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详情 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实证分析
    本文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构成和特点:我国的上市公司具有股权融资的偏好,且我国上市公司的资本构成具有稳定性。同时分析了股权失衡现象产生的原因,及相应的对策。
  • 详情 建立相对流通市场 破解股权分置谜局
      本文从一个独特的视角剖析了为何难以解决股权分置的问题,指出解决股权分置的问题要尊重经济发展的规律,要尊重市场运行的规律,并且在最后用“一股两市”的构想提出了用建立相对流通市场来解决股权分置方案,使非流通股利用市场产生一个较低的价格,达到流通股东和非流通股东共同分享解决股权分置之后的溢价收益。
  • 详情 复杂系统科学体系下金融市场非线性难题的求解――价格波动的投机方法
    基于理性投资者、有效市场和随机游走的主流金融投资模式,在金融市场价格随机波动过程中,许多非线性动力问题均隐藏于所设的系数和假设之中,从而导致对市场价格波动的现实视而不见,无法获取波动中的潜在收益。而现实的严酷挑战是:市场博弈中总是少数人获胜。在复杂系统科学体系理论基础上,应用非线性动力学对金融市场异常现象进行了不懈的探索,认为价格涨落的物理本质是,在某一区域的构成介质(市场参与者)发生失稳,并伴随有应变能的加速释放(价格波动、暴涨、暴跌);提出有限尺度布朗运动的概念,从而发现相应尺度的有偏随机游走的趋势(上鞅或下鞅);找到了追随价格波动的非线性算子――非线性特别动力因子,从定量的层面上揭示金融市场中非线性作用引起的惊人的有序性;建立了金融市场价格波动投资模型。
  • 详情 有限政府、有效政府与股票市场
    本文对我国股票市场上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分析表明,我国股票市场“失灵”的根本原因可能在于政府过多地干预了市场。这种干预主要包括政府控股和政府管制两大方面,即各级政府作为大部分上市公司的最终控股股东直接参与市场,同时政府监管部门为股票市场设定了大量的限制市场竞争和价格机制的管制规则。据此,本文提出,要建设一个“好的股票市场”,防止出现“坏的股票市场”,政府在股票市场上应当是一个“有限并且有效的政府”。
  • 详情 证券公司营销策略和客户关系管理
    根据八十/二十法则,一个企业百分之八十的业绩来自于百分之二十的客户,如何能确切了解客户需求,从而发展出对客户与企业有利的价值、策略与机制,已成为赢得证券公司竞争的热门课题。正如营销大师Kolter(2000)所说的:“今天企业失去一位顾客,代表的不只是失去一笔销售而已,企业也失去该顾客此后终身购物所带来的未来利润,还有吸引新顾客以取代原有顾客的成本。”由此可知,如何维系及培养现有客户已经成为证券公司营销人员的基本要务。尤其在电子经济(E-economy)的时代中,证券公司必须重新思考和客户之间的关系,特别在营销方面实现变革,引入客户关系管理,证券公司应该依照每一位顾客的独特需求,量身订做(customization)其所需的产品及服务,实现定制化。
  • 详情 个人信贷是银行业的救世主吗?
    本文的目的是根据信息生产的激励模型,采用比较金融体系的研究方法,通过考察美国和日本等不同金融体系国家在开展消费者信贷业务中的各自运行模式,来探索我国目前消费信贷业的健康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经过严密的实证分析方法,我们发现:以银行为主导的金融体系,相对于以市场为主导的金融体系,个人信贷业务的可支撑的规模要小得多,其主要原因是这两类国家所采用的个人征信、信用风险防范的方法有很大的不同。银行体系主导的国家是通过银行设定抵押资产和较高的刚性利率来达到目标,而市场体系主导的国家则是通过基于市场的信息生产机制和保证这一机制有效运行的价格发现功能(定价机制)来实现的,我们的理论和实证研究也表明,对于消费者信贷业务的特点来讲后者是更有效率的方法。因此,我们认为中国的利率市场化、联合征信体系的建立、风险分散机制的完善以及资产证券化的引入是消费者信贷业务的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
  • 详情 控股股东与小股东之间的代理问题: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证据
    本文分析中国上市公司控股股东与小股东之间的代理问题。我们将持股比例达到或超过30%的股东定义为控股股东。实证检验结果发现,有控股股东存在的公司,其市场价值显著低于无控股股东存在的公司;控股股东担任上市公司高级管理者的公司,其市场价值显著低于控股股东不担任上市公司高级管理者的公司。而且,控股股东持股比例对公司价值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本文还发现,不同类型的控股股东控制的上市公司,其市场价值也显著不同。特别地,政府作为上市公司最终控股股东的公司,其市场价值显著低于家族、外资和集体企业作为最终控股股东的公司。本文将有控股股东存在的公司相对于无控股股东存在的公司的市场价值折扣率定义为控股股东的代理成本,平均而言,这种代理成本达11%-16%。以上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中国上市公司控股股东与小股东之间确实存在严重的代理问题,当政府作为上市公司的最终控股股东时,这种代理问题更加严重。
  • 详情 解读中国金融竞争力优劣势
    2006年中国将走完金融业的过渡期,实现全面开放。在国际大背景下,中国金融竞争力优势不足,劣势突显。中国金融竞争力的核心优势并非直接优势,而是经济增长的宏观环境。中国金融竞争力的劣势却几乎渗透到了金融系统的各个层面。从银行到证券、保险,从核心资产到一般资产,从企业营运到政府监管,从经营管理到金融创新,中国金融竞争力的劣势无处不在。解决中国金融竞争力劣势必须坚持三原则。
  • 详情 美国银行业利率风险管理实践
    本文以美国最大的50家上市银行为对象,研究了他们在利率风险管理中所使用的主要技术与方法,介绍了当今美国银行业利率风险管理的发展和趋势。
  • 详情 管理层收购(MBO)理论和我国企业实践
    MBO在激励内部人积极性、降低代理成本、改善企业经营状况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因而获得了广泛的应用。MBO有利于加快中国国有企业改革步伐、完善激励机。但MBO对中国经济界来说还是一个新生事物,中国企业制度、企业义务、所有权结构、市场成熟度和人的主观意识形态等方面与MBO的发源地美国相比有较大的差别。因此,MBO在中国近年来的实施过程中遇到了许多难以回避的矛盾。对于舶来品,应正确面对,积极探索,不能因噎废食,害怕问题而将有价值的东西拒之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