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详情 中美商业银行贷款利率市场化程度的对比分析
    在经济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成熟的今天,中国与国际化水平接轨的脚步声已是越来越近,各项转型工作正处于迫在眉睫的关头。而对于激活各项事业顺利发展的银行系统却还未完全走向市场化,尤其是各商业银行贷款定价能力较弱,多数按照央行规定的基准利率定价,导致商业银行及其他事业不能与国外类似行业在同等水平上竞争。本文通过分析比较国内外商业银行贷款利率的现状,旨在强调国内商业银行还有很大潜力与动力来加快贷款利率走向完全市场化的步伐。
  • 详情 熵量化下的市场摩擦模型研究
    市场摩擦一直是市场有效性研究的重点.物理摩擦产生用熵值表达的不稳定状态。在市场模型中,市场摩擦产生一种不稳定市场状态。我们建立市场模型,对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一方面,模型可以有效的反映市场摩擦方面已有的研究成果;另一方面,通过模型的复杂化,我们得到有关市场摩擦的可能性结论:市场摩擦可能促进局部的最优化交易;无市场摩擦情况下股票等同于货币以及确定市场摩擦将使个人消费产生有序化排列。最后,我们提出了相关的实证研究实验模型,希望可以进一步的对此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 详情 后危机时代的保险监管创新:基于企业风险管理的视角
    效率与稳定一直是保险市场发展的重要目标,而保险企业的风险管理则是保险市场稳定、有效运行的微观基础,因此,监管机构一直关注保险公司的风险管理问题,保险监管的演进历史也验证了这一点。其实,保险监管创新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提升保险公司的风险管理水平,而企业风险管理能力的提升也是保险监管创新的重要动力,两者相互促进、相互影响。次贷危机后兴起的“新新凯恩斯主义”强调宏观监管要基于微观组织的视角,具体到保险监管来说,就是从企业风险管理的视角出发,实现监管思路从传统的“偿付能力、公司治理和市场行为”三支柱监管向“动态偿付能力、风险管理要素及可持续风险”新三支柱监管转变。
  • 详情 货币政策对总供给的影响—“成本渠道”理论最新进展
    如果运营资本作为生产和分配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名义利率进入生产函数并影响企业的生产和定价,那么货币冲击就会同通过其他渠道影响总需求一样通过成本渠道来影响总供给。因此,紧缩性的货币政策通常导致价格水平的升高而不是下降。
  • 详情 限售股份交易制度与公司股票价格波动性研究
    本文比较研究了《上市公司解除限售存量股份转让指导意见》颁布前后,限售 股份交易制度对股票收益及其波动性的影响差异,并重点分析了基于大宗交易平台的机构 “二传交易”③行为是否有助于降低限售股份交易对股票价格波动性的冲击。基于事件研究 法分析结果显示,以《指导意见》为主旨的机构“二传交易”行为并未有效减缓限售股交易 对二级市场股票股价波动性的冲击。进一步地研究还发现,在公司控股股东、管理者出售, 拥有交易所席位且交易活跃的机构投资者“接盘”的条件下,大宗交易平台的限售股份的“二 传交易”对股票价格波动性冲击更大。
  • 详情 信息竞争性披露、投资者注意力与信息传播效率
    最近的研究表明,信息的集中披露会分散投资者的注意力,导致市场面对大量信息不能 及时作出充分反应。本文借鉴认知心理学关于注意力分配领域的研究,将企业的盈余公告信息 进一步分成市场层面、板块层面和公司层面三部分的基础上对我国投资者的注意力在这三者之 间分配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我们提出了“投资者注意力分类聚焦假说”,即信息竞争性披露的 增加有利于提升投资者对市场和板块层面的信息处理,而降低了投资者对公司层面信息的处理 能力。当市场和板块层面的信息在市场定价中起主导作用时,信息竞争性披露的增加将提高投 资者市场反应。我们的结果显示,多信息日投资者对于未预期盈余的及时市场反应显著强于少 信息日;从盈余公告后的漂移程度方面看,在多信息日公告盈余信息的企业,盈余公告后的漂 移程度显著低于在少信息日公告的企业。我们研究的引申意义在于,加强对投资者的保护,提 高股价对公司层面的信息反应是优化信息披露制度,提高市场效率不可忽视的因素。
  • 详情 我国沪深两市A、B 股公告效应的比较:存在内幕交易吗?
    本文选择同时发行A、B 股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以事件研究法研究不同类型事件(有 利、不利)对公司价值的影响。实证检验并对比了同一上市公司股票在A、B 股市场的公告反应,研 究发现,沪市A、B 股间存在单向的信息流动;深市可能存在内幕交易;沪深A、B 股市场的投资者 结构不同是A、B 股对公告反应不同的重要原因。
  • 详情 外商直接投资影响因素的稳健性分析:来自中国城市数据的经验证据
    分析FDI 影响因素的稳健性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利用中国2001-2004 年 219 个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极值边界分析法(EBA)对FDI 影响因素的稳健性进行检验,并 在此基础上得到FDI 流入实证模型的稳健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大部分在影响FDI 方向上有 争议的因素在改变信息集的条件下表现出较弱的稳健性,人均GDP 水平、固定资产投资及基 础设施建设相关指标对FDI 流入具有稳健和重要的解释力。政策建议方面,本文研究强调了 基础设施建设对吸引FDI 的重要作用。
  • 详情 信息解读对于股票价格波动的影响:模型与检验
    本文从大众对于各种信息产生不同解读从而影响股票价格波动的角度入手,在提出 所有人对信息的解读将最终反应在股票价格上、信息最终传递到所有人群中需要时间、人们的判断和决定受当下已做出行为人群的影响三个假设前提下,构建了信息解读模型,并用我国近期的数据对此模型进行了检验。通过该模型,可以预测当新信息产生后,人们如何解读以及最终对于股票价格的影响。
  • 详情 交易效率、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
    本文在Yang(1999、2000)、李敬(2007、2008)的基础上,对新兴古典经济学投资-储蓄模型进行了改进,得出了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促进作用、金融发展差异导致经济发展差异的理论模型。在此基础上:本文利用2001-2007年的面板数据证明了金融发展水平的内生机制,商品、信息、金融市场的交易效率和教育水平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将导致金融发展水平分别提高0.089525、0.035013、0.710387和1.128221个百分点;金融发展通过交易效率等因素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存在着区域性的差异;利用1998-2007年的金融发展水平、经济增长指标计算除了省际、区域基尼和泰尔系数,并对两个指标进行回归,得出了金融发展差异是经济增长差异的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的结论,最后,本文指出了进一步的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