准的非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在中国股票市场上市。
  • 详情 关于证券分析师对中国上市公司会计收益预测的实证研究
    本文研究的对象是证券分析师对中国上市公司年度会计收益的预测。具体发现如下:第一,随着中国证券市场自九十年代以来的发展壮大和资本市场的国际化,一体化,证券分析师对中国上市公司的预测活动有了很大的增强。分析师人数,被预测的公司数,和年度收益预测数目都大幅提高。这表明国际投资人对中国市场的兴趣在增加。第二,分析师对中国上市公司年度会计收益预测的质量较差,体现在和他们对香港,美国公司的收益预测相比,对中国公司的收益预测误差较大,而且分析师的预测之间一致性较低。低质量的预测会为投资人利用分析师预测进行投资决策造成困难。
  • 详情 提高农业政策性金融效率的几点建议
    内容摘要:在我国加入WTO后,随着农产品关税的减让、进口农产品配额的增加以及取消农产品出口补贴等WTO条款相继生效,国外优质低价粮棉油将对我国形成冲击。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保证保护价粮食和粮棉油储备收购资金的及时足额供应,按“以销定贷,以效定贷”的原则,做好非保护价粮油和棉花的收购资金供应管理工作,促进粮棉购销政策的落实。改善农业政策金融服务,提高信贷资产质量,有效控制政策性信贷风险,。严格按照“顺价销售”原则,降低不合理占用贷款比例、挤占挪用贷款比例,提高新增库贷比例、销售货款回笼率、销售货款归行率、贷款利息回收率,督促粮棉收储企业将销售收入全额回笼归行,足额收贷收息,提高收贷收息水平,保证信贷资金运用率保持在较高水平,实现政策性资金“保本微利”的目标。当前应当重点检查是否按“斤钱斤粮”的原则,新增贷款与新增库存值同步增长;进一步加强对企业的财务监督,拓展监管视野,把监管渗透到企业财务、会计核算、资产负债和经营活动这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