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资银行

  • 详情 非对称信息、外资进入与信贷竞争
    假设中外资银行分别具有信息优势和融资成本优势,本文构建了中外资银行多期动态竞 争的稳态模型,研究发现,中资银行仅靠“禀赋”的信息优势不足以抵挡外资银行进入的冲击, 多期竞争将使得外资银行更加容易进入中国市场,且更加可能成为竞争稳态的占优方。进一步 的比较静态结果显示:客户质量越好、项目收益越大和新市场增长越快,外资银行越可能稳态 占优;稳态占优方的市场份额随着项目收益和新市场增长速度的提高而减少,客户质量在中资 稳态占优和外资稳态占优两种情形下对占优方市场份额分别具有单调和非单调的影响。此外, 考虑中资银行相对熟悉市场的优势,我们对稳态模型进行了扩展分析。
  • 详情 外资银行与中资银行的战略合作决策研究
    允许外资银行以少数股权形式与中资银行战略合作是中国银行业开放和中资银行改革的一个重要举措。 在此 背景下,本文首先建立两本地银行间的信贷市场竞争模型,以此为基础,本文再考虑外来银行与本地银行之一战略 合作以及未来控股本地引资银行的可能性, 然后通过构建控股决策的实物期权模型和少数股权合作决策模型, 研究 了外来银行与引资银行合作决策的交互行为。研究结果表明: (1)除了本地信贷市场规模及其高速增长是吸引外来 银行与引资银行合作的原因之外, 未来控股引资银行的可能性将是吸引外来银行与本地银行合作的更重要原因; (2) 如果外来银行不与本地银行战略合作而是在将来与已参与战略合作的外来银行竞争控股引资银行, 那么他将在竞争 中失去机会; (3)如果外来银行与引资银行战略合作、付出努力开展新业务降低贷款客户交易成本,则现有少数股 权合作机制下难以有效激励外来银行贡献自己的努力水平, 而未来控股的可能性更削弱了外来银行贡献努力水平的 积极性,这既不利于引资银行也不利于整个本地信贷市场; (4)为了改变不利局面,引资银行应在少数股权合作机 制中加入 “如果外来银行在战略合作中努力水平没有达到一定标准, 将来将只能恶意收购引资银行” 的新约束条件。 新约束条件改变了不利的情况,同时,相对于高约束指标,低约束指标更能促使外资银行在低股权比例上贡献高努 力水平,更能提高引资银行所得新增净价值和整个合作银行价值。
  • 详情 战略引资、财务重组与中资银行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积聚是长期困扰中国银行业改革和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以中国银行业2002 年至2006 年的面板数据为样本,本文实证检验了战略引资对中资银行信用风险水平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中资银 行的信用风险水平与境外战略投资者的入股时间没有统计上显著的关系,但与其持股比例显著负相关。由 于“少数股权”的限制,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并未真正改变中资银行的风险行为,不良贷款“双降”主要 得益于大规模财务重组带来的一次性红利和强劲的经济增长。
  • 详情 战略引资、财务重组与中资银行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积聚是长期困扰中国银行业改革和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以中国银行业2002年至2006年的面板数据为样本,本文实证检验了战略引资对中资银行信用风险水平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中资银行的信用风险水平与境外战略投资者的入股时间没有统计上显著的关系,但与其持股比例显著负相关。由于“少数股权”的限制,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并未真正改变中资银行的风险行为,不良贷款“双降”主要得益于大规模财务重组带来的一次性红利和强劲的经济增长。
  • 详情 互相参股:中外资银行合作的最佳模式选择
    首先按照合作的内容,把中外银行的合作分为7种模式:人员培训合作模式、技术合作模式、客户资源共享合作模式、管理合作模式、产品及业务合作模式、单方入股合作模式和互相参股合作模式。在这7中模式中,人员培训和技术交流等前5种合作模式是比较初级的合作方式;单方入股模式是目前较为普遍的合作方式,但存在不对等和不对称性问题;由于不对等是目前外资银行单方入股中资银行存在的主要问题,所以互相参股是维护中国金融主权的必然选择之一,也是中资银行“走出去”融入国际金融主流市场的最捷径方式之一。从而得出相互参股是平等互利共赢的最佳合作方式。另外,对中外资银行相互参股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进行分析,并提出如果把其作为外资银行进一步进入中国市场的条件相互参股是可能的,但要想实现中外资银行互相参股,首先必须在中资银行高层达成共识,其次更需获得国家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
  • 详情 引资、引智与引制:中资银行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的实证研究
    中资银行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是我国银行业改革的重要举措。本文以2005年12月31日前完成引资的13家中资银行为研究对象,分别从“引资”、“引智”和“引制”的角度实证检验了中资银行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的短期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在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后的两年内,中资银行的资本充足水平得到了明显提,业务结构、创新能力和经营效率得到了显著改善,但在资产质量和风险管理水平方面的成效并不显著,银行的盈利能力在短期内也并没有得到明显提高。
  • 详情 开放经济•金融供给•风险防范---浅议“招商引资”的金融支持
    世贸组织的加入为我国开放型经济的发展带来了良好契机,各地纷纷将“招商引资”作为政府部门的“一号工程”,这对金融企业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面对开放经济,商业银行如何通过有效供给对“招商引资”提供金融支持以规避风险,并通过一流的服务提供良好的金融软环境、增加金融支撑力,已成为中资银行的一个工作重点并将引发成与外资银行竞争的焦点。
  • 详情 留住旧奶酪 赢取新奶酪
    跨国公司作为中外商业银行竞相争夺的重点优质客户,其对金融服务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而目前各中资银行无论在服务的标准、内容、范围上均存在不小的差距。本文通过深层次原因的分析,提出今后各中资银行在服务理念、管理流程设计等多个方面努力的方向。