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泡沫

  • 详情 基于RIM模型的中国A股泡沫测量及有效市场下泡沫空间的探讨
    市场有效性和股市泡沫是学术界非常关注的话题,市场有效性和股市泡沫是一体两面,既互相联系又彼此对立。本文回顾了有效市场假说(EMH)的理论,并基于剩余收益模型(RIM)方法,以A股市场为例对中国A股市场的内在价值、股市泡沫率进行了分析与衡量。A股历史泡沫率的中位数超过20%,在2001-2019年的统计期内A股绝大多数时间处于高估的状态;在过去的30年发展中,中国股市还为构建具有高效纠错的市场机制,其中有“政策市”等人为干预的因素,使得市场价格长期以来偏离企业内在价值。从投资的角度,A股历史泡沫率与未来5年投资收益率(CAGR)呈现明显的负相关。本文对A股泡沫空间的测量与市场有效性的探讨,对于构建更具效率的A股市场具有参考价值。
  • 详情 飞蛾扑火:股市泡沫会加剧P2P平台的信用风险吗?
    我们发现,股市泡沫和信贷市场中的信用风险存在因果关系。我们分析了来自人人贷(国内头部P2P众筹平台)的超过45万笔贷款数据,时间为2015年,当时A股正经历非理性的大起大落。随着上证综指突破3500点,散户们积极进入股市,并通过P2P平台融资,我们发现,此时P2P平台贷款的违约率以及违约程度都有了大幅提高。对于低质量贷款以及过分自信的贷款者,这种效应更加显著。其他一系列P2P市场状态指标,也都出现恶化。总之,我们认为,金融科技的发展会扩大金融风险,促使风险在不同市场之间蔓延。
  • 详情 "再售期权"分析中的异质信念与股市泡沫------与陈国进教授等商榷
    《再售》一文使用了金融领域的前沿理论,但在理论的诠释与应用上产生了问题。首先,在未能正确理解异质信念概念的条件下,以错误方式选择了异质信念的代理变量,并且使用它来表示再售期权。其次,使用了一种动态剩余收益模型来估算投机泡沫的,却忽略了该模型关键性假定前提在中国股市基本不具备的事实。此外,在设计模型解释现象时,未能立足实际把握中国股市的深层问题和矛盾,却把研究重点转至投资者心理预期上。最后,使用异质信念来表示再售期权,却基于隐含了同质信念假定的动态剩余收益模型来估算投机泡沫,并将这样产生的两个变量整合进入核心模型中。这样,在模型中便包含了两个对立的假定前提。这一系列错误最终导致陈国进教授等无法自圆其说。
  • 详情 中美股市泡沫区制转换特征识别:基于状态空间马尔科夫区制转换模型
    本文将状态空间马尔科夫区制转换模型,与向量自回归--对数线性资产定价模型相结合,用于中美股市泡沫区制转换特征的识别和预测。我们发现这一新的计量模型可以成功识别中美股市泡沫的稳定增长和爆炸性膨胀两个区制,估计不同区制之间的转换概率。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中国和美国泡沫特征的共性和差异性。我们还做了样本内和样本外预测以进一步验证我们的结论。
  • 详情 投资者异质性、股市泡沫与货币政策效应
    本文构建了基于投资者异质性假定的股市泡沫模型,将投资者区分为“信息 观察者”和“惯性交易者”,并根据这两类投资者的相对势力变化来界定股市泡沫的“生长” 与“破灭”。基于此模型,本文根据我国 1998 年至 2009 年的经济数据,实证检验了我国股 市投资者异质性的演化特征,据此判断我国股市泡沫的“生长”与“破灭”的交替变化过程, 同时还检验了股市泡沫对投资者异质性变化的动态影响。进而,本文进一步将货币政策因素 纳入实证框架,通过研究各货币政策工具变量对投资者的异质性特征变化的影响,来考察各 种货币政策工具对股市泡沫演变的效应。研究发现,在广义货币供应量、信贷规模和利率等 不同的货币政策工具中,对于控制股市泡沫的“生长”,最为有效且最具有可操作性的措施 是控制信贷规模的增速,而且愈早干预,效果愈显著。而利率工具对我国股市泡沫的干预基 本无效。
  • 详情 股市泡沫的平稳随机终结超指数膨胀模型——中国股市泡沫的检验和识别
    传统的泡沫模型都是假设泡沫是指数膨胀的,无法显著的将泡沫和同样是指数增长的基本面引起的高速价格增长区分开来,使得泡沫检验的有效性遭到置疑。泡沫超指数膨胀模型可以克服这一缺陷,它认为泡沫是一种本质上快于指数增长的更快膨胀,具有一个理论上的有限时间终结点。本文引入了最新的一类超指数膨胀模型——均值回复平稳随机终结模型。它将泡沫的检验和识别转化为1)检测“非线性非平稳的股价序列是否潜含均值回复的平稳临界时间序列”;2)估计正反馈效应指数和潜在临界时点。利用它对中国股市2005年中期至2007年后期的投机泡沫实证分析表明,该模型能够有效的检验中国股市泡沫的存在性,识别29个行业板块间泡沫膨胀强度和积累的稳定性大小。同时,模型对于中国股市的泡沫破灭也有很好的预警效果。最后,本文分析了模型的政策含义。
  • 详情 投资者异质性、股市泡沫与货币政策效应
    本文构建了基于投资者异质性假定的股市价格模型,将投资者区分为基本面分析者和技术分析者,并根据这两类投资者的相对势力变化来界定股市泡沫的“生长”与“破灭”。基于此模型,本文根据我国1998年至2009年的经济数据,实证检验了我国股市投资者异质性的演化特征,据此判断我国股市泡沫的“生长”与“破灭”的交替变化过程,同时还检验了股市泡沫对投资者异质性变化的动态影响。进而,本文进一步将货币政策因素纳入实证框架,通过研究各种货币政策工具变量对投资者的异质性特征变化的影响,来考察各种货币政策工具对股市泡沫演变的效应。研究发现,在广义货币供应量、信贷规模和利率等不同的货币政策工具中,对于控制股市泡沫的“生长”,最为有效且最具有可操作性的措施是控制信贷规模的增速,而且愈早干预,效果愈显著。而利率工具对我国股市泡沫的干预基本无效。
  • 详情 股市泡沫的平稳随机终结超指数膨胀模型——中国股市泡沫的检验和识别
    传统的泡沫模型都是假设泡沫是指数膨胀的,无法显著的将泡沫和同样是指数增长的基本面引起的高速价格增长区分开来,使得泡沫检验的有效性遭到置疑。泡沫超指数膨胀模型可以克服这一缺陷,它认为泡沫是一种本质上快于指数增长的更快膨胀,具有一个理论上的有限时间终结点。本文引入了最新的一类超指数膨胀模型——均值回复平稳随机终结模型。它将泡沫的检验和识别转化为1)检测“非线性非平稳的股价序列是否潜含均值回复的平稳临界时间序列”;2)估计正反馈效应指数和潜在临界时点。利用它对中国股市2005年中期至2007年后期的投机泡沫实证分析表明,该模型能够有效的检验中国股市泡沫的存在性,识别29个行业板块间泡沫膨胀强度和积累的稳定性大小。同时,模型对于中国股市的泡沫破灭也有很好的预警效果。最后,本文分析了模型的政策含义。
  • 详情 沪深股市泡沫产生及其破裂的实证研究
    中国沪深股市的投资者对财富有着迫切的需求,行为具有“大傻瓜效应”“羊群行为”“小数定理”等非理性特征,外加股市机制上的缺陷、信息不对称、巨额资金的涌入等造就了本轮牛市的巨大泡沫。世界金融危机,中国实体经济的恶化,投资者美好预期的破灭,导致了股市泡沫的破裂。在本文最后提出了一些防范和消减股市泡沫的建议。
  • 详情 深证成指高频数据波动率在跳跃扩散过程的应用
    已实现波动率(RV)是在高频数据的研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度量波动率的新方法。本文以深证成指的高频数据为研究对象,采用跳跃显著性检验方法、HAR-RV-J及HAR-RV-CJ模型进行了深证成指RV的跳跃特征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中国股市的RV发生显著跳跃的频率要高,并具有跳跃幅度大,波动趋势更激烈等特征;(2)中国股市于2006年下半年之后进入股市泡沫阶段,这导致了股票价格的剧烈波动,而越是波动激烈的时期,显著跳跃发生越频繁,跳跃幅度越大。(3)日均显著跳跃成分会影响日、周均RV,并且显著跳跃会导致股市更大的波动。在建模与预测方面,对数RV具有很强的有用性与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