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详情 产品市场竞争、股权融资约束与财务激进行为
    财务杠杆偏高是导致企业破产的重要因素,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的企业执迷不悟地奉行激进的财务政策?或者说企业采用激进的财务政策的成因?以及是如何权衡的?本文整合产品市场竞争和外部股权融资约束,建立多期模型,并且结合案例分析,站在公司发展战略决策角度阐述激进的财务政策在当时时点的必然性与合理性。模型的整个推导集中于考虑管理层在什么状态下会选择激进的融资方式,并且证明了在产品生命周期短更新换代快以及规模效应明显的情况下,如果受到融资约束,企业只能将保持足额投资放在第一位而在某种程度上舍弃资本结构的安全性。
  • 详情 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与实际GDP关系的实证检验(1978-2003)
    运用两种协整检验方法对1978-2003年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与实际GDP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1)无论是EG两步法还是Johansen极大似然法的协整检验结果都显示,我国的外汇储备规模与实际GDP之间存在长期均衡的协整关系,长期内外汇储备规模扩大与实际GDP增长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2)短期内外汇储备规模变动显著影响实际GDP变动的结论,但影响方向不确定;(3)需要充分重视实际GDP增长与外汇储备规模扩大之间的有机联系,保持我国外汇储备规模持续、稳定、适度的增长是必要的和可能的,但同时也需要管理好外汇储备,提高其运营效率。
  • 详情 金融立市是首都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
    北京成为国都已有800多年历史,却一直没有过“立市”之说。我们研究发现,“立市”可以帮助城市充分整合、挖掘并利用一个城市独有的资源,推动城市经济的发展乃至带动更大区域经济的发展,国内外很多城市的大发展都得益于此。 从20世纪开始,随着国际分工的深化和世界市场的形成,国际贸易与投资渗透到世界许多地方,由此对跨国间金融服务需求日益迫切且不断增多,这些国际间的金融活动在世界一些主要地区相对集中,导致了一批国际金融中心的出现,到20世纪80年代,多元化、多层次的格局开始形成。目前,世界上的国际金融中心一般可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全球性的国际金融中心,如伦敦、纽约、东京等;二是地区性的国际金融中心,如香港、新加坡、巴拿马等。 考察许多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历程,我们发现其中大部分都受益于城市能够基于当时的基础条件,及时提出促进其快速发展的目标和战略定位。 北京如何提升城市竞争力?总结国内外的城市发展之道,该报告课题组认为,基于北京现有的科技、教育优势,北京应明确提出“金融立市”的战略指导思想。因为,21世纪是城市的世纪,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未来20年中国城市化进程将对全球发展产生深刻影响。新经济时代,资本成为生产要素中流动性最大的要素,世界许多重要的国际城市中形成了全球金融、资本的集中地。 在这种新的形势下,如果不尽快树立“金融立市”的战略指导思想,就会使首都经济缺乏现代金融的支持,减缓经济的加速增长,也会影响北京在全国率先实现现代化的实现进程。
  • 详情 中国股市收益动能的实证研究
    本文对沪深两市A股三个月至两年期的动能(momentum)投资策略(买强势股,卖弱势股)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六个月至两年期的平均收益动能显著为负值。这与国外股票市场的相关研究发现显著不同。通过对普遍适用于美国和其他股票市场的主要资产定价因素(如市值规模,净资产市价比,贝他等)进行深入研究,我们发现Fama 和 French 的三因素资产定价模型能较好地解释中国股票预期收益的波动性和收益动能。因此, 中国股市中股价历史表现预测未来价格走势的现象基本上归因于风险因素。
  • 详情 农业现代化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
    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需要农村金融体系的强力支持,而当前国有商业银行大量撤离农村,形成了农村金融的“真空状态”,农业发展银行只提供粮食收购贷款,信用社背离了合作制的宗旨,邮政储蓄从农村抽取大量资金,根本不适应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要求。因此,必须改革农村金融体系,理顺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和邮政储蓄的资金关系;放宽农村金融机构的准入条件,发展新的合作制金融机构;改革税收、利率政策,形成农业资金的良性循环机制,增加农业的信贷资金投入,多方面筹集资金,支持农业现代化。
  • 详情 中国上市公司并购绩效的实证分析
    西方经典企业并购理论可主要归结为使总价值增加的效率理论、自大理论、代理问题和再分配理论。为检验这些理论在中国的适用性,本文分别采用会计研究法和事件研究法,对中国上市公司1999年发生的85起控制权转让案和2002年55起重大资产重组案的并购绩效进行了全面分析,兼顾了并购绩效产生所需的时间因素和实证研究的实效性,从而揭示中国企业并购之动机及其绩效。研究表明,并购重组给目标企业带来了收益,其CAR为24.502%,超过20%的国际水平;而收购企业收益不大且缺乏持续性。同时本文结合个案分析补充大样本研究的不足,得出并购理论在中国具有一定适用性。最后,本文从并购动机、并购方式等不同角度分析了我国并购失败率高的原因。
  • 详情 快捷估算债券到期收益率、久期和远期收益率的方法
    估算债券久期和到期收益率的简便算法
  • 详情 国有独资银行的制度安排
    实施金融控制是转轨国家软化财政约束的一种次优选择,在我国,金融控制由为缓解财政收支矛盾蜕化为直接为国家效用目标服务,导致了国家设计出垄断性金融安排以最大限度地动员储蓄。从而形成了国有独资银行的刚性垄断,使我国市场金融改革陷入僵局。
  • 详情 论《金融企业会计制度》中的会计职业判断力
    伴随着加入WTO,既给我国的金融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使我国的金融企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应金融业务及风险的多样化、会计法律法规体系的完善、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等新形势的要求,为规范我国金融企业的经营行为,防范各类金融风险,做到会计上真实核算、充分披露,管理上审慎经营、内控优先,财政部发布了《金融企业会计制度》。新制度贯彻了国际上通行的稳健会计政策,体现了充分披露、实质重于形式和一贯性的会计原则,尤其是突出了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在会计实务中的作用。 金融企业地会计核算分为四个环节即:会计确认、会计计量、会计记录、会计报告,每一个程序都需要会计人的职业判断,从会计原则上讲则主要体现在谨慎性、实质重于形式及重要性原则的应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