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与数字化技术正在深刻重塑战略博弈推演的形态、深度和效能,不仅提升了推演的效率和精度,更拓展了推演的可能性边界,使其从传统的“有限模拟”走向“深度洞察”。为应对新的机遇和挑战,着眼学科发展、人才培养和学术交流,由国防科技大学系统工程学院、军事科学院智能博弈与决策实验室、中国传媒大学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主办,国防科技大学《国防科技》编辑部、军事科学院《军事运筹与评估》编辑部协办,中国传媒大学国家舆情实验室承办的“第二届战略博弈推演学术会议——战略博弈智能化创新与发展”征文暨“2025全国战略博弈数模挑战赛”拟于2025年12月13日至12月14日在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学术中心采取线下会议方式召开。

大会组委会将邀请资深专家到会做专题报告,研讨推动各领域探索运用先进数学模型和智能算法促进战略博弈新思路、新方法的生成;探索运用博弈论的理论和方法,结合先进建模技术,科学预测当前重大热点问题博弈冲突过程,生成博弈解决方案,为国家、行业在相关领域战略博弈中献计献策。热诚欢迎从事战略博弈研究的人员踊跃参会交流!

会议召开前期将围绕会议主题面向社会广泛征稿并发起挑战赛,全国各科研院所、研究机构、高等院校、高技术企业等业内优势团队和个人均可投稿参赛。

一、论文征集范围

论文主题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范围:

1.智能化战略博弈推演的机理与范式研究

2.战略博弈态势智能化评估和研判问题

3.战略博弈策略智能化组合生成和运用问题研究

4.战略博弈推演博弈效果评估问题研究

5.战略博弈智能化推演的组织运用流程机制问题研究

6.大模型相关技术在战略博弈推演中的应用研究

7.战略博弈决策中个体心理画像与组织行为研究

8.复杂博弈系统建模与仿真研究

9.战略博弈决策链指挥链架构研究

10.战略评估和决策优化问题研究

11.战略博弈背景下公共管理相关问题研究

12.俄乌、巴以等冲突中的战略博弈分析与镜鉴

二、参赛专题

挑战赛将紧密围绕战略博弈前沿技术与方法、博弈模型构建关键支撑技术等问题开设赛道。赛道设置推荐专题和自选专题两个部分。其中,拟主要设置以下9个专题。参赛团队也可以结合自身主要研究方向,参照推荐专题及说明,自行确定研究专题。

1.战略博弈推演相关系统模型

2.战略管理相关系统模型

3.冲突分析相关系统模型

4.政治领域战略层事件影响解析模型

5.经济领域战略层事件影响解析模型

6.舆论领域战略层事件影响解析模型

7.外交领域战略层事件影响解析模型

8.军事领域战略层事件影响解析模型

9.战略博弈兵棋推演游戏及角色分析模型

三、组队报名

(一)报名要求

报名可以个人或者组队参赛,组队团队成员一般控制在3-10人,每个队推选队长1名。

组队参赛队须以单位名义报名,同一单位可有多支参赛队。

参赛选手可报名多个赛题,但在同一主题方向中仅能报名参加一支团队。

报名时所有参赛队成员需实名,并确保所提供的单位及个人信息的真实性。

多个单位的参赛者联合组队时,队长所在单位为该参赛队的第一单位。

学生参赛者报名须指定至少一名所在单位任职的具有中级职称以上相关领域科研工作者作为团队指导老师。

(二)队长责任制

队长作为团队的负责人,需自行进行团队内部分工和协调,并承担与挑战赛组委会对接沟通(包括但不限于团队信息收集、作品提交、线下咨询等活动)的责任。

(三)注册及报名方式

注册:参会者请于2025年11月30日前,登录网zlby.lingxiaocloud.com填写注册信息,包括姓名、手机号、身份证号、单位、身份(教师/学生/其他)、邮箱等。没有论文或参赛作品的参会者也需要在系统内注册缴费。个人会议注册费收费标准:11月20日(含)前收费标准为2400元,11月21日(含)后为2600元。注册费缴纳方式包括:注册系统在线交费、银行汇款、现场交费三种方式,详见网站或公众号通知。

报名:参赛团队可通过zhanlueboyihuiyi@163.com报名参赛,邮件主题注明“战略博弈数模挑战赛报名+队长姓名+参赛题目”。邮件内容包括三个附件,附件一为参赛团队成员信息表格,包括:参赛主题、姓名、身份证号、单位、职称职务及联系方式等,格式为一份doc/docx/wps文档;附件二为参赛团队成员身份证复印件,格式为一份PDF文档;附件三为参赛题目的简要说明,主要内容为研究的对象、思路和价值等,不超过500字,格式为一份doc/docx/wps文档。

报名成功后,会自动收到邮件回复,内容为:您的报名信息已收到。

四、赛程设置

挑战赛赛程分为宣传报名、提交评审、答辩准备、颁奖交流四个阶段。

(一)宣传报名

2025年9月5日,组委会将采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并通过指导单位、主办单位、协办单位和承办单位向社会推介宣传。意向团队可关注相关公众号查阅会议及比赛等相关信息并开始报名。

(二)提交评审

2025年12月5日零点前,参赛团队可通过 zhanlueboyihuiyi@163.com, 提交研究报告pdf 版 (删除所有个人信息和单位信息, 用于比赛评审)、研究报告 doc/docx/wps 版 (保留相关信息用于存档)、视频演示文件、相关研究的参考资料(尤其自选主题研究的参考资料,可作为评审参考)、查重报告 (知网、万方等权威工具查重率不得超过 20%)以及单位开具的不涉密证明等。作品提交截止后,组委会组织业内专家对提交作品开展初步评审。

(三)答辩准备

2025年12月5日,通知经初步评审遴选出作品的团队按要求制作用于答辩的ppt(页面比例为16:9)。

(四)评奖交流

2025年12月13日-14日,在会议期间,将组织经初步评审遴选出作品的团队进行现场答辩,确定各奖项获奖名单,并组织学术交流大会暨颁奖典礼。

五、作品要求

(一)如涉及到适用场景,应符合热点事件发生和发展的主要脉络。研究的方法和思路应具备创新性,设计架构和研究内容应具备完整性,表达应清晰易懂,作品应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并不得抄袭或侵权。

(二)研究报告的内容一般包括问题背景、构建框架、设计过程、分析评价、结论建议及应用推广等部分,鼓励综合运用图、文、数、表、模等呈现研究成果。

(三)研究报告逻辑结构清晰,应包括标题、引言、目录、正文、参考文献及说明文字等必要组成部分,篇幅一般控制在0.3-1.5万字范围内。报告版面具体要求:

纸张大小:A4纸;

页边距:上3cm、下2.5cm、左2.5cm、右2.5cm;

段落行距:固定值25磅;

标题:横向居中,华文中宋,二号字体;

目录:呈现三级目录,等线,四号字体,行距固定值20磅;

正文:首行缩进2字符;

一级标题:黑体,三号字体,段前段后分别增加0.5行;

二级标题,楷体_GB2312,三号字体;

三级标题:仿宋_GB2312,三号字体加粗;

正文内容:仿宋_GB2312,三号字体;

图标注:宋体,四号字体,“图+序号+空格+图名”居中标注在图的下方;

表标注:宋体,四号字体,“表+序号+空格+表名”居中标注在表的上方;

参考资料:与正文另起一页,首行不缩进,仿宋_GB2312,四号字体。

(四)报告中涉及引文、公式及数据等参考资料,按杂志投稿要求格式标注。

六、评审标准

组委会将邀请业内资深专家依据评分标准对参赛作品进行评比打分。评分时采取“四舍五入”法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此时如果得分相同,则精确到小数点后二位进行排名如果计算后得分能够除尽且得分相同,则并列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