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详情 股价关联变动:理论及中国证据
    金融市场中具有类似特征的金融资产(例如小市值公司,价值型公司)的收益存在共同的变动因子。本文建立了基于分类投资、区域偏好、信息传播的理论模型,推导出可实证分析的备检假设,区分了经典与非经典的资产价格联动理论。通过对沪深300指数调整成分股与股指期货上市交易两个事件的实证分析,我们发现,在沪深300逐渐成为市场主流指数的年份,新调入(调出)指数的股票与指数的关联程度增大(减少),与非成分股的关联程度下降(上升);指数成分股与指数的联动性在股指期货上市后呈现收敛的趋势,股指期货上市前与指数联动性高(低)的股票在股指期货上市后与指数的联动性下降(上升)。这一系列证据表明,非经典理论对中国股市的股价关联变动有重要的影响。
  • 详情 风险与回报:基于中国A股市场的实证研究
    现代投资理论一个最重要的结论是,高风险要求高回报,但对国外发达股票市场的实证研究发现,低风险公司的股票能实现比高风险公司的股票更高的收益,这一现象被称为“信用风险悖论”。为检验中国股票市场是否存在同一悖论,本文试图用上市公司信用评级作为风险衡量指标,分别使用组合分析法,个股的Fama-MacBeth横截面和面板回归分析,研究中国A股上市公司信用评级和股票收益率的相关性。本文发现“信用风险悖论”在中国股票市场并不存在。这一发现不依赖于经济周期和市场的变化,亦不依赖于模型和方法的选取。另外,信用评级作为除被评级对象和投资者之外的第三方,确实能提供给市场更多信息。
  • 详情 非预期股票收益理论与实证研究__基于中国股票市场的检验
    本文建立了股票非预期收益定价模型,提出了两个新的度量变量,即表示分析家关于公司会计收益的理性预期的修正变量δPepst/Pt-1 以及市场情绪变量URM,在此基础上,本文建立了多变量回归模型,并采用2002年1月至2008年12月间中国股票市场的有关交易数据、机构收益预测数据和财务数据,来检验理论模型和实证模型的预测,发现:(1)、总风险与系统风险不能解释股票非预期收益,和Chambers和Freeman(2005)的结论相反,与非预期收益有关的总风险与系统风险也不能解释股票非预期收益。(2)、当期非预期会计收益期初价格比epst/Pt-1 、表示公司会计收益的理性预期的修正变量δPepst/Pt-1 1. 引言 以及市场情绪变量URM构成的三因素定价模型可以完全解释股票的非预期收益。
  • 详情 Weekly Momentum by Return Interval Ranking
    Existing research does not find significant momentum profits in many emerging markets including China. We propose an alternative momentum strategy which groups stocks into return intervals rather than percentiles. We apply the method to the China A-share market and find economically significant momentum profits in weekly returns, but not in monthly returns. The weekly momentum lasts for about 1 year. More than half of the profit is realized in the first 3 weeks. We apply the method to other Asian equity markets and find significant weekly momentum in Hong Kong, Taiwan, Korea, Thailand, and Indonesia. 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momentum may exist in different formats in different markets. Existence of momentum in a closed equity market like China supports momentum is pervasive in short-term stock returns.
  • 详情 投资现金流敏感性能检验融资约束假说么?
    投资现金流敏感性能否用来检验融资约束假说颇多争议,投资机会的衡量偏误和融资约束分组的样本选择性对研究的可信性困扰已久。鉴于中国银行主导的融资渠道,本 文从银行授信的角度重新审视了这个问题,并将投资机会衡量偏误和分组指标样本选择放在同一个框架下展开研究。结果表明,没有获得授信的公司表现出显著的投资现金流敏感性,但获得授信的公司则没有表现出这种特征。本文的结果支持了投资现金流敏感性可以作为衡量融资约束的依据。
  • 详情 企业生命周期理论视角下的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实证研究
    本文以2001-2010年沪深两市A股非金融行业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的视角,用留存收益/股东权益RE/TE作为企业生命周期的代理变量,运用面板数据的Logit模型实证检验了我国上市公司的现金股利政策。结果发现,我国上市公司是否发放现金股利具有明显的生命周期特征。本文建议证监会在制定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时,应该考虑公司所属行业的生命周期,并且积极引导上市公司建立科学的利润分配管理机制。
  • 详情 江苏创业板上市公司成长性因子分析法研究
    2009年10月我国创业板市场正式在深圳成立,创业板市场定位于成长性较好且科技含量较高的中小企业股票发行与交易。本文以江苏创业板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选取12项关键财务指标,利用2009-2011年度公开财务数据,构建评价江苏创业板上市公司成长性的指标体系,通过因子分析法对财务数据披露完整的26家江苏创业板上市公司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影响成长性的公共因子以及各公共因子对成长性的贡献率,最后通过计算得出综合得分及排名。结果表明江苏创业板上市公司普遍发展良好,成长性较强,没有发现上市公司有业绩“变脸”情况发生。
  • 详情 集团财务公司与成员企业价值
    本文首次系统的研究了我国集团成立财务公司对集团成员企业业绩变化及其业绩变化的影响因素。实证结果表明,集团成立财务公司后集团成员公司的业绩出现显著的下降,与配比公司相比,成立财务公司的成员企业业绩差于未成立财务公司的集团成员企业,但成立财务公司集团成员企业的业绩变化比后者变化平稳。本研究指出,掏空理论能够解释我国集团企业成立财务公司后成员企业业绩下降。对于成员企业业绩变化的影响因素研究得出,成员企业的成长性越高,成员企业的业绩减少的越快,同时,成员企业的债务水平越高,越有利于抑制掏空。
  • 详情 海外上市地点和企业资本结构
    本文通过对我国大陆地区在香港和美国两地上市的企业的比较研究发现,香港上市企业的债务比例要显著高于在美国上市的企业。而且两地上市企业的特征差异(包括企业规模、行业分布、资产结构、盈利能力、投资机会等)无法解释它们在资本结构方面的差异。我们猜想两地资本结构的差异可能是由于两地在信息环境和制度环境方面的差异所导致的。我们的实证分析支持该假说。
  • 详情 高管股权激励是否会强化次生激励
    高管股权激励是否会拉大与员工的薪酬差距问题饱受争议。本文采用高管股权激励公司业绩与次生激励非递归的路径分析模型,检验了高管股票期权、公司业绩与次生激励之间的内在关系,发现高管股权激励对公司业绩有明显的正向影响而且具有长期性;业绩增长抑制了次生激励,而次生激励对公司业绩的反作用在国有控股公司明显,非国有控股公司则没有显著性;非国有控股公司样本的高管权力对次生激励具有显著性影响。此外,员工人数及资产规模对次生激励分别具有促进与抑制的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