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研究法

  • 详情 我国债券信用评级机构真的没有专业能力吗?
    债券信用评级旨在为资本市场参与者提供真实可靠的债券违约风险信息,但我国债券信用评级虚高问题备受媒体和学界质疑。然而,评级较高并不必然意味着评级质量较差。本文将债券信用评级拆分为公开信息和私有信息两个部分,重点考察评级机构利用私有信息调整债券评级是否会影响债券信用利差,以探究我国债券信用评级机构是否真的具备专业能力。研究发现,信用评级机构利用私有信息调高(调低)评级能显著降低(抬高)债券信用利差,且以发行人所在地是否开通高铁、发行人和评级机构之间的旅行距离作为信用评级机构获取私有信息的工具变量时,该结论也依然成立。而且,评级机构利用私有信息调高评级的行为并未导致未来年度评级调低。这表明,总体上,我国债券信用评级机构具备一定的专业能力。但进一步研究发现,对于存在刚性兑付预期的债券,如国有企业发行的债券和银行间市场交易的债券,评级机构私有信息的作用会显著下降,而当债券市场的刚性兑付预期被打破后,评级机构私有信息的作用会显著提升。此外,中债资信这一“投资人付费”的信用评级机构并不具有更强的私有信息挖掘能力,但其进入评级市场后,“发行人付费”的评级机构掌握的私有信息作用会显著上升。最后,本文还利用事件研究法发现,债券信用评级调整会引起债券价格显著变化,进一步证实我国债券信用评级中的确包含了有效的私有信息。
  • 详情 产业政策的激励效应与迎合效应
    理论上是否需要由政府来制定产业政策仍存在极大争议。本文基于 2008 年 开始实施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这一具体的产业政策,研究产业政策实施中的激励效应与迎合效应。研究发现,公司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后,其专利申请数量会显著增加,专利申请质量也会显著提升,但通过虚增研发投入而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公司,其专利申请数量和专利申请质量却提升较少。这表明产业政策既可能会激励公司创新,也可能导致公司仅仅为表面迎合政策要求,而无意于真正从事创新。机制分析结果还发现,产业政策的减税优惠和政府补助会促进真正的高新技术企业增加创新,但对于伪高新技术企业,税收减免和政府补助的创新激励作用却显著减弱。最后,本文还利用事件研究法发现,真正的高新技术企业在宣告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时公司价值会显著提升,但通过虚增研发投入而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公司其价值却并未增加。本文研究结论不仅协调了“产业政策之争”交战双方所持的不同理论观点,也为政府如何实施产业政策提供了理论参考。
  • 详情 人民币离在岸汇率联动机制研究——基于中美贸易摩擦事件冲击视角
    本文使用事件研究法利用一分钟间隔的交易数据,结合 VECM 模型和 BEKKGARCH 模型检验不同类型的中美贸易摩擦事件冲击是否改变了离在岸汇率的联动机制。研究发现:无论是利空事件还是利好事件,事件前后离在岸汇率之间始终存在协整关系,且离岸汇率占据主导地位,当二者出现偏离时多数情况下在岸汇率向离岸汇率靠拢,且离岸汇率始终是在岸汇率的格兰杰原因;事件冲击显著增大了离岸汇率对来自在岸汇率的脉冲响应程度。当中美爆发贸易冲突并对人民币汇率产生冲击时,离在岸汇率的波动率会显著增强,此时在岸汇率向离岸汇率的波动溢出效应变得更加显著,事件冲击增强了在岸汇率向离岸市场汇率的波动溢出效应。此外,利空消息与利好消息产生的上述影响并没有显示出明显差别。
  • 详情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案件披露的市场反应研究
    本文以媒体在2002-2009 年公开披露的中国上市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案件为样本, 采用多因素市场模型和事件研究法,分析了操作风险案件信息披露对上市银行市场价值造成 的影响。研究发现,操作风险案件被公开披露后,上市银行的股价呈现显著的负面反应;这 种负效应在披露日前已经出现,表明该类信息可能被提前泄露;非参数的秩检验表明,这种 负效应在统计上是显著的;平均而言,每千万元的操作风险涉案金额将会导致上市银行3.2 亿元的市值损失。因此,本研究对商业银行资本金的计提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 详情 中国上市公司公司债发行公告效应的实证研究
    本文以2007 年8 月至2009 年8 月发行公司债的31 个样本公司为研究对象,运用 事件研究法对这些公司发行公司债所产生的公告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我们研究的 事件窗口中,我国公司债发行会产生负的公告效应,但是在公告发布之前的累积异常收益率 为正,而在公告发布之后的累积异常收益率为负。横截面数据的回归分析表明,股票的累积 异常收益率与公司的成长性显著的负相关,与固定资产比率、资产负债率、债券相对发行规 模及公司规模显著的正相关,与公司的年龄、债券的信用评级及债券的存续时间不存在显著 的相关关系。
  • 详情 我国沪深两市A、B 股公告效应的比较??存在内幕交易吗?
    本文选择同时发行A、B 股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以事件研究法研究不同类型事件(有 利、不利)对公司价值的影响。实证检验并对比了同一上市公司股票在A、B 股市场的公告反应,研 究发现,沪市A、B 股间存在单向的信息流动;深市可能存在内幕交易;沪深A、B 股市场的投资者 结构不同是A、B 股对公告反应不同的重要原因。
  • 详情 我国沪深两市A、B 股公告效应的比较:存在内幕交易吗?
    本文选择同时发行A、B 股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以事件研究法研究不同类型事件(有 利、不利)对公司价值的影响。实证检验并对比了同一上市公司股票在A、B 股市场的公告反应,研 究发现,沪市A、B 股间存在单向的信息流动;深市可能存在内幕交易;沪深A、B 股市场的投资者 结构不同是A、B 股对公告反应不同的重要原因。
  • 详情 不同市场态势下利率政策对股票市场的调控效果研究
    本文在总结利率政策调控效果的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提出不同市场态势(牛市和 熊市)下投资者会产生异质性预期,且对股票市场的短期价格波动产生决定性影响。通过理 论推导和实证检验,本文发现由于市场态势不同导致的投资者异质性预期的确存在,并对货 币政策效果产生显著影响:牛市中投资者的预期会受到货币政策的同向加强:提高利率反而 导致股价加速上升,降息反而在短期导致股价下跌;熊市中投资者预期则表现出政策依赖: 加息加强悲观预期导致股价加速下跌,降息则缓解股价下跌。因此建议使用利率政策调控经 济时,一定要考虑不同市场态势下投资者的预期在调控传导机制中所起的作用,根据不同的 市场态势选用适当的调控逻辑和政策手段。
  • 详情 上交所限价制度的有效性研究
    本文以我国股票市场的15只个股的日间数据为例,利用事件研究法和CCTR模型与GARCH结合的方法分别研究了日收益和价格限制的关系。两种方法的结论一致,发现上交所的限价制度基本上是有效的,不存在价格发现延迟。
  • 详情 主权财富基金投资对股票市场影响的实证研究
    自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主权财富基金投资受到了国内外学者和媒体的广泛关注。文章采用事件研究法,对主权财富基金投资时股票市场的反应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主权财富基金投资对目标公司的股票价格存在一个短期的积极影响。文章进一步对次贷危机期间的29个事件进行检验,没有发现持久影响的存在。这表明市场参与者并不认为仅靠主权财富基金的投资,这些公司就能恢复到以前的市场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