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

  • 详情 宜宾五粮液股份有限公司偿债前景展望
    宜宾五粮液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该公司”)的信用评级,综合反映了该公司:(1)该公司是白酒酿造类上市公司中产销量最大的企业,在白酒行业经历了近八年的行业整合后,“消费升级”增加了对高档白酒需求,对公司保持较高的生产和销售额有一定的促进作用。(2)公司在白酒酿造行业有全国性的品牌优势,对未来的盈利和现金流量形成较强的保障;(3)不清晰的竞争战略,使该公司未来的盈利预测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4)税务筹划影响公司净利润的25%左右,税务部门是否认可这种税务处理手法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5)较低的负债水平和很高的偿债能力。
  • 详情 论信用衍生工具的监管
    本文认为信用衍生工具风险的特殊性主要在于其双重的信用风险和风险的特殊性。出于对金融稳定的考虑,必须对其进行监管。由于传统的监管体制不适应,风险管理技术的不适应,以及传统上对银行衍生工具表外业务监管银行账簿和交易账簿的划分,信用衍生工具对金融监管提出了挑战。为应对这些挑战,监管应进行相应的监管模式、监管技术、监管方法的改革。
  • 详情 瑞穗金融集团实践视角的金融控股公司控制问题研究
    本文系统地介绍世界上最大的金融控股公司之一??日本瑞穗金融集团的成立背景与过程,整合过程,管理框架,及其风险管理、合规性管理、内部审计管理三个子系统的基本政策、管理结构、基本措施。同时还介绍了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实践。 通过对瑞穗金融集团成立及整合的过程进行分析,比照中国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现状,提出了对金融控股公司控股对象经营的金融业务、所处的监管环境、客户群、经营地域、人力资源、资产组合、资金来源、其它股东等方面应加以控制,同时从经济周期、监管体制变革、控股目标与控股公司的经营状况及技术条件等方面控制控股时机,并在股权与业务方面对金融控股公司成立后的整合加以控制。 瑞穗金融集团以瑞穗控股公司为载体对整个集团进行控制,虽然管理层次多,管理难度大,但其组织结构完整,风险管理、合规性管理与内部审计管理三个子控制系统也是条理分明,对不同的风险都有专门机构予以控制,并制定了确定的程序保证工作顺利进行,对我国金融控股公司建立日常控制体系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参照瑞穗金融集团的实践,在对金融控股公司的风险特征进行识别与界定之后,本文提出了金融控股公司的控制目标:资产安全、财务可靠、行为合规的公司目标,风险度量与控制的金融公司目标,以及进行资本控制的金融控股公司目标。本文认为,资本控制是金融控股公司控制的核心目标,而对风险的度量与控制是金融控股公司控制的日常工作重心。 依据这三层目标,参考瑞穗金融集团的情况,本文提出金融控股公司各相关机构在内部控制中的职责、资本控制、风险度量与控制、资产安全、财务可靠、行为合规、内部控制机构建设、监管当局的作用等八个方面的控制原则,为构建金融控股公司控制系统提供了理论与实践的参考。
  • 详情 银行经济资本研究之二:银行经济资本和风险管理
    经济资本及其管理正在成为发达国家银行管理的主轴。经济资本是一家银行计量风险,衡量业绩,制定战略,计划业务,计算和配置资本的管理系统。它的最主要功能是避害和趋利:防备风险和创造价值。因此,银行必须首先理解资本和风险的定性关系,并以此为基础计算风险量,才能精确确定实际应当持有的资本量。本文对作为风险资本的经济资本作定性和定量分析。包含以下方面: 1, 银行活动参与各方和银行风险的关系 2,银行经济资本和风险的关系 3,银行风险量和经济资本量的计算
  • 详情 贷后管理和风险管理的关系
    贷后管理和风险管理的内涵与特点;从管理的对象看、从工作的内容看、从工作方式看、从问责看等方面区分贷后管理和风险管理关系。
  • 详情 探析我国票据利率体系失衡的原因与有关设想
    对我国目前票据利率体系失衡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现行过低的承兑费率完全不能覆盖正常的风险损失,对快速增长中的银行承兑业务形成了巨大隐患;现行贴现利率必须在再贴现利率之上的利率管制与市场机制形成了悖论关系。对此提出,提高银行承兑费率,实行下限管理;对贴现利率实行市场化,以此逐步提高商业银行利率定价与利率风险管理的水平。
  • 详情 新巴塞尔协议框架下的国际市场风险监管及其启示
    以巴塞尔委员会成立至新巴塞尔协议发布为研究的时间区间,在考察国际市场风险监管发展演变的基础上,整理出一个新协议实施后的国际市场风险监管框架。并在此基础上得出对我国银行业市场风险管理的几点启示。
  • 详情 住房按揭贷款支持证券(RMBS)的现金流及投资风险分析
    本文列举了资产支持证券的种类,以各种资产支持证券的不同现金流特点为分析的出发点,指出不同种类的资产支持证券的风险,并分析了国内发行和投资资产支持证券独有的风险。
  • 详情 风险经营与风险厌恶的选择--风险定价的启示
    本文旨在研究随这利率的逐步市场化,在风险定价机制作用下,商业银行风险理念与战略的正确选择。为了论证理性的银行风险观,本文从风险计量基本技术和风险定价的基本原理入手,解释分析了“风险厌恶”观和“风险经营”观的思想、特征和方法。最后,通过利息支付极限的引入,推导出风险定价“陷阱”的存在,进一步地,本文用数学方法证明了风险定价“陷阱”的存在必然性,从而论证了风险定价机制的局限。通过一个简化和概念性的例子,说明了风险定价机制的缺陷,最终归结出本文的结论:商业银行的风险观既不是纯粹“风险厌恶”的,也不是纯粹“风险经营”的,而是在“风险厌恶”限制下的“风险经营”。
  • 详情 信用风险管理与巴塞尔资本协议的演进逻辑
    信用信用管理作为银行业与生俱来的永恒命题,走过了漫长而曲折的发展历程。尤其在近十多年来,随着金融理论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创新,银行信用风险管理领域正在发生一场深刻的变革。尽管现阶段在构建信用风险组合管理模型的过程中,还存在诸如缺乏足够违约参数以有效进行模型校验等一些问题,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组合管理成为代表着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发展方向。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在资本协议Ⅱ中,提出应用内部评级法(IRB)计量信用风险的资本要求的思路,反映了组合管理的部分思想。但是,协议Ⅱ并没有提供完整意义上的信用风险管理框架。中国银行业的风险管理水平还处在比较初级的阶段,在积极应对巴塞尔资本协议Ⅱ的过程中,应该在积极完善内部评级体系和准备各种基础数据的基础上,吸收最新的理论成果,构建真正适合自身资产组合特点和环境的信用组合管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