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

  • 详情 “一带一路”宗教异质性对跨境并购的影响研究
    本文基于一带一路整体视角,重点关注宗教异质性对跨境并购完成的影响,选取“一带一路”国家跨境并购数据为样本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宗教因素是影响跨境并购完成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两国之间的宗教差异和目标国内部的宗教多元化使得信息不对称程度提高、交易成本增加,进而降低了并购完成的可能性,阻碍了并购过程,使得并购时间延长。进一步研究表明,宗教异质性对跨境并购完成的影响在中国与其他“一带一路”国家之间和其他“一带一路”国家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体现了“一带一路”倡议的现实背景以及中国在其中的引领作用。本文的研究结论可以为宗教异质性对跨境并购的影响机理提供支持。
  • 详情 隐性担保、信用利差与投资水平* ——基于“一带一路”战略下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新证据
    基于2010年-2018年债券发行数据,政府隐性担保使得债券信用利差较低,债券主体具有更低的融资成本,政府干预越强,隐性担保越强。通过两个外生冲击考察两个方向的结构性变化:“紧”监管,旨在降低政府隐性担保的国务院43号文并未降低地方融资平台的隐性担保;“好”愿景,如果只是用愿景发布时间会得到错误结论,误认为没有改变政府干预强省份的隐性担保、反而收缩了投资,本文引入中欧班列市级特征和地理距离信息,发现一带一路确实增加了主要铁路枢纽节点城市的LGFV投资,其他距离中欧班列始发城市300公里内的LGFV也显著扩大投资。最后还考察了其他新变化的再检验,结果显示风险对冲能力不能有效拉动投资,只有债券市场国际化有助于扩大债券主体投资,而且这个结论不随是否城投债改变。本文提供的中欧班列市级特征证据有助于揭示一带一路对拉动地方投资的有力作用。
  • 详情 出口信用保险在境外项目融资中的价值分析—以电力项目为例
    当前,共建“一带一路”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构建长期稳定、可持续的融资安排,提高投融资决策的科学性,对保障“一带一路”资金供给具有重要意义。相较于主权借款和公司融资,项目融资主要依靠项目自身现金流还款,负债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和封闭性,不对投资人主体和东道国造成额外债务负担,在境外基础设施建设、产能合作等领域已逐渐成为主流融资模式。出口信用保险作为推动对外工程承包和对外投资的政策性工具,可有效对冲海外国别风险和项目商业风险,在境外项目融资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通过总结分析东南亚某国电力领域的典型融资案例,详细讨论信保在项目融资中的损失补偿和融资推动作用,同时也辩证分析其存在的局限性,形成对认识理解信保的一般规律性总结,以期扬长避短更好发挥信保作用,为构建债务可持续的融资模式、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提供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