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详情 Levy分布与欧式期权定价——方法与评判检验
    本文比较了基于Levy过程的权证价格、基于Black-Scholes公式的权证价格和权证市场价格,发现假设股票收益率服从NIG分布为权证定价,其效果与直接应用Black-Scholes公式的效果差别不是很大。与国际经验相比,在沪深证券市场确实存在部分权证市场价格异常,权证的理论价格与市场价格偏差很大,这种偏差不能简单解释为Black-Scholes公式的不适用。由于过于严格的套利交易限,套利的成本也很高,扩大了投机交易的空间,使得部分权证理论价格与市场价格长期偏离,少数投资者交易非常频繁,权证交易主要是市场中少数大户进行的,权证交易量金额、交易价格并不反映多数投资者的态度。
  • 详情 沪深300指数期货的价格发现与波动性外溢——基于仿真交易日数据的经验研究
    本研究是在我国没有指数期货实践但不久将推出情况下进行的超前研究。为了检定指数期货交易对现货市场的影响,对20061101至20071031仿真交易的日成交资料,分别采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和常条件相关二元GARCH模型,同时检测指数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间的价格发现功能及波动性外溢现象。主要结论为:在价格发现功能部分,不论长短期,现货市场相对期货市场较具主导地位;在收益波动性方面,两市场都有波动聚集性现象,存在双向的波动性外溢效果,长期而言,指数期货交易加大了现货市场的波动性。研究结果为将来上市指数期货交易提供了经验支持,并为指数期货推出后的风险控制奠定了基础。
  • 详情 Levy分布与欧式期权定价——方法与评判检验
    本文比较了基于Levy 过程的权证价格、基于Black-Scholes 公式的权证价格和权证市场价格,发现假设股票收益率服从NIG分布为权证定价,其效果与直接应用Black-Scholes公式的效果差别不是很大。与国际经验相比,在沪深证券市场确实存在部分权证市场价格异常,权证的理论价格与市场价格偏差很大,这种偏差不能简单解释为Black-Scholes公式的不适用。由于过于严格的套利交易限,套利的成本也很高,扩大了投机交易的空间,使得部分权证理论价格与市场价格长期偏离,少数投资者交易非常频繁,权证交易主要是市场中少数大户进行的,权证交易量金额、交易价格并不反映多数投资者的态度。
  • 详情 信用衍生品定价的综合模型----基于美国次级债危机背景下的研究
    信用衍生产品是有效分散、转移以及对冲信用风险的重要工具,然而在2007年8月全面爆发的美国次级债危机中,信用衍生品却起到了放大器、助推器和加速器的作用。究其根源,信用衍生品定价失效是致使信用衍生品陷入次级债漩涡的主要原因。本文认为商业银行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行为盛行,信用评级机构的错误评级,突发性系统性风险冲击刻画不足以及违约回收率被高估,是导致信用衍生品定价失效的重要因素,而这些因素在以往研究中被弱化甚至忽略了。因此本文从结构模型出发建立一个综合模型,在不完全信息的框架下,通过引入跳跃成分、不可观测异质性,以及违约概率和回收率负相关的假定来纳入上述因素对定价的影响,进而对信用衍生品定价理论研究进行有益的补充。
  • 详情 快速傅立叶变换与期权定价 基于沪深证券市场的经验研究
    本文对已知股价收益的特征函数条件下分别采用数值积分法和快速傅立叶变换计算期权价格,并与Black-Scholes公式进行比较。通过研究发现,在中国证券市场,应用不同类型的Levy过程模拟股票价格并不能够显著改善权证理论价格的计算精度。也许利用BS公式计算权证理论价格,确实是快速近似估算权证理论价格的有效办法。导致权证理论价格与市场价格差异的部分原因,不能够归结于我们模拟股票价格变化过程的精度不高。
  • 详情 中美玉米期货的套期保值比率与绩效比较研究
    本文对自2004年恢复上市以来的我国DCE玉米期货市场的套期保值比率与绩效进行研究,并与同时期的CBOT玉米期货相比较,为克服数据量较小的困难,本文运用新技术——协整序列分解模型进行研究,采用更一般的数据选取方法,分别得到了两个期货市场的不同期限的(一日、一周和二周)最优套期保值比率与套期保值绩效,研究发现:DCE的玉米期货的套期保值绩效远远低于CBOT,我国玉米现货市场不够发达是导致期货套期保值绩效较差的主要原因之一。
  • 详情 中国上市公司并购动机与绩效:从产业效应角度的分析
    本文以2005年中国上市公司开展的并购事件为研究对象,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产业效应对公司并购动机和并购绩效的影响。在对整体样本的并购绩效进行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横向、纵向、混合三种不同类型并购的绩效进行了分析比较并对产业创新型并购和非产业创新型并购的产业效应差别进行了分析。从整体来看,产业效应对公司并购的影响可以忽略。同时产业效应对公司并购绩效确实有影响。产业效应对不同类型并购的影响是不同的,其中对混合并购具有积极的、显著的影响,而对横向并购的影响最小。从产业效应的视角来对中国上市公司的并购行为进行分析,是本文的创新之处。
  • 详情 医疗保险领域道德风险高发成因与约束机制
    本文在对医疗保险领域导致道德风险高发的成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在医疗保险模式设计、医疗保险宣传教育机制建设、医疗保险基金使用过程中的控制机制、在保险法律规范内逐步展开直接参与医疗保险诊疗环节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医疗保险道德风险高发控制机制。
  • 详情 引资、引智与引制:中资银行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的实证研究
    中资银行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是我国银行业改革的重要举措。本文以2005年12月31日前完成引资的13家中资银行为研究对象,分别从“引资”、“引智”和“引制”的角度实证检验了中资银行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的短期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在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后的两年内,中资银行的资本充足水平得到了明显提,业务结构、创新能力和经营效率得到了显著改善,但在资产质量和风险管理水平方面的成效并不显著,银行的盈利能力在短期内也并没有得到明显提高。
  • 详情 亚洲股市与汇市联动:地域规模决定—MGARCH模型对多元波动的测试
    前期研究试图用利率变量来解释股价和汇价联动,但经验分析难以获得证明和支持。随后又有大量文献研究各国股价联动或汇市之间联动,但涉及国家样本太少并且尚未获得一致的结论,难以说明这些结果具有普遍性质。Hyuk Choe et al. (1998)首次揭示了一个事实。那就是本土投资者在危机来临之前的抛售行为快于外国投资者,随后又有大量研究对此进行证明,但都是局限于从股市到股市的研究,极少涉及汇市与两国股市的联动。本研究采用了MGARCH模型(三元GARCH)证明了汇市与两国股市的联动。研究领域不再仅限于从股市到股市,而且两者之间的汇市也受其波及。本研究的结果证明:金融市场规模的不对称性会影响联动出现的显著性;地域和规模越接近,三者之间的联动效应就越强。这也证明了亚洲金融市场联动具有地域规模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