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完全

  • 详情 银行信贷、风险投资与中小企业创新研究综述
    随着企业创新越来越受到社会以及学术领域的关注,如何缓解中小企业创新信贷融资约束成为我国金融业的重点探讨方向之一。为此,本文通过剖析企业创新能力的微观影响因素以及融资特征,分析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中小企业在面临融资约束时,关系融资成为一种重要的解决途径,然而关系融资会催生信贷寻租,降低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为此文章提出缓解中小企业创新融资的潜在路径,包括宏观层面上的强化放贷人权利保障,中观层面上健全信息环境,尤其是第三方资源,微观层面上银行从信贷技术综合运用上突破。针对中微观层面上,探讨银行信贷与风险投资在中小企业创新融资上是否有合作的空间,文章分析了风险投资对中小企业创新的作用效果以及风险投资对促进银企关系,促进信息对称方面的研究成果。最后,提出结论以及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 详情 数字支付工具的流动性溢价
    数字支付技术能像现金和国债那样,产生流动性溢价吗?对此,我们利用全球最大的数字支付平台(支付宝)进行估算。我们利用了以下事实:不同的货币市场基金进入该平台(因此可被用户持有和交易)的时间有先后。我们发现,一旦基金能被用于交易,它的规模平均增长了42倍。在此基础上,利用一个把基金视为不完全替代品的模型,数字支付技术的流动性溢价为年均1.0%-1.7%。
  • 详情 金融市场不完全的理论分解与测度研究——基于封闭式基金折价的动态考察
    基于对金融市场不完全性的分解和基金产品创新链的梳理分析,以金融工程无套利定价 思想为基础,论文巧妙构建了一个涵盖市场交易成本、套利定价机制不完备程度和行为金融学因素 的封闭式基金折价机理模型,基于面板数据的计量分析表明上述三因素模型的解释力高达90%以上, 同时分阶段动态考察发现:(1)普通交易成本因素影响封闭式基金平均折价6.1%;(2)股指期货是 封闭式基金折价的重要影响因素,2006 年之前该因素影响基金平均折价25.6%,2007-2009 年随着 股指期货推出预期加强,该因素的影响下降到12.88%;(3)对市场套利定价机制不完备程度的测度 分别为0.492、0.336、0.858,对应三个阶段影响封闭式基金平均折价分别为8.26%、5.87%和7.91%, 主要和市场对金融衍生产品的预期变化有关;(4)时期固定效应结果表明2006 年4 季度、2007 年 4 季度、2008 年1 季度、2009 年4 季度、2010 年4 季度投资者情绪相对乐观从而降低了封闭式基 金的平均折价率。论文最后就封闭式基金治理及完善金融市场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 详情 对中国通货膨胀的实证研究:从一般到特殊的建模方法
    本文采用“从一般到特殊”建模方法并利用PcGets软件,实证考察了1994-2009年间中国的通货膨胀与货币供应、产出缺口、汇率和国际原油价格之间的有机联系。研究结果表明,尽管中国正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渐进转型过程中,但只要采用恰当数理建模策略,依然可得到较为稳定的通货膨胀函数。实证证据支持在通货膨胀和货币供应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正相关关系,但通货膨胀并不完全是“货币现象”。除货币供应外,还有其它更多重要变量进入通货膨胀方程从而共同决定通货膨胀的变化。从长期来看,产出缺口与通货膨胀之间也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与此同时,我们不能忽视汇率因素对通货膨胀的影响。此外,在考察的样本区间内,国际原油价格对中国通货膨胀的影响并不十分显著,这可能与国内石油价格没有与国际市场完全接轨、成品油等价格体制改革仍在不断深化的现实有关。
  • 详情 我国中小板企业上市前融资偏好实证研究
    本文采取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技术路线,对我国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上市前财务数 据进行统计分析。通过研究我们得到结论,我国中小企业上市前偏重内部融资和债权融资,并且债 权融资比重不断上升,而股权融资相对比重较小,总的融资顺序不完全符合优序融资理论。本文意 在通过对成长性良好的中小板企业上市前的融资行为的研究,分析影响企业选择不同融资结构的因 素,给其它中小企业融资提供参考,并且总结改善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途径。
  • 详情 人民币汇率—价格传导机制及效应研究
    汇率和物价是开放经济中最为核心的经济变量,同时二者之间又存在密切的联系。本文采用2001年1月—2009年1月的相关数据,针对汇率波动对进口价格指数、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及消费价格指数的传导效应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人民币汇率波动对于价格的传导是不完全,其中进口价格对于汇率的波动反应较为敏感,而工业品出厂价格与消费价格对于汇率的波动反应则相对缓慢,特别是无论从长短期的传导效果来看,汇率波动对于消费价格的影响都较为微弱。
  • 详情 报价银团间Shibor存款利率定价寡占动态博弈研究
    本文基于不完全信息Stackelberg 寡占模型,首次将博弈研究用于分析Shibor 存款利率定价。 在假设部分报价行之间存在合谋定价的基础上,分别分析三种市场战略结构中银行的报价行为。研究显示: 在Bertrand 双寡头市场结构中,报价行间合谋定价操纵Shibor 存款利率的行为不可能实现。而在Stackelberg 寡占市场结构中,参与合谋报价的银行利润可以显著的提高。由此得知,尽管群体操纵Shibor 存款利率定 价的行为不会存在,但个别报价行确实存在通过控制Shibor 存款利率定价操纵市场的机会。此外,参与合 谋的报价行拥有存款供给对Shibor 存款利率调整敏感性的信息优势,通过影响未参加合谋报价行预期的策 略,可以获得更多的均衡利润,挤占未参加合谋报价行的市场份额。有鉴于此,文章最后提出了预防并限 制报价行违规行为的若干对策。
  • 详情 不完全市场中资产组合选择研究
    Markowitz(1952)的投资组合理论理论为完全市场条件下的最优资产配置问题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但是当市场中存在不流动性资产时,例如限售股,人力资本,房地产和私人所有权等,那么原有的最优组合选择策略将会改变。本文在连续时间模型框架下研究市场中存在不可交易资产时的最优资产配置问题。结果表明:存在不流动资产的市场与完全流通市场的最优组合策略是不同的,最优资产配置策略取决于非流动性资产的初始禀赋以及流动约束时间等特点,还有就是代理者的流动性财富。我们提供了一个自认为是这个问题的第一个解析解,它可以拓展应用于存在这类不可交易资产的或有索取权的组合选择问题。
  • 详情 中国应开放人民币NDF市场吗?——基于人民币和韩圆的对比研究
    本文针对人民币和韩圆分别考察了不完全关闭NDF、关闭NDF、不完全开放NDF和开放NDF背景下SPOT、DF和NDF市场之间的互动关系和信息流动特征,对不同开放背景下货币当局的政策效果和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DCC-GARCH的研究结果表明:开放NDF市场会促进SPOT、DF和NDF三个市场之间的一体化程度,但同时也意味着波动的相关性大大提高,且NDF市场通常为波动来源,同时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央行干预的有效性。在DF市场尚不发达的情况下关闭NDF市场,可能会有利于DF市场的发展,减少NDF在汇率定价中的影响力。
  • 详情 实验室中的“经济人”
    经济人假设是现代经济学的基石之一,它是对参与经济活动的主观主体的假定。然而,这样的假定无法完全有效的解释现实复杂的经济世界。随着实验经济学在全球的兴起,有关经济人的假设得到了广泛的实验研究。本文系统阐释了经济人假设的三个基本内涵,回顾了相应的实验研究,认为现实中的经济人是不完全自利、有限理性和具有多重目标的,并给出了相关的实验证据,最后对经济人假设做了在实验经济学视角下的评述。深入了解经济人假定下的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对于深刻解释受控实验室中参与主体的行为逻辑显然有着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