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详情 内地权证到期对标的股票影响的实证分析
    本文首先介绍了香港、台湾权证的到期效应,但与香港和台湾发行的备兑权证不同,内地权证大都是股改权证,本文在第二部总结概括了内地权证市场的特点,并在第三部分针对内地 权证的特点,对权证到期时对标的股票的成交量、异常报酬率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认股权证在行权时标的股票成交量有所放大,但股票价格并没有波动;在股票市场这一轮牛市的作用下,认沽权证到期时都属于价外权证,没有行权可能,因此未对标的股票产生影响。
  • 详情 在气候等多种相关的不确定因素影响下金融衍生品的定价模型
    传统的金融衍生品定价理论大多只考虑标的资产对金融衍生品的影响,较少考虑其它 不确定因素(如气候等)对衍生品的影响。本文主要针对衍生品的价格在气候等多种自 身有相关性(或不相关)的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下会发生变化这一事实(有些气候因素 如气温等,本身就是衍生品的标的量,直接影响衍生品的价格),使用一种较为统一的 方法,推导出这些衍生品的定价模型。这一方法可推广到标的状态变量带跳(包括气候 因素也带跳)——即标的状态变量有可能发生突变的情形。
  • 详情 人民币汇率境内外远期市场波动溢出效应与动态相关性
    本文引入DCC-Garch模型,将境内外人民币远期市场的收益和波动分解为“本地因 素”,来自境外“世界因素”以及来自即期汇率的“定价因素”,讨论三者之间的波动溢出效应与动态相关关系。结果发现,境外NDF 远期市场与境内远期市场之间存在双向引导关系与波动溢出效应,但是境外NDF远期市场有较强的信号传递作用,即期汇率对境外NDF远期的影响要远大于对境内远期市场的影响。同时发现即期汇率对远期市场的收益率具有显著影响,但是仅在短期合约(如一月、三月期限)和长期合约上具有波动效应。
  • 详情 上海期货交易所铜期货价格发现功能研究——基于体制转换时间序列模型
    本文运用体制转换时间序列模型对上海铜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上海铜期货市场期货价格具有引导现货价格的波动功能,现货价格的波动也能很快地传递到期货市场;(2)上海期货市场和伦敦期货市场之间的价格引导关系在2003年底有比较明显的变化。2003年后,伦敦铜期货市场对上海铜期货的单向引导关系开始改变,上海期货价格对伦敦期货市场的引导作用也在提高。
  • 详情 基于MF-DFA的风险度量指标及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运用MF-DFA方法对上证指数日收益率序列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其具有的多重分形特性是由长程相关性和胖尾概率分布共同引起的;进一步地,为了能够定量量度价格波动产生的风险,采用滑动时间窗的思路,研究了随时间变化的MF-DFA三维变化结果,发现在股价发生大幅波动的情况下,相应时段内的广义Hurst指数值具有较为明显的变化规律,由此提出了基于广义Hurst指数值的风险度量指标;最后,将该指标应用于涨停板制度及股权分置改革前后的市场价格波动的研究中,发现无论是实行涨停板制度还是实行股权分置改革,均对平抑市场价格大幅波动、稳定市场起到了积极作用,从而证实了该指标的有效性。
  • 详情 人民币远期外汇市场微观结构分析
    本文对人民币远期外汇市场的微观组织结构进行研究,侧重点是微观组织结构中的做市商、订单流以及其中包含的信息。在引言部分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之后简要介绍外汇市场微观结构分析方法的原理及其在即期外汇市场上的研究结果。通过最小二乘法建立订单流与汇率之间的模型,揭示订单流与汇率之间的关系。结合我国当前远期外汇市场的现状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 详情 基于BEKK模型和失败检验法对我国证券投资基金与股市和债市的波动相关性分析
    本文基于多元GARCH模型中的三元对角BEKK模型分析了沪市基金与股票和国债的波动相关性以及深市基金与股票和国债的波动相关性,并通过失败检验法得出波动相关的具体数值。研究认为:沪深两市基金市场与股票市场和国债市场都具有显著的时变方差特征和波动持久性;上证基金市场与上证股票市场存在30%左右的正向波动相关度,而深证基金市场与深证股票市场的正向波动相关性很小;两市基金市场都与国债市场存在较大的负向波动相关性,波动表现出明显的非对称效应。
  • 详情 基于Copula‐EVT模型的我国股票市场流动性调整的VaR和ES研究
    结合相依结构函数Copula和极值理论EVT,构建了我国股票市场经流动性调整的La‐Copula‐EVT风险价值模型,并用沪深收益序列的分笔高频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我国沪深股市收益序列的上尾和下尾都存在较高相关性,后验测试结果表明构建的模型能够对实际损失进行很好的拟合;然后在该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我国沪深股市的风险价值和预期不足在不同置信区间的敏感度差异,确定了适合La‐Copula‐EVT模型的最优置信度区间。
  • 详情 流通受限资产西方理论和实践的评述
    来源于法律或者合同的流通限制在约束期限内制约了资产的自由流通,会导致流通受限资产的价格产生折扣。中国股权分置改革前的国有股和法人股曾经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流通受限资产。虽然流通限制抑制了市场的流动性,但它在一些领域也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西方文献流通受限资产的研究,并系统地介绍了流通限制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本文还对文献中实证研究的结论和理论研究进行了分析和对比,并对它们结果的差异给出解释。
  • 详情 基于金融生态系统极化效应的实证分析
    本文首回顾了国内外关于金融生态系统的研究情况,随后提出了区域经济学视角的金融生态理念,建立相关的计量经济模型,以人力资本和资金为因变量,运用SPSS16.0统计软件,评估了全国286个地级市金融生态系统的极化效应。最后给出了相应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